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外协同的港口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优化调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918850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879628.3

    申请日:2024-12-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外协同的港口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优化调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获取光伏、风电以及冷热电负荷的出力预测数据、分时电价、各种设备的容量大小及出力约束;S2,基于碳流特性搭建绿证‑碳交易机制模型和综合需求响应模型;S3,以内外协同后的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构建港口目标函数和港区目标函数;S4,港口目标函数解决港口外部的协调优化问题,并将求解所得交互功率传递给基本供能单元,港区目标函数解决港区内部优化问题。本发明充分考虑港区的碳交易机制与多港区之间的能量交互,可有效提高港口综合能源系统的经济效益和低碳特性。

    考虑双主体碳交易与电热需求响应的虚拟电厂双层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64162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970665.9

    申请日:2024-07-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双主体碳交易与电热需求响应的虚拟电厂双层优化方法,包括步骤(1)构建含碳捕集和电转气装置的虚拟电厂内部模型,以源荷不确定性预测与能量流控制为基础,通过拉丁超立方抽样和Kantorovich距离配合多场景联合技术进行不确定性预测,得到典型的风光出力和负荷场景;(2)分别以虚拟电厂综合效益最大和用户用能成本最小为模型双层优化目标,在经济性层面上,该模型考虑用户侧电热需求响应对日内用能分布的模拟调整;在低碳性层面上,引入双主体阶梯式碳交易机制约束电厂的碳排放量。本发明提出的双层优化模型能够有效降低负荷峰谷差和系统碳排放量,减少用户成本支出并提升虚拟电厂的综合效益,显著改善了虚拟电厂的经济性和低碳性。

    一种考虑风险成本的区域综合服务商能源运营的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71080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755478.X

    申请日:2022-06-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风险成本的区域综合服务商能源运营的优化方法,包括步骤(1)考虑用户对用能成本波动的可承受度和服务商应对用户用能变化的风险成本,以区域综合能源服务商全天利润最大、用户用能成本最小分别设置目标函数,构建综合能源服务商‑多用户博弈优化模型;(2)采用纳什均衡求解算法对综合能源服务商‑多用户博弈优化模型进行求解,获得纳什均衡解,即区域综合能源服务商的能源定价与用户实际用能量。本发明通过优化区域综合服务商与用户的博弈模型,获取更优的定价方案和购能策略,降低用能成本。

    基于四级鲁棒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双向博弈经济运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006210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970667.8

    申请日:2024-07-19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四级鲁棒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双向博弈经济运行方法。通过引入共享储能运营商来促进系统内部新能源消纳并降低运行成本,并在分析系统运行框架的基础上,考虑共享储能运营商角色的两重性提出了以各主体利益最大为目标函数的双向主从博弈经济运行模型;考虑综合能源服务商的源荷不确定性建立博弈模型下层的max‑max‑max‑min四级分布鲁棒优化模型,且进一步提出了一种解耦迭代的列和约束生成算法,解耦求解综合能源服务商的四级鲁棒模型。本发明所提方法在有效应对源荷不确定性的同时可实现各主体互利共赢,使系统具备灵活性及经济性。

    一种基于新能源接入的变电站抗扰能力评估及运行调控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632922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685713.5

    申请日:2023-06-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新能源接入的变电站抗扰能力评估及运行调控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构建新能源并站后变电站抗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变电站抗扰能力判定方程;预测新能源接入变电站运行系统的节点位置和电源容量,得到电源容量不等、节点位置不同的接入形式;计算各接入形式下的变电站抗扰能力评估指标,并进行归一化处理,根据变电站抗扰能力判定方程判定各接入形式下的抗扰区间;对各接入形式下的各抗扰区间实施双层优化调度。本发明方法可将接入变电站的光伏等新能源抗干扰能力分层,再有针对性的实施源荷协同优化调度,从而保障了变电站在遭遇大规模能源接入后的运行稳定性,该方法简单高效且易于实施,有很好的实用性和经济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