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分布式电力监控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742924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918376.0

    申请日:2024-12-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分布式电力监控系统,属于智能光伏技术领域,该系统通过对光伏板表面的故障电池片的分布进行分析来对光伏板中热斑对光伏板工作状态的影响进行评估,从而对损坏电池片数量较多且位置集中的光伏板进行及时的维修更换,避免光伏板的热斑效应严重引发的燃烧等事故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且对光伏电池板的维护目的性更强,能有效减少无意义的维护报警。另外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针对光伏板进行具体排查的方式,本发明能够对一个光伏电站中一个子区域内光伏板存在的异常进行发掘,对区域性的问题及时的发现,避免损失的进一步扩大。

    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的信息采集与监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336926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748913.5

    申请日:2024-06-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伏并网逆变器信息采集与监测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的信息采集与监测系统,本发明将采样时间点逆变器信息分别与监测周期内逆变器信息平均值、历史采样时间点逆变器信息、采样时间点其他逆变器信息进行比较,判断采集的逆变器信息是否有误,并进行修正,能够确保采集的逆变器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获取逆变器的电压电流数值吻合度、电压电流波动度、转换效率、功率因数、转化损耗百分比和输出波形畸变程度,并获取逆变器内部组件的电压和温度,判断逆变器运行是否异常,采集有助于逆变器性能分析和故障诊断的多个维度的数据,进而能更好地有效评估逆变器的运行状态,保证逆变器正常工作。

    基于融合终端的中低压云边协同电压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59460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531876.4

    申请日:2023-11-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融合终端的中低压云边协同电压控制方法,包括,步骤1,将任一条低电配电线路,划分若干节点;步骤2,在满足补偿变压器容量、节点电压允许偏差约束的条件下,建立综合目标函数并确定所述综合目标函数的约束条件;步骤3,选取符合所述约束条件的串联电压补偿装置,对接入所述串联电压补偿装置后的线路潮流进行优化处理,求取综合目标函数最小值时的装置优化配置数据;步骤4,选取最优配置的串联电压补偿装置,对其中的单相三电平整流器和单相全桥逆变器的反馈控制方案进行调整,使所述串联电压补偿装置达到补偿效果。本发明通过提此控制方法实现负载调压快速响应和连续调节。

    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的信息采集与监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336926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748913.5

    申请日:2024-06-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伏并网逆变器信息采集与监测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的信息采集与监测系统,本发明将采样时间点逆变器信息分别与监测周期内逆变器信息平均值、历史采样时间点逆变器信息、采样时间点其他逆变器信息进行比较,判断采集的逆变器信息是否有误,并进行修正,能够确保采集的逆变器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获取逆变器的电压电流数值吻合度、电压电流波动度、转换效率、功率因数、转化损耗百分比和输出波形畸变程度,并获取逆变器内部组件的电压和温度,判断逆变器运行是否异常,采集有助于逆变器性能分析和故障诊断的多个维度的数据,进而能更好地有效评估逆变器的运行状态,保证逆变器正常工作。

    一种含光伏的配电网电压云边协同优化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89446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902877.3

    申请日:2024-07-08

    Abstract: 一种含光伏的配电网电压云边协同优化控制方法,属于配电网电压优化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在云边协同的基础上,遵循无功‑电压分区控制及混合整数二阶锥优化的思想,提出含光伏电站的配电网云端前置预计算策略与边缘电压优化控制策略。首先,建立云端的小时级前置预计算分区模型,建立无功‑电压灵敏度分区指标,结合模块度函数分区标准,对电力系统进行分区,实现区域内高耦合,域间弱耦合;其次,建立边缘计算设备的分钟级区内优化策略,将电压优化转化为二阶锥优化,通过电力系统边缘计算设备的实时优化计算,实现电力系统局部区域的快速响应与优化调整,提高系统灵活性;并通过算例,证明本发明可以有效提升系统运行经济性、可靠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