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569632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606937.7
申请日:2024-05-16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合肥供电公司 , 安徽大学
IPC: G06Q10/0635 , H02J3/00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故障分析的输配一体化化风险评估指标构建方法,包括:获取电力系统停电事故的历史事件信息,对历史事件信息进行机理分析获得事故机理图;根据事故机理图进行输配电网的耦合分析,获得风险因素;分析风险因素对电网可造成的潜在风险,基于潜在风险的分析结果构建风险评估指标。本发明以历史电力系统停电事故为基础,综合考虑新型电力系统中输配交互作用,深入分析输配电网交互作用和故障机理,设计一体化的风险指标,能够实现能源的有效输送,从而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595629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366939.5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宣城供电局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锂离子电容的直流纹波抑制方法,包括采用基于降压/升压电路的DC/DC变换器;采用双闭环控制;分析不同品质因数下的滤波效果,选取最佳的数值,并将陷波环节加入电压外环控制;对不同电压环PI参数及品质因数下的直流侧电压稳压效果进行仿真分析,并得出一组最优参数值。采用双向DC/DC拓扑,配合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实现对直流侧电压的稳压控制;基于单频陷波器的二次纹波抑制方法,通过分析不同品质因数下的滤波效果,选取最佳的数值,并将陷波环节加入电压外环控制;对不同电压环PI参数及品质因数下的直流侧电压稳压效果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得出一组最优参数值,能够在有效控制直流侧电压的同时,滤波二次纹波,并兼顾响应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796303B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1911018674.3
申请日:2019-10-24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安徽大学
IPC: G06Q10/04 , G06F18/23 , G06F18/214 , G06Q50/06
Abstract: 一种基于EWT和ODBSCAN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可解决单一的预测模型对于具有复杂变化及随机特性的负荷序列,预测难以获得理想的精度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基于EWT和ODBSCAN的组合预测方法,首先,采用EWT分解负荷,得到不同的固有模态分量;其次,采用合理的方法对各分量进行预测。其中,低频、中频分量采用IRF预测;高频分量具有不确定性,使用ODBSCAN根据气象因素温度和湿度聚类,再根据每类的样本特性选择处理方法。最后,叠加各个分量的预测结果,获取总的预测结果。根据某地市现场实测负荷数据进行实验,预测结果分别与EWT‑IRF、EWT‑RF、EMD‑IRF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可以获得更高的预测精度,体现实际负荷的变化规律。
-
公开(公告)号:CN116937533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679652.1
申请日:2023-06-09
Applicant: 安徽大学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端口智能电力电子设备的虚拟惯性协调控制方法,包括:步骤1.通过交流母线系统控制策略提出直流母线系统控制策略;步骤2.直流母线电压变化,相关端口变流器工作稳定直流母线电压,通过母线电压变化率,判断端口变流器工作状态;步骤3.根据各端口变流器工作状态,系统运行不同工况。本发明可以全天候为直流系统补偿能量,对维持直流母线电压稳定有重要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271242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970798.7
申请日:2022-08-13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模型的训练方法、预测方法、装置。按照天气类型,将待训练数据进行划分,得到多种划分后的待训练数据;将多种划分后的待训练数据输入预设的光伏功率集成预测模型Stacking TCN‑LGBM‑PM中;基于预设的光伏功率集成预测模型,对每种划分后的待训练数据进行计算,得到每种划分后的待训练数据对应的光伏功率;根据计算得到的每种划分后的待训练数据对应的光伏功率和每种划分后的待训练数据对应的标识光伏功率,对光伏功率集成预测模型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后的多种天气类型对应的光伏功率集成预测模型。