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维立体结构单分散纳米多孔氧化铁球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46822B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1811136350.5

    申请日:2018-09-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立体结构单分散纳米多孔氧化铁球制备方法,包括步骤一:制作氯化铁溶液,步骤二:将氯化铁溶液加热离心洗涤,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反应产物真空干燥,步骤四:将步骤三得到的产物放入马弗炉中加热。创新性地采用了甲醇溶液体系,使用聚乙烯吡咯烷酮作为表面活性剂对产物的形貌和分散性进行辅助控制,采用六水氯化铁作为铁源,进行溶剂热反应制备三维立体结构的纳米多孔氧化铁球。本发明所制得的纳米多孔氧化铁球具有新颖独特的三维立体微观形貌,纯度高,尺寸均一,合成步骤简单,环境友好,可以轻松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在电极材料、催化剂、功能涂料、气敏及生物医学等领域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三维立体结构单分散纳米多孔氧化铁球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46822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1136350.5

    申请日:2018-09-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立体结构单分散纳米多孔氧化铁球制备方法,包括步骤一:制作氯化铁溶液,步骤二:将氯化铁溶液加热离心洗涤,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反应产物真空干燥,步骤四:将步骤三得到的产物放入马弗炉中加热。创新性地采用了甲醇溶液体系,使用聚乙烯吡咯烷酮作为表面活性剂对产物的形貌和分散性进行辅助控制,采用六水氯化铁作为铁源,进行溶剂热反应制备三维立体结构的纳米多孔氧化铁球。本发明所制得的纳米多孔氧化铁球具有新颖独特的三维立体微观形貌,纯度高,尺寸均一,合成步骤简单,环境友好,可以轻松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在电极材料、催化剂、功能涂料、气敏及生物医学等领域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单分散的微米级六边形氧化铁片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62399B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1811137011.9

    申请日:2018-09-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分散的微米级六边形氧化铁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配置反应溶液;步骤二,溶剂热法制得红紫色的初步产物;步骤三,马弗炉中加热处理得到红褐色氧化铁。创新性地采用了甲醇‑水混合溶液体系,使用聚乙烯吡咯烷酮作为表面活性剂对产物的形貌和分散性进行辅助控制,采用六水氯化铁作为铁源,进行溶剂热反应制备微米级六边形氧化铁片。制备的微米级正六边形氧化铁片单一性好,尺寸均匀,分散性好,表面光滑,制备步骤简单,可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在电极材料、催化剂、功能涂料、气敏等领域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四氧化三铁-碳纳米管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19625A

    公开(公告)日:2019-01-01

    申请号:CN201811137012.3

    申请日:2018-09-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四氧化三铁-碳纳米管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购买的碳纳米管分散在浓硝酸(质量分数65%-68%)中,进行高温酸处理之后清洗干燥备用;步骤二:将酸处理过的碳纳米管分散到去离子水中;步骤三:将六水三氯化铁、尿素、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入步骤二所得混合液中,然后加入作为还原剂的酒石酸钠钾,充分搅拌溶解;步骤四:然后将步骤三所得的混合液倒入聚四氟乙烯内衬的不锈钢反应釜中,密封加热后,洗涤干燥得到纳米复合材料。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连接在大比表面积碳材料的表面,碳材料结构稳定性能够承受体积变化带来的应力,克服纳米金属氧化物活性物质的导电性差的缺点,使复合材料获得优良的锂电性能。

    一种单分散的微米级六边形氧化铁片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62399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1137011.9

    申请日:2018-09-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分散的微米级六边形氧化铁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配置反应溶液;步骤二,溶剂热法制得红紫色的初步产物;步骤三,马弗炉中加热处理得到红褐色氧化铁。创新性地采用了甲醇‑水混合溶液体系,使用聚乙烯吡咯烷酮作为表面活性剂对产物的形貌和分散性进行辅助控制,采用六水氯化铁作为铁源,进行溶剂热反应制备微米级六边形氧化铁片。制备的微米级正六边形氧化铁片单一性好,尺寸均匀,分散性好,表面光滑,制备步骤简单,可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在电极材料、催化剂、功能涂料、气敏等领域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