-
公开(公告)号:CN119834252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914334.X
申请日:2024-12-24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计及多形态电压稳定约束的新能源电压穿越参数优化方法、存储介质及设备,属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提升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新能源电压穿越参数优化方法,只适用于单一故障场景,只针对一种电压稳定形态对新能源电压穿越参数进行优化的问题。本发明基于电网故障期间新能源的动态特性,建立新能源通用控制模型从而确定影响新能源高/低穿期间动态特性的主导控制参数,考虑主导控制参数在不同故障下对电压稳定的影响,兼顾新能源的电压调节能力和功率调节成本,建立了计及多形态电压稳定约束的新能源电压穿越参数优化模型,并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本发明用于新能源的电压穿越参数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8014221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412028.X
申请日:2024-04-08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Q10/063 , G06Q10/0639 , G06Q50/06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碳排放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电网侧碳排放全局灵敏度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获取碳排放影响因素数据,并计算电网侧直接碳排放量、间接碳排放量、其他碳排放量与六氟化硫逸散排放量;步骤二、基于数据驱动建立碳排放代理模型;步骤三、将碳排放代理模型的系数与Sobol全局灵敏度分析方法相结合,计算电网侧不同影响因素的全局灵敏度指标。本发明仅需利用近年来有限的电网侧碳排放数据,即可计算得到各类碳排放中不同影响因素的全局灵敏度指标,合理预测对碳排放造成重大影响的因素,为电网侧碳减排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具有现实意义和良好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589571B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1067444.7
申请日:2024-08-06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比例风电送出的混合级联型直流输电系统的控制方法,属于直流输电系统拓扑及控制领域。首先,所设计的混合级联直流输电系统的高压端为单个电网换相换流器,低压端为多个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并联接入的形式,然后根据高比例风电接入场景下电压质量低、波动频繁的特点设计了无功功率附加控制方法,最后根据风电出力波动对换流器的影响设计了直流电压附加控制方法。解决了现有高比例风电送出场景下输电不灵活、经济性差的问题,同时其附加控制方法解决了风电出力波动下母线电压不稳定及换流器功率分配的问题;保证了电压质量,提高了低压端MMC换流站所提供的最大无功功率极限,保证无功功率附加控制方法在最佳工作范围内。
-
公开(公告)号:CN118589571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1067444.7
申请日:2024-08-06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比例风电送出的混合级联型直流输电系统的控制方法,属于直流输电系统拓扑及控制领域。首先,所设计的混合级联直流输电系统的高压端为单个电网换相换流器,低压端为多个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并联接入的形式,然后根据高比例风电接入场景下电压质量低、波动频繁的特点设计了无功功率附加控制方法,最后根据风电出力波动对换流器的影响设计了直流电压附加控制方法。解决了现有高比例风电送出场景下输电不灵活、经济性差的问题,同时其附加控制方法解决了风电出力波动下母线电压不稳定及换流器功率分配的问题;保证了电压质量,提高了低压端MMC换流站所提供的最大无功功率极限,保证无功功率附加控制方法在最佳工作范围内。
-
公开(公告)号:CN119599350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648649.4
申请日:2024-11-19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东北电力大学
IPC: G06Q10/0631 , G06Q10/067 , G06Q50/06 , G06Q50/26 , H02J3/46 , H02J3/28 ,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源规划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考虑碳排放责任分摊的源‑储‑输联合规划方法,方法包括:建立碳排放责任双层分摊策略;基于碳排放责任双层分摊策略,建立考虑碳排放责任分摊的源‑储‑输联合规划模型;对考虑碳责任分摊的源‑储‑输联合规划模型进行求解,得到系统源‑储‑网最优联合规划方案。该方法依据“谁引起,谁承担、谁治理、谁受益”原则,科学地分摊了碳排放责任,有效考虑碳排放责任在规划过程中的作用,增配了储能系统,提升了系统灵活性,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
-
公开(公告)号:CN117019454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024582.2
申请日:2023-08-15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充电桩喷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生产用喷漆装置,包括底座、悬挂机构和喷漆机构;悬挂机构,包括与底座固定连接的第一导向柱,第一导向柱滑动连接滑动套,滑动套的中部转动连接升降台,滑动套的外侧转动连接升降座;喷漆机构,包括与升降台转动连接的转动套,升降台端部设置有调节转动套角度的换向组件,所述转动套靠近底座的一端设置有夹头组件,所述升降台的侧边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固定连接伸缩杆,伸缩杆的伸出端固定连接有内部喷涂板。本发明适用于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生产用喷漆装置,通过上下移动的内部喷涂板在充电桩外壳的内部进行上下移动,从而使得充电桩外壳的内壁得到了有效的喷漆处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