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384228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225135.7
申请日:2023-03-03
Applicant: 国网山东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层Q网络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协调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针对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中的冷热电三联供机组、储能设备、电制冷机组和燃气锅炉进行建模,以最小化区域运行成本为目标,考虑不同设备的运行约束和系统约束,通过两阶段采样方法对深度Q网络学习方法进行改进获得改进后的多层Q网络,基于马尔科夫决策过程使用改进后的多层Q网络对面向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协调控制模型进行求解;求解获得的优化数值作为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中各设备的运行参数;实现对所提协调控制模型的求解,提升了训练模型的收敛性和效率,能够支撑形成相应的协调控制策略,提高系统可考虑和运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665694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311220997.7
申请日:2023-09-21
Applicant: 国网山东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弹性折流板的管壳式换热器,所述折流板为弹性管束结构,包括弹性管束,所述弹性管束包括多根弧形管,多根弧形管的中心线为同心圆的圆弧,径向方向上相邻弧形管的端部在一端连通,另一端不连通,从而使得管束的连通的一端的端部形成自由端,最外侧弧形管具有外侧开口端,最内侧弧形管具有内侧开口端,弹性管束形成从外侧开口端到内侧开口端之间的串联结构。本发明将折流板设置为弹性管束结构,通过上述结构实现增加两种流体接触面积,增加流体扰动,可提高换热器壳程的对流换热系数,从而有效提高传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066031B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111312071.1
申请日:2021-11-08
Applicant: 国网山东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IPC: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综合能源系统的日内优化调度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供给侧与需求侧的随机匹配度;当随机匹配度到达设定值时,获取源‑荷误差;将源‑荷误差分解为一组不同频率下的分量;根据分量的频率调动不同储能设备,实现综合能源系统的日内优化调度;本公开根据供给和需求的实时误差,灵活调动储能设备,从而实现短期内源‑荷的高度匹配,以保障综合能源系统的高效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7170885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452599.8
申请日:2023-11-03
Applicant: 国网山东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资源优化调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云边协同的分布式资源优化调配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采集各用电区域电力终端设备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以及各电力终端设备之间的输电路径距离;计算各时刻的有功功率偏差幅值;根据电力终端设备各时刻的有功功率偏差幅值及有功功率熵值得到电力终端设备有功功率的偏差趋强指数;计算各时刻的视在功率,进而得到各时刻的功率因数;根据各功率因数递减簇得到功率因数序列的衰减稳定因子;构建电力终端设备之间的电力挥发因子;计算电力终端设备之间的概率;结合蚁群算法获取各电力终端设备供电的最优路径,完成电力资源的优化调配。(56)对比文件Abul'Wafa, Ahmed R.Ant-lionoptimizer-based multi-objective optimalsimultaneous allocation of distributedgenerations and synchronous condensers indistribution networks《.INTERNATIONALTRANSACTIONS ON ELECTRICAL ENERGYSYSTEMS》.2019,第29卷全文.李燕等.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电脑与信息技术》.2023,(第2期),全文.刘科研;盛万兴;贾东梨;孟晓丽;闫文棋;张筱慧.基于协同进化蚁群算法的含光伏发电的配电网重构.可再生能源.2017,(第05期),全文.
