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97140B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407395.0
申请日:2024-04-07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海上风电直流送出技术领域,现有HVDC汇集系统未考虑扩展特性的不足,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HVDC汇集系统,包括:多个直流端口电压不同的单极型单极型汇集系统,单极型单极型汇集系统包括电压源换流器,电压源换流器将三相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多个直流电感器,直流电感器的数量与单极型单极型汇集系统的数量相同;串联的多个子模块,子模块包括高压直流电容、半导体开关器件和二极管;其中,各单极型单极型汇集系统的直流端口通过相应的直流电感器连接到不同的子模块。本发明的HVDC汇集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各电压等级端口的建设可以分批次进行,工程实施难度低;整体控制简单、高效。
-
公开(公告)号:CN117375019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266759.X
申请日:2023-09-27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电系统调频控制方法,涉及新能源控制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风电系统在不同阶段无法自适应调节的问题,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和计算风电系统数据;根据电网频率进行当前阶段判断;当风电系统为频率稳定阶段,调整所述风电系统的下垂系数值为零;当所述风电系统进入频率支撑阶段,根据所述风机转速值计算所述风电系统的下垂系数值;当所述风电系统进入频率恢复阶段,根据时间尺度计算所述风电系统的下垂系数值。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风电系统调频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本发明通过对下垂系数进行动态调整,进而改善了传统方法对调频时间进行设置导致的适应性较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572765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1045108.2
申请日:2024-08-01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3/36 , H02J3/46 , H02M7/483 , H02M7/538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海上风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多电压等级交直流端口能源调制器、能源港、能源港系统及控制方法,针对现有技术中未公开多类型海上风电汇集方案的不足,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多电压等级交直流端口能源调制器包括:多个中压MMC,各中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交流侧并联,直流侧并联于中压直流母线;多个高压MMC,各高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交流侧并联,直流侧串联于中压直流母线;多个端口,端口分为高压工频交流端口、中压工频交流端口、高压直流端口、中压直流端口;调制器中央控制系统。本发明的能源调制器集成了多个中压和高压MMC,能够提供四种多电压等级交、直流端口,应用场景多样,扩展灵活。
-
公开(公告)号:CN117713570B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160088.7
申请日:2024-02-05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海上风电直流送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上风电HVDC换流器、控制方法、设备及介质。针对现有并联结构的海上风电HVDC换流器,子模块数量多、成本高、体积重量大的不足,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海上风电HVDC换流器包括DRU单元;VSC单元;接口单元,包括级联半桥结构、器件串联结构以及接口直流电感;其中,DRU单元和VSC单元的交流侧并联,直流侧通过接口单元连接,级联半桥结构的正极连接至DRU单元的正极,接口直流电感连接至VSC单元的正极、级联半桥结构的负极、器件串联结构的正极,DRU单元和VSC单元的负极连接至器件串联结构的负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减少器件数量,降低换流器的成本、重量、体积。
-
公开(公告)号:CN117997140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407395.0
申请日:2024-04-07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海上风电直流送出技术领域,现有HVDC汇集系统未考虑扩展特性的不足,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HVDC汇集系统,包括:多个直流端口电压不同的单极型单极型汇集系统,单极型单极型汇集系统包括电压源换流器,电压源换流器将三相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多个直流电感器,直流电感器的数量与单极型单极型汇集系统的数量相同;串联的多个子模块,子模块包括高压直流电容、半导体开关器件和二极管;其中,各单极型单极型汇集系统的直流端口通过相应的直流电感器连接到不同的子模块。本发明的HVDC汇集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各电压等级端口的建设可以分批次进行,工程实施难度低;整体控制简单、高效。
-
公开(公告)号:CN119030003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524946.8
申请日:2024-10-30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3/36 , H02J3/38 , H02M1/00 , H02M7/538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单极接地故障穿越方法,响应于单极接地故障的检测信号,确定直流侧的故障电路段及故障极,并根据故障极的极性改变各桥臂的输出电压以穿越故障电路段;然后获取故障电路段两端的交流输出的各相的电压和电流,计算用于维持各桥臂能量均衡的环流控制信号;进而根据环流控制信号调制各桥臂的输出电平,使桥臂和相间的能量均衡。本发明的方法在充分利用现有的交流端口三相电源以及有策略地控制交流电流的基础上实现了单极接地故障的平稳穿越,并对单极接地故障中的系统能量进行均衡控制,同时不需要任何辅助电源对能量进行补偿、也不需要额外的设备投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199421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586880.9
申请日:2024-05-13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为DRU‑MMC混合换流器电压源控制方法、装置及介质,属于海上风电直流送出技术领域,针对采用现有控制方法导致装置成本增加、运行可靠性差、并网适应性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DRU‑MMC混合换流器电压源控制方法,包括:给定HVDC换流器交流侧相电压幅值和相电压角频率获得三相交流电压参考值,获得d轴电压参考值和q轴电压参考值;设定桥臂电容电压平均值的和的电压参考值;获得d轴电流参考值、q轴电流参考值以及MMC桥臂内部电动势的参考值,构建桥臂电压构造模型,获得MMC每相桥臂的上、下桥臂电压参考值;经过处理获得MMC中开关器件的触发脉冲。本申请有利于降低保护成本、提高运行可靠性和并网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791701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575267.9
申请日:2023-11-23
Applicant: 上海电力大学 , 浙江大学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升混联多馈入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跟网/构网型混联多馈入系统信息;S2、基于系统信息,根据单馈入并网系统分别构建跟网/构网型变流器并网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S3、基于闭环特征方程,在电网强度视角下初步形成跟网/构网型变流器在混联多馈入系统中的配置原则;S4、基于初步配置原则,构建大规模跟网型变流器系统的动态模型;S5、基于动态模型构建混联多馈入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量化指标;S6、基于量化指标,构建跟网/构网型混联多馈入系统的优化配置数学模型,对各馈入点的控制方式进行优化配置,完成小干扰稳定性的优化过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提高稳定性、抗干扰性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638992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661991.3
申请日:2023-12-06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风电场参与电网频率支撑响应的滚动决策方法,属于电力系统稳定和控制领域,该方法根据各风电场分级功率响应的效益与代价,得到每层控制参数下各风电场参与调频的优先级;针对预想故障集中的故障,根据各风电场参与调频的优先级,制定风电场群参与调频的策略表;然后,判断电网是否发生预想故障,如果发生故障则查询风电场群调频响应策略表,控制各风电场按既定策略参与调频响应;如果无故障,则判断是否到达下一个滚动预测周期,如果达到则返回更新系统频率响应函数,如果未到达则继续判断电网是否发生预想故障。该方法以最小的风电场群调频代价,实现电网的调频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7277420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483845.6
申请日:2023-11-09
Applicant: 上海电力大学 , 浙江大学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能源多馈入配电系统稳定性量化评估方法、设备及介质,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网络参数与各设备容量计算新能源多馈入配电系统的节点导纳矩阵和设备容量矩阵;基于节点导纳矩阵和设备容量矩阵计算系统拓展导纳矩阵;基于拓展导纳矩阵计算广义短路比;计算各个节点的权重系数;构造等效同构多馈入系统,并确定代表等效同构多馈入系统稳定性的最弱单馈入配电系统的临界短路比,作为新能源多馈入配电系统的临界广义短路比;比较广义短路比与临界广义短路比的值的大小,评估系统稳定性及稳定裕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能够量化评估新能源多馈入配电系统的稳定性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