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式吸收器
    3.
    发明公开
    螺旋式吸收器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9499818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311089639.7

    申请日:2023-08-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气体吸收领域,提供一种螺旋式吸收器,包括:壳体,用于容纳吸收介质,壳体设有吸收介质进口和吸收介质出口;换热管,包括换热螺旋段,换热螺旋段沿壳体的轴向,螺旋地设置于壳体内,换热管用于供冷却介质流通;布气单元,与换热螺旋段沿壳体的轴向依次排布,布气单元用于与提供待吸收介质的气源连接,布气单元设有布气孔;补气单元,与布气单元连接并朝换热管的换热螺旋段所在的方向延伸,补气单元沿自身延伸方向设有多个补气孔。通过沿补气单元的多个补气孔,分别在不同位置进行补气,既能够增大待吸收介质和吸收介质的接触面积,又能够减少气泡上升过程中合并为大气泡而导致待吸收介质与吸收介质的接触面积减小的问题,提高传质效率。

    鼓泡吸收器
    4.
    发明公开
    鼓泡吸收器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9499817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311089602.4

    申请日:2023-08-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气体吸收领域,提供一种鼓泡吸收器,包括:换热器,内部设有放热流道和吸热流道,换热器还设有吸收介质进口和吸收介质出口,放热流道的两端分别与吸收介质进口和吸收介质出口连通;布气单元,设在放热流道靠近吸收介质进口的一端,布气单元用于与提供待吸收介质的气源连接,布气单元与放热流道对应的位置设有布气孔;补气单元,与布气单元连接并连通,补气单元伸入放热流道,补气单元设有多个沿吸收介质进口至吸收介质出口的方向分布的补气孔。多个补气孔分别在不同位置进行补气,既能够增大待吸收介质和吸收介质的接触面积,又能够减少气泡上升过程中合并为大气泡而导致待吸收介质与吸收介质的接触面积减小的问题,提高传质效率。

    气液混合式吸收器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499816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311084125.2

    申请日:2023-08-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气体吸收领域,提供一种气液混合式吸收器,包括:壳体,内部设有依次排布的三个腔室,位于两端的腔室分别设有吸收介质进口和吸收介质出口,位于中部的腔室设有冷却介质进口和冷却介质出口;连通管,穿过位于中部的腔室,并且连通管的两端分别与位于两端的腔室连通;布气单元,设置于设有吸收介质进口的腔室内,布气单元用于与气源连接,布气单元设有布气孔;混合单元,设在连通管内,并用于增加吸收介质和待吸收介质在连通管内的通行时长。通过设置在连通管内的混合单元能够增加吸收介质和待吸收介质在连通管内的通行时长,如此能够延长吸收介质和待吸收介质二者相互接触的时长,使吸收介质充分吸收待吸收介质,提高传质效果。

    一种基于热化学储热和吸收式热泵的供暖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582773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311346868.2

    申请日:2023-10-1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基于热化学储热和吸收式热泵的供暖系统,包括用于提供热能的集热单元(1)及热化学储热耦合吸收式热泵单元,所述热化学储热耦合吸收式热泵单元包括发生器(2)、精馏器(3)、冷凝器(4)、工质储罐(5)、蒸发器(6)、溶液热交换器(7)、溶液储罐(8)、吸收器(9)、溶液储罐(10)及溶液泵(11),通过集热单元(1)及热化学储热耦合吸收式热泵单元的相互配合,实现了集热供暖,热化学储热以及吸收式热泵三项技术的有机结合,为冬季供暖尤其是北方农村分散式供暖提供了可行方案,能够实现冬季全时段光热供暖;通过压力和浓度调控,实现供热温度40℃~80℃的可变范围,拓宽供暖系统的应用场景,满足低环境温度下稳定运行要求;此外,通过引入吸收式热泵,提升光热供热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