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268102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111596027.8
申请日:2021-12-23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的基于解析式概率潮流模型的电力系统运行状态量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建立线性概率潮流模型;步骤2)结合线性概率潮流模型建立节点n的频率调节模型,在所述频率调节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用于对节点n频率控制的有功功率不平衡量的调频因子,经推导后得到关于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X和电力系统运行状态Y的线性潮流模型;步骤3)根据高斯混合模型的线性不变性根据X的高斯混合模型参数集,解析地得到Y的高斯混合模型参数集,最终得到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分布。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方法构建了电力系统运行状态随机分布的解析表达式,能更高效地进行后续电力系统安全分析、电力系统优化等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4268131A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111591607.8
申请日:2021-12-23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的基于双馈风机电磁暂态平均化模型的控制系统,包括:与双馈风机电连接的机侧变流器和与配电网电连接的网侧变流器,机侧变流器与网侧变流器电连接,机侧变流器与网侧变流器均采用平均化模型,并且在双馈风机设置用于控制风力发电机的启动和停止的第一控制端与同于控制风机是转速控制或转矩控制的第二控制端;在机侧变流器设置用于控制机侧变流器的闭锁或解锁的第三控制端;在网侧变流器设置用于控制网侧变流器的闭锁或解锁的第四控制端。有益效果:本发明针对双馈风机电磁暂态仿真,提出一种平均化模型拓扑的控制方法,使双馈风机电磁暂态仿真的效率更高,系统能更快达到稳态。
-
公开(公告)号:CN114268102A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111596027.8
申请日:2021-12-23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的基于解析式概率潮流模型的电力系统运行状态量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建立线性概率潮流模型;步骤2)结合线性概率潮流模型建立节点n的频率调节模型,在所述频率调节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用于对节点n频率控制的有功功率不平衡量的调频因子,经推导后得到关于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X和电力系统运行状态Y的线性潮流模型;步骤3)根据高斯混合模型的线性不变性根据X的高斯混合模型参数集,解析地得到Y的高斯混合模型参数集,最终得到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分布。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方法构建了电力系统运行状态随机分布的解析表达式,能更高效地进行后续电力系统安全分析、电力系统优化等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5292891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0764740.7
申请日:2022-06-2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F17/10 , G06Q10/06 , G06Q50/06 , H02J3/00 , G06F111/04 , G06F11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受端电网接纳风电能力评估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应用于受端电网,该方法包括:基于功率平衡约束、支路容量约束、风电出力约束、弃负荷约束,以受端电网的弃风率最小化为目标,建立受端电网的运行优化模型;对运行优化模型进行转化,得到以风电消纳量最大化为目标的转化后运行优化模型;通过参数规划,基于转化后运行优化模型得到风电消纳量关于弃负荷率和风电容量的第一解析表达式;建立弃风率和风电消纳量的函数关系;基于函数关系以及第一解析表达式,得到弃风率关于弃负荷率和风电容量的第二解析表达式;基于第二解析表达式,评估受端电网接纳风电能力。通过本发明实现对受端电网的风电接纳能力进行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8101541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211512805.5
申请日:2022-11-28
Applicant: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许昌许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4L45/02 , H04L49/10 , H04L49/40 , H04L41/0803 , H04L4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继电保护装置板卡组网方法及继电保护装置,属于继电保护技术领域。本发明将位于主机箱的管理板卡通过第一交换芯片和非管理板卡建立连接,每个插槽都分配有唯一ID,各板卡插接在对应的插槽内,根据所在插槽的ID确定自身的物理地址,将管理板卡作为根节点,非管理板卡作为下游节点,下游节点获取管理板卡的网卡参数,并结合自身的物理地址生成自身的网卡参数,根节点生成对应的路由条目,更新自身的路由表,建立各节点之间的网络,实现板卡之间的组网。该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板卡配置方式繁琐以及更换板卡困难的问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