-
公开(公告)号:CN116388203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437589.0
申请日:2023-04-18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宁供电公司 , 国网山东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勇 , 周翔宇 , 李静 , 刘宗杰 , 董文秀 , 张合栋 , 秦贞依 , 吴青华 , 张婧茹 , 黄文博 , 马晶 , 牛蔚然 , 王瑞琪 , 迟青青 , 魏姗姗 , 朱国梁 , 李梦雯 , 刘肖琳 , 杨乐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面向负荷弹性控制的电力需求响应协同优化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电力价格、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及终端用户的不可控制负荷曲线;根据电力价格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确定终端用户的可控制理想负荷曲线;根据终端用户的可控制理想负荷曲线与用户终端允许偏离可控制理想负荷的能量值,确定终端用户的弹性控制阈界限;以实际运行负荷曲线与弹性控制阈界限之间的总偏差最小为目标,根据终端用户的弹性控制阈界限和不可控制负荷曲线,确定终端用户的可控制负荷曲线,其中,实际运行负荷曲线为可控制负荷曲线与不可控制负荷曲线之和。获得的可控制负荷曲线能够保持在弹性控制阈内,既增加了用户运行的灵活性,又满足需求响应的执行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952998A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310006886.X
申请日:2023-01-04
Applicant: 国网山东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50/08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能源管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多能源系统和建筑热舒适的能源调度方法及系统,本发明中采用多能源系统建筑模型,可以包括上升和启动等所有操作约束,通过线性化程序保持良好的解决精度;基于能量守恒,建立了管道入口温度和管道出口温度的相关性,考虑了热传播的延迟问题,在目标函数中,在设定值附近设计了质量带,解决了由于权重估计的主观性,限制在目标函数中纳入舒适度维度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054417B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1911304515.X
申请日:2019-12-17
Applicant: 国网山东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 济南汇智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IPC: B01J27/24 , B01J37/08 , C02F1/72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铁单原子芬顿催化剂、其合成方法及应用。所述催化剂中铁活性物质以单原子形式锚定于氮掺杂碳载体上,负载量为0.3~10wt%。其制备方法为预聚‑焙烧工艺。该催化剂具有在水中分散性好、催化活性高、宽pH响应等优点。本发明制备工艺原料来源广、操作简便、对设备要求不高、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1960402B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010886859.2
申请日:2020-08-28
Applicant: 国网山东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 上海国孚电力设计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太阳能水蒸发的光热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制备Cu2S悬浊液;步骤二:制备有机凝胶;步骤三:制备含Cu2S的有机凝胶;步骤四:将含Cu2S的凝胶用超临界正丙醇进行干燥,得到含Cu2S的有机气凝胶;步骤五:碳化制备含Cu2S的碳气凝胶。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艺合成及控制所需仪器设备简单,通过该方法制备的含Cu2S的碳气凝胶具有高度发达的孔隙,为水的运输和水蒸气的逃离提供途径,同时具有较好的吸光性能,有利于将光能转化为热能,是一种优异的光热材料,在太阳能光热转换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686177A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011210293.8
申请日:2020-11-03
Applicant: 国网山东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泰安供电公司 ,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均温的管壳式换热器,出口管内设置从出口管内壁向出口管中心延伸的引流板,所述引流板包括从内壁延伸的第一直线壁和第二直线壁,其中第一直线壁与内壁连接处切线与内壁形成的锐角小于第二直线壁与内壁连接处切线与内壁形成的锐角,第一直线壁和第二直线壁朝向气体流动方向弯曲,第一壁和第二壁的交点位于第一直线壁与内壁连接处的下游,同时位于第二直线壁与内壁连接处的下游。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管壳式换热器,通过在气体出口管内设置引流板,使得气体一部分沿着引流板流动引导至相反的方向,与相反方向进入的气体充分混合,从而实现气体的温度均匀,以实现进一步换热需要,提高产品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0813241A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11302933.5
申请日:2019-12-17
Applicant: 国网山东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 济南汇智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燕 , 王绍曾 , 赖文婷 , 张帅 , 张爱群 , 辛卫东 , 孙丽玲 , 杨林林 , 魏嘉萍 , 李一真 , 王永彬 , 杨伟进 , 王硕 , 魏姗姗 , 朱国梁 , 王一婕 , 李虎林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氮氧共掺杂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吸附剂制备和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所述氮氧共掺杂多孔碳材料制备方法包括:以含氧有机分子和含氮有机分子在纳米氧化物模板剂的作用下,高温焙烧即得。本发明制备得到的氮氧共掺杂多孔碳材料粒径为0.5~30μm,介孔尺寸为20-500nm,氮氧掺杂量为5~25%,其具有良好的自支撑介孔结构,从而有效降低吸附内扩散阻力,同时比表面积较大,微孔容量大,经试验证明,其在常温下对水体中的多种有机物、金属离子和悬浮杂质具有很高的吸附容量,因此可作为水体污染物吸附剂使用,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之价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