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68157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98062.2
申请日:2024-07-05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武汉大学
IPC: H02J3/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能源高比例接入下低压配电网负荷不平衡补偿方法,包括:检测目标负荷电流;通过目标负荷电流,提取负序不平衡电流和零序不平衡电流的特征值;基于负序不平衡电流和零序不平衡电流的特征值,生成负序补偿电流和零序补偿电流,并分别抵消配电网负序和零序不平衡电流。本发明在当新能源高比例接入下低压配电网系统中存在负荷不平衡问题时,三相变换器能快速响应,使得负荷不平衡补偿思路更为简单直接,补偿电流的表达形式更为简洁且意义更加明确,三相变换器的控制策略更为简单,能进一步提高补偿装置的反应速度。本发明更为简单的补偿电流表达形式可以精简拓扑结构,大大减小了三相变换器的成本、容量和占地面积。
-
公开(公告)号:CN110287503B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1910078893.4
申请日:2019-01-28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MATLAB的分析避雷器伏安特性的方法,基于MATLAB软件,以±1100kV昌吉换流站中GRTS的MXE‑T 1.59/58/8.77避雷器数据为例,进行38柱避雷器并联仿真;以U1mA=47kV作为最低界限伏安特性曲线,然后不断增大U1mA的值,看受否满足避雷器电流不均匀系数小于1.1的要求,将满足要求的曲线构成一个集合,最后得到一个避雷器伏安特性曲线的带状区域。然后计算电流为20mA时,该带状区域的电压的最大差值百分率,仿真得到的结果对实际工程中避雷器的相关伏安特性实验有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9541450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11375555.9
申请日:2018-11-19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武汉大学
Inventor: 李劲彬 , 任劼帅 , 童歆 , 蒋紫薇 , 甘鹏程 , 张哲维 , 袁佳歆 , 汪涛 , 陈隽 , 张致 , 白尧 , 卢军 , 全江涛 , 陈建宝 , 胡傲 , 谌立坤 , 熊至祺
IPC: G01R31/327 ,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MATLAB的直流开关振荡回路参数测量系统及计算方法,所述计算方法利用传感器设置较高的采样频率来采集振荡回路电压、电流以及时间数据录入MATLAB,利用相邻项相减去除霍尔传感器的零漂影响,引入左右调整角度变量c消除采样初始角不为0的影响,不断取两个相邻的电流峰值点数据以及电容C的值,再联立振荡电压、电流、振荡周期以及衰减系数公式,采用最小二乘法得出振荡回路电阻、电感以及电容参数的值。与现有算法相比,本发明使得采集的电压以及电流数据尽可能多的被利用,提高了数据利用率,且同时考虑传感器零漂影响以及采样初始角不为0的问题,提高了算法的准确度,对于振荡回路参数计算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8863151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93811.2
申请日:2024-07-04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数据驱动的光伏接入背景下负荷时空分布预测方法,包括:根据目标建筑群的供电范围进行等面积网格化,获取电力元胞,其中,每个网格为电力元胞;根据电力元胞在不同数据空间内的聚集特征进行多级分类,获取若干元胞群组;将每一类元胞群组中电力元胞的元胞属性分别输入对应的电力负荷预测模型,对目标建筑群负荷时空分布进行预测,获取目标建筑群负荷时空分布预测结果,其中,电力负荷预测模型通过训练集训练得到,训练集为元胞属性和元胞电力负荷。本发明提出元胞负荷分类预测架构,并通过光伏接入场景构建以及时空负荷区间预测,提高预测结果对光伏接入场景的适应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971224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0989844.7
申请日:2024-07-23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面向新能源低压配电网的DVR与光伏逆变器协同电压补偿方法,包括:当配电网出现节点电压越限时,进行多光伏逆变器协同补偿,若配电网电压越限值波动未超过光伏逆变器无功补偿极限时,则采用多光伏逆变器协同电压补偿策略进行补偿;若采用所述多光伏逆变器协同电压策略无法修正电压时,则采用DVR与多光伏逆变器协同电压补偿策略进行补偿。本发明通过采用光伏逆变器区域控制,DVR全局控制的思路,解决电压越限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287503A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910078893.4