解决了光伏发电功率预测精度过低的问题,提高了光伏发电功率的预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091841A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申请号:CN202111273257.0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安徽大学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 , 安徽新力电业科技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 安徽安大清能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潘丽珠 , 徐斌 , 程石 , 仇茹嘉 , 郑国强 , 赵瀚 , 葛江红 , 纪陈云 , 曹薇薇 , 胡文超 , 刘锋 , 郑浩 , 张征凯 , 倪静怡 , 彭涛 , 彭锦 , 孙贺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功补偿装置配置及运行状态的评价方法,建立包括目标层、项目层、指标层的无功补偿装置配置及运行状态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通过国网PMS系统获取所述无功补偿装置的配置参数,通过国网SCADA系统获取所述无功补偿装置的运行数据;对所得到的无功补偿装置的配置参数和运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各指标值;对各指标值进行劣化度数据归一化处理,得到评价矩阵;通过综合评价获得各指标值的权重,并计算得到无功补偿装置配置及运行状态的评价得分。上述方法充分借助电力系统数字化大数据资源获得评价体系指标值,提高了无功补偿设备智能化监测和管理水平,进而提升了电网安全运行水平和运维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964120B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1810699373.0
申请日:2018-06-29
Applicant: 安徽大学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压分布式光伏接入容量优化控制方法,该方法使用控制器与调容调压变压器提升光伏接入容量的优化控制,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台区因光伏消纳能力较差而引发的电压正偏差问题,显著提升了低压台区的低压分布式光伏的接入容量,并降低了低压台区电能质量建设改造的成本,普片适用于含分布式光伏的低压台区。
-
公开(公告)号:CN118444079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583897.9
申请日:2024-05-11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安徽大学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亳州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流卷积的单相交流串联电弧隐患辨识方法,属于电气故障辨识领域。本发明针对电弧燃烧过程中存在的零休现象,将电流传感器测量得到的电流值与标准的正弦波进行卷积运算,其中标准正弦波信号的相位与测量的电流信号相位相同。当电弧故障发生后卷积结果中直流分量的幅值将减小,通过检测直流分量的幅值变化判断电弧故障的发生。当卷积结果中直流分量的幅值高于设置的电流阈值时,无电弧故障发生,当直流分量的幅值低于设置的电流阈值时,判断电弧故障发生。本发明的电弧故障辨识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故障电弧检测的准确度,避免故障漏判和误判,并且只需对电流进行检测,硬件成本较低,可以用于研制适用于电弧隐患预警的监测软件。
-
公开(公告)号:CN117808232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634008.9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宣城供电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合肥供电公司 , 安徽大学
IPC: G06Q10/0631 , G06Q30/0201 , G06N3/126 , G06Q50/06 , H02J3/00 , G06Q1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复合型储能系统双层规划优化配置方法,包括步骤:S1、利用荷电状态对储能系统进行建模,建立荷电状态与储能系统时间和实时功率关系模型;S2、分析建立储能系统全寿命周期成本模型;S3、建立电网侧储能系统效益模型;S4、建立双层储能系统优化配置模型;S5、利用遗传算法进行双层储能系统优化配置;其中,双层储能系统包括:上层规划层,以储能系统全寿命周期净收益最大为优化目标;下层规划层,以电网削峰量最大为优化目标;本发明通过对电网侧储能系统最佳配置结果进行寻优,有较好的寻优能力,双层策略可以实现削峰最佳,同时综合效益达到最大化。
-
公开(公告)号:CN116316853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362043.3
申请日:2023-04-03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安徽大学
Inventor: 丁津津 , 汪勋婷 , 谈韵 , 张翼 , 郝翠甲 , 田宇 , 张征凯 , 戚振彪 , 李蕊 , 徐斌 , 惠慧 , 闫涛 , 曾光 , 娄伟 , 董苏 , 陈林 , 潘高伟 , 孙伟
IPC: H02J3/38 , H02J3/00 , G06Q10/0635 , G06Q50/06
Abstract: 一种分布式电源频繁并离网风险评估方法及系统,属于电力系统技术领域,解决现有的风险评估方法未考虑在保护装置作用下的分布式电源频繁并离网对电网造成影响的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根据电网的拓扑结构、各节点的用电功率和分布式电源的发电功率,计算电网潮流以及节点电压偏移,根据预设的电压上限值、下限值,循环判断并入节点的分布式电源是否存在频繁并离网情况,从而对分布式电源频繁并离网的风险进行评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析过程清晰、效率高,对于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结构的电网具有普遍适用性,并且能准确反映实际工程中分布式电源的运行方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