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104660A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2010986839.2
申请日:2020-09-18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浙江华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基于上述方案,发送方可以发送包括头字节字段、请求序号字段、操作码字段、对象标识字段、消息体长度字段、消息体字段和校验码字段的二进制格式数据报文,接收方可以对二进制格式数据报文进行解析。由于二进制格式数据报文相对于JSON,XML等格式,占用的传输资源较小,而边缘网关和云平台可以互为发送方和接收方,因此,边缘网关和云平台之间传输的数据为二进制格式数据报文时,能够提升边缘网关和云平台之间的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087468A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2010989282.8
申请日:2020-09-18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浙江华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4L29/0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报文处理方法、相关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边缘网关预设多个协议模板,每个协议模板对应一种报文协议类型,边缘网关在获取感知层终端上报的报文之后,确定所述报文对应的报文协议类型;依据所述报文协议类型对应的目标协议模板,对所述报文进行解析,得到所述报文中的数据项,所述目标协议模板为预设多个协议模板中的一个。由于边缘网关预设了针对不同报文协议类型的协议模板,因此,边缘网关能够处理采用不同报文协议类型的感知层终端上报的报文,通用性较强。
-
公开(公告)号:CN113704180B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110781057.X
申请日:2021-07-10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IPC: G06F16/13 , G06F16/174 , G06F16/245 , G06F9/448 , G06F9/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嵌入式设备固件信息提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嵌入式设备固件文件信息特征库的无损化固件提取方法,包括:建立固件文件特征信息库、特征信息库的识别和提取、特征信息库的调用、以及固件镜像文件解压缩和无损固件文件系统提取,本发明基于特征数据库匹配方式,不仅可以快速查询特定固件的格式及相关特征信息,而且可以识别和判断固件版本一致性问题,提高固件比对效率;同时解决了非标准压缩算法固件镜像文件的解压问题,提高了固件镜像文件提取的成功率;而且基于固件文件特征信息数据库,通过其中存储的特定固件地址偏移量,精确DUMP内存分段中存储的数据,实现无损化提取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3704180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10781057.X
申请日:2021-07-10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IPC: G06F16/13 , G06F16/174 , G06F16/245 , G06F9/448 , G06F9/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嵌入式设备固件信息提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嵌入式设备固件文件信息特征库的无损化固件提取方法,包括:建立固件文件特征信息库、特征信息库的识别和提取、特征信息库的调用、以及固件镜像文件解压缩和无损固件文件系统提取,本发明基于特征数据库匹配方式,不仅可以快速查询特定固件的格式及相关特征信息,而且可以识别和判断固件版本一致性问题,提高固件比对效率;同时解决了非标准压缩算法固件镜像文件的解压问题,提高了固件镜像文件提取的成功率;而且基于固件文件特征信息数据库,通过其中存储的特定固件地址偏移量,精确DUMP内存分段中存储的数据,实现无损化提取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5292381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0713401.6
申请日:2022-06-22
Applicant: 浙江华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衢州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极限梯度提升算法的虚拟货币挖矿行为识别方法,所述识别方法具体为选择识别区域,根据对应的历史稽查信息,根据历史稽查信息对完成现场稽查的用电用户的历史用电数据添加标签,构建已标注数据集,并根据其他用电用户的历史用电数据构建未标注数据集,对两个数据集进行特征提取,构建特征数据集作为输入,使用极限梯度提升算法通过半监督学习方法对挖矿用户甄别模型进行训练,确定所有待识别用户并采集对应的用电数据,提取用电特征数据,将提取的用电特征数据输入挖矿用户甄别模型,获取待识别用户中的挖矿用户,并对其添加挖矿用户标签。本发明能够准确且有效的识别挖矿用户,并适用于大量用电数据识别的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522179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0019850.5
申请日:2023-01-06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衢州供电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双创中心
IPC: G06Q10/0639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能源生命周期碳足迹研究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分布式能源碳足迹核查过程中碳核算结果不准确的问题,包括以下步骤:S1: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对分布式能源进行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边界范围划分;S2:根据划分的生命周期碳足迹边界,构建碳足迹核算模型,对分布式能源进行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S3根据分布式能源系统生命周期内的碳减排量与碳排放量,计算得到园区内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碳排放回收期。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对分布式能源系统进行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边界范围的划分,并代入具体参考数据进行碳足迹数值的计算,实现了准确的碳足迹核算,并能根据碳足迹核算得到碳排放回收期。
-
公开(公告)号:CN116014684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310028453.4
申请日:2023-01-09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武义县供电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华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5G智能分布式配电网保护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多个配电终端执行配电网络中的实时命令进行操作;多个配电终端在配电网络中基于5G技术进行分布式通信连接;多个配电终端基于分布式通信连接将实时数据通过5G通信单元进行交互;在配电终端故障时,配电终端内的保护控制单元通过开关装置切断该配电终端和配电网的连接以对配电网进行保护。本申请涉及的5G智能分布式配电网保护方法及系统,能够采用5G技术实现分布式处理,借助相邻元件的运行信息,对配电网故障进行精准隔离,实现对配电网的保护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7541091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0019865.1
申请日:2023-01-06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衢州供电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双创中心
IPC: G06Q10/0639 , G06Q50/08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主要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建筑碳足迹核算方法结果不准确的问题,公开了一种建筑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方法,先分别核算建筑在设计决策、建材生产及运输、建造施工、运营维护和拆除处置阶段的碳足迹,然后对上述各个阶段的碳足迹求和,获得建筑生命周期碳足迹。本发明获得的建筑碳足迹核算结果准确,建立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模型可以补充关于建筑碳排放计算方法的不足,为建筑的量化评价提供依据;同时,根据建筑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结果,可以对不同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的碳排放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为建筑师、工程师和建筑其他相关方的决策提供数据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6263905A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2211532278.4
申请日:2022-12-01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衢州供电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双创中心
IPC: G06Q10/0639 , G06Q10/30 , G06F17/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评估方法,分别估算电动汽车在生产阶段、使用阶段、废弃处理回收阶段的碳排放量,然后将上述三个阶段的碳排放量求和获得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总量。本发明应用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将电动汽车碳排放数据量化,评估电动汽车的碳排放水平,综合考虑电动汽车在生产制造、使用、废弃处理回收阶段的碳排放,且充分考虑包括厂用电等各环节的电能损耗,同时提出各解耦区域碳排放因子的计算方法,区分各区域的不同碳排放因子,减小误差,提高电动汽车碳排放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为电动汽车参与实现园区零碳交通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7541090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0019859.6
申请日:2023-01-06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衢州供电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双创中心
IPC: G06Q10/0639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主要是为了解决目前对园区生产生活碳排水平的评价缺乏科学完整的指标体系的问题,公开了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园区零碳画像评价体系建立方法,分别从能源供应清洁化、终端用电电气化、系统用能高效化、管理数字化及生态建设绿色化五个维度出发,分析园区零碳评价指标,并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构建园区零碳画像评价体系。本发明为园区零碳运行能力提供了有效评估手段,有助于系统地、科学地衡量园区零碳发展是否充分合理,完善零碳园区建设思路,助推探索双碳战略实践落地的现实路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