申请日:2019-01-28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MATLAB的分析避雷器伏安特性的方法,基于MATLAB软件,以±1100kV昌吉换流站中GRTS的MXE-T 1.59/58/8.77避雷器数据为例,进行38柱避雷器并联仿真;以U1mA=47kV作为最低界限伏安特性曲线,然后不断增大U1mA的值,看受否满足避雷器电流不均匀系数小于1.1的要求,将满足要求的曲线构成一个集合,最后得到一个避雷器伏安特性曲线的带状区域。然后计算电流为20mA时,该带状区域的电压的最大差值百分率,仿真得到的结果对实际工程中避雷器的相关伏安特性实验有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8889903B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359860.4
申请日:2024-09-27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肇庆供电局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武汉大学
IPC: H02P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控变压器的励磁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磁控变压器中磁阀的目标需求信息,其中,目标需求信息用于表征增加磁阀的饱和度需求;基于目标需求信息,确定磁控变压器中励磁控制系统的目标工作状态,其中,目标工作状态用于使得磁控变压器正常运行;基于磁阀的初始饱和度信息和目标工作状态,确定磁控变压器的目标直流母线电压,其中,初始饱和度信息用于表征磁阀在初始工作状态下的磁化程度;基于目标直流母线电压,增加磁阀的饱和度,得到磁阀的目标饱和度信息,其中,目标饱和度信息中的磁通量大于初始饱和度信息中的磁通量。本发明解决了无法有效的对磁控变压器进行快速励磁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448160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490950.7
申请日:2024-10-24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端口自适应直流故障限流器,该多端口自适应直流故障限流器包括多个磁芯单元和电路单元,其中,多个磁芯单元的一端通过对应的直流断路器与对应的直流端口连接,多个磁芯单元的另一端连接至高压直流母线;电路单元包括二极管桥式电路和外部续流支路,其中,二极管桥式电路的各桥臂中点分别与各磁芯单元的一端对应连接,二极管桥式电路的共阴极端和共阳极端分别与外部续流支路连接形成耗能回路。本发明可实现对于多端口柔性直流系统短路故障电流的双向、快速、自适应限制。
-
公开(公告)号:CN11942013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491878.X
申请日:2024-10-24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双定子三相电热多能柔性磁控发电装置和方法,该装置包括发热定子、转子和发电定子,三者为环状且同心设置,发热定子位于转子的内侧,发电定子位于转子的外侧;发电定子上设置有多个绕组,多个绕组环绕转子等间隔设置;其中,转子的内外侧还分别表贴有多个永磁体,转子内侧的多个永磁体位于发热定子和转子之间,并环绕发热定子设置,转子外侧的多个永磁体位于转子和发电定子之间,并环绕转子设置。本发明可以同时实现机械能到电能和热能的柔性转换,且该构型下装置输出电压谐波含量、转矩脉动进一步减小,从而可提高装置转换效率和功率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323301A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361962.X
申请日:2024-09-27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中分部 , 武汉大学
IPC: G06Q10/063 , G06Q10/0637 ,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N3/045 , G06N3/092 , G06N3/006 , H02J3/00 , G06N3/09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的分布式能源协调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分布式能源协调控制架构,将每个分布式能源作为一个智能体,并定义智能体的状态空间和动作空间;S2.定义分布式能源协调控制过程中的经济学、环保型和可靠性指标,并给出综合性指标和约束条件;S3.构建强化学习网络,并进行训练,然后通过一致性协调算法,综合每个智能体的局部信息和全局目标,确保所有智能体的决策能够协调一致,并得到分布式能源的一致性协调控制策略。本发明利用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实现分布式能源的自适应协调控制,提高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