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807460B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1911094701.5
申请日:2019-11-11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武汉凯默电气有限公司
IPC: G06V30/146 , G07C1/20 , G06Q10/00 , G06Q50/06 , H04N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变电站智能巡视系统及其应用方法,变电站智能巡视系统包括在线监测子站、在线监测主站、智能运维主站、图像识别服务器及移动运维终端,在线监测子站、在线监测主站、智能运维主站之间依次相连,智能运维主站、图像识别服务器之间相连,智能运维主站、移动运维终端之间通过网络相连,应用方法包括智能运维主站根据移动运维终端采集的图像调用图像识别服务器进行图像识别并结合二次设备的状态监测数据生成巡视结果并输出到移动运维终端。本发明能够实现变电站的自动巡视,可有效提高变电站巡视的效率和正确率,减少了巡视人员的巡视工作量,提高了变电站智能巡视水平,从而有效保证变电站的安全稳定的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0807460A
公开(公告)日:2020-02-18
申请号:CN201911094701.5
申请日:2019-11-11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武汉凯默电气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变电站智能巡视系统及其应用方法,变电站智能巡视系统包括在线监测子站、在线监测主站、智能运维主站、图像识别服务器及移动运维终端,在线监测子站、在线监测主站、智能运维主站之间依次相连,智能运维主站、图像识别服务器之间相连,智能运维主站、移动运维终端之间通过网络相连,应用方法包括智能运维主站根据移动运维终端采集的图像调用图像识别服务器进行图像识别并结合二次设备的状态监测数据生成巡视结果并输出到移动运维终端。本发明能够实现变电站的自动巡视,可有效提高变电站巡视的效率和正确率,减少了巡视人员的巡视工作量,提高了变电站智能巡视水平,从而有效保证变电站的安全稳定的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9756030B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1910074787.9
申请日:2019-01-25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武汉凯默电气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J13/0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变电站二次回路可视化在线监测及智能运维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建立智能变电站的SLCD全站二次回路模型文件;解析所述全站二次回路模型文件,以可视化方式展示全站二次回路;将SCD变电站配置描述文件中对应的报文条目与所述全站二次回路模型文件中各元素进行映射;监视并诊断全站二次回路中各元素以及回路的状态。使得智能变电站中的物理回路信息更加完整,可以实时监视全站中信息的流向,为智能变电站的智能监视,智能运行,智能检修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可视化的展示极大方便了运维人员查阅与理解二次原理图。
-
公开(公告)号:CN109756030A
公开(公告)日:2019-05-14
申请号:CN201910074787.9
申请日:2019-01-25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武汉凯默电气有限公司
IPC: H02J13/0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变电站二次回路可视化在线监测及智能运维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建立智能变电站的SLCD全站二次回路模型文件;解析所述全站二次回路模型文件,以可视化方式展示全站二次回路;将SCD变电站配置描述文件中对应的报文条目与所述全站二次回路模型文件中各元素进行映射;监视并诊断全站二次回路中各元素以及回路的状态。使得智能变电站中的物理回路信息更加完整,可以实时监视全站中信息的流向,为智能变电站的智能监视,智能运行,智能检修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可视化的展示极大方便了运维人员查阅与理解二次原理图。
-
公开(公告)号:CN119761918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944408.4
申请日:2024-12-27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639 ,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新能源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多指标评估方法及装置,包括如下步骤:分析影响电力系统上调及下调需求的调节能力量化指标,构建系统调节能力需求指标体系;分析为电力系统提供调节能力的各类型调节资源,构建考虑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供给指标体系;根据所述调节能力供给指标体系及调节能力需求指标体系,构建电力系统调节能力量化评估指标体系,开展电力系统调节能力评价;将所述评估结果与预设的标准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进行预警;本发明能够实时监测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有助于及时发现电力系统中的潜在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338144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158456.0
申请日:2024-08-2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631 , G06Q10/04 , G06Q30/018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资源优化调度方法、装置及介质。其中,方法包括:构建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资源模型,其中灵活调节资源模型包括灵活调节资源运行模型以及调用成本计算方法;根据灵活调节资源模型,构建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资源优化调度模型;根据采集的实时电力系统数据对灵活调用资源优化调度模型进行线性规划求解,确定电力系统各时刻的优化调度策略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644742B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110939595.7
申请日:2021-08-16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石家庄科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配电网技术领域,提供了配电网负荷的供电切换方法、终端及系统,配电网中包括主控平台、第一配电终端和第二配电终端;主控平台分别与第一配电终端与第二配电终端通信连接;第一配电终端与第二配电终端通信连接;第一配电终端在接收到主控平台发送的分闸指令后,控制第一断路器分闸,并在第一断路器分闸成功后,向第二配电终端发送分闸成功信息,以使第二配电终端控制第二断路器合闸。本发明可以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提高配电网的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095246A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申请号:CN202111371934.2
申请日:2021-11-18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石家庄科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配电终端的入网身份认证方法。该方法包括:控制认证区块链基于目标配电终端的身份标识进行入网投票,并生成投票结果;投票结果包括允许入网或者禁止入网;在投票结果为允许入网时,控制认证区块链向目标配电终端下发临时身份;控制认证区块链基于临时身份对目标配电终端进行通信认证,并生成认证结果;认证结果包括允许通信或者禁止通信;在认证结果为允许通信时,控制认证区块链生成目标配电终端的正式身份,并控制认证区块链向目标配电终端发送正式身份;控制目标配电终端将临时身份更新为正式身份。本发明能够提高配电终端入网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584592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310190255.8
申请日:2023-03-02
Applicant: 中电普瑞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直流技术中心
Abstract: 一种特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阀控系统LC耦合器,包括:光纤连接固定装置和多个光收发器;各个光收发器均通过光收发器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光纤连接固定装置,各光收发器间紧密排列;各所述光收发器的一端均通信连接至换流阀阀控系统的板卡上,所述光收发器的另一端设有光纤接口,所述光纤接口对应连接的光纤上设有光纤连接头,所述光纤通过所述光纤连接头与所述光纤接口可插拔式连接;本发明通过对多个光收发器设置在光纤连接固定装置中,光纤与光收发器一一对应插拔连接,实现多个光收发器与对应连接的光纤的单独插拔,且紧密设置之后能够减小尺寸便于耦合器的安装。
-
公开(公告)号:CN113644742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10939595.7
申请日:2021-08-16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石家庄科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配电网技术领域,提供了配电网负荷的供电切换方法、终端及系统,配电网中包括主控平台、第一配电终端和第二配电终端;主控平台分别与第一配电终端与第二配电终端通信连接;第一配电终端与第二配电终端通信连接;第一配电终端在接收到主控平台发送的分闸指令后,控制第一断路器分闸,并在第一断路器分闸成功后,向第二配电终端发送分闸成功信息,以使第二配电终端控制第二断路器合闸。本发明可以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提高配电网的工作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