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360701B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211018653.3
申请日:2022-08-24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云管边协同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用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存储介质,该控制方法将工业企业内部可控负荷引入到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互动控制,降低工业负荷的峰谷差,有利于系统运行稳定;基于边缘计算,建立各个综合能源子系统的优化模型,增加综合能源子系统内部的自治性、独立性;在云计算中心建立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模型,充分协调区域资源,实现资源充分利用,减少能源浪费;引入收敛严格、级数不受限制的目标级联法,实现能量互济、自主与协调控制,所述控制系统及存储介质是基于上述的控制方法获得。
-
公开(公告)号:CN118631494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621413.5
申请日:2024-05-20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北京邮电大学
IPC: H04L9/40
Abstract: 一种电力数据中台的攻击溯源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包括:基于预先确定的高风险用户利用鲁汶社区检测算法划分为若干社区;对各社区利用任一节点的直接连接数、任一节点到其它节点的平均距离、任一节点在其它节点对之间最短路径上出现的频率和任一节点及其相邻节点的重要性,确定各社区的中心重点用户作为攻击风险用户;其中,鲁汶社区检测算法基于合谋概率、合谋次数、合谋的时间间隔及相关数据的敏感等级识别高风险用户中的社区结构并划分;利用社群检测技术可以实时追踪用户的行为,捕捉潜在威胁;根据中心性度量计算从电力数据网络中挖掘出关键用户,识别潜在风险并提升数据中台的数据安全性;利用贝叶斯网络模型计算和评估用户的风险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2686292A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011558713.1
申请日:2020-12-25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图注意力网络的电力网络拓扑辨识方法,其特点是:基于图数据,整合图数据的内部关联关系,经过知识推理对网络拓扑进行辨识。首先根据电网信息数据梳理描述线路的特征量;其次基于图注意力网络方法,考虑节点、线路之间的相关关系,加权聚合特征量,进而对线路进行归类,判定线路的开断状态;最后结合邻接矩阵和线路归类判定生成电力网络拓扑,实现拓扑辨识。其方法科学合理,适用性强,拓扑辨识精度高,效果佳,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2651628A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011558982.8
申请日:2020-12-25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胶囊神经网络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方法,其特点是,首先基于仿真数据构造输入数据矩阵,其次,利用胶囊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能力和强大的特征提取能力进行离线训练,找到输入数据与暂态稳定之间的映射关系,最后通过训练生成的模型进行在线评估,实现暂态稳定性的快速预测。该方法具有“快速测量、快速分辨率、快速控制”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400184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822635.3
申请日:2024-06-25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沈阳东陵区供电分公司
Inventor: 孟勐 , 胡楠 , 于海 , 王丹妮 , 张文杰 , 吕军 , 滕子贻 , 周金磊 , 王钧天 , 张福良 , 刘育博 , 杨超 , 白亮 , 刘晓强 , 张皓翔 , 邢子墨 , 王群 , 黄梦彤 , 刘子怡 , 宫雁群 , 张博 , 王远 , 夏聆智
IPC: H04L9/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控网络安全预警方法及系统,涉及网络安全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对各用户的网络终端进行脆弱渗透测试;经数据处理得到各用户的网络终端的安全基准参量;生成用户群体标签,并对各用户群体标签内的所有用户进行模拟攻击;根据各用户群体标签的攻击模拟参数,整合处理得到各用户群体标签的用户应急响应参量;对网络安全管理员进行预警,并生成各用户群体标签对应的模拟攻击周期,将其发送到网络安全管理员;本发明根据各用户群体标签的用户应急响应参量,生成各用户群体标签的模拟攻击周期,在达到对工业企业内部人员进行测试的目的的同时,也提高测试的效率,节约测试资源,维护工业企业的网络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5360701A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211018653.3
申请日:2022-08-24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云管边协同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用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存储介质,该控制方法将工业企业内部可控负荷引入到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互动控制,降低工业负荷的峰谷差,有利于系统运行稳定;基于边缘计算,建立各个综合能源子系统的优化模型,增加综合能源子系统内部的自治性、独立性;在云计算中心建立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模型,充分协调区域资源,实现资源充分利用,减少能源浪费;引入收敛严格、级数不受限制的目标级联法,实现能量互济、自主与协调控制,所述控制系统及存储介质是基于上述的控制方法获得。
-
公开(公告)号:CN115310714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1044923.8
申请日:2022-08-30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源优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园区能源优化调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照预设周期分别采集工业园区中能源体系的相关功率数据;基于最小运行成本和最大化清洁能源消纳量构建工业园区的能源优化调度模型;其中所述清洁能源消纳量是指园区负荷消耗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分布式风电场和储能系统的电能;确定所述能源优化调度模型的约束条件;根据所述约束条件,采用包含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对能源优化调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Pareto最优解作为能源优化调控。
-
公开(公告)号:CN118400184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822635.3
申请日:2024-06-25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沈阳东陵区供电分公司
Inventor: 孟勐 , 胡楠 , 于海 , 王丹妮 , 张文杰 , 吕军 , 滕子贻 , 周金磊 , 王钧天 , 张福良 , 刘育博 , 杨超 , 白亮 , 刘晓强 , 张皓翔 , 邢子墨 , 王群 , 黄梦彤 , 刘子怡 , 宫雁群 , 张博 , 王远 , 夏聆智
IPC: H04L9/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控网络安全预警方法及系统,涉及网络安全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对各用户的网络终端进行脆弱渗透测试;经数据处理得到各用户的网络终端的安全基准参量;生成用户群体标签,并对各用户群体标签内的所有用户进行模拟攻击;根据各用户群体标签的攻击模拟参数,整合处理得到各用户群体标签的用户应急响应参量;对网络安全管理员进行预警,并生成各用户群体标签对应的模拟攻击周期,将其发送到网络安全管理员;本发明根据各用户群体标签的用户应急响应参量,生成各用户群体标签的模拟攻击周期,在达到对工业企业内部人员进行测试的目的的同时,也提高测试的效率,节约测试资源,维护工业企业的网络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7556055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531310.1
申请日:2023-11-17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东北大学
IPC: G06F16/36 , G06F16/28 , G06F40/284 , G06F40/29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双碳业务的图谱构建及智能分析系统、分析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图谱整体可视化模块、图谱搜索模块和智能分析模块。本发明通过构建大量的双碳业务知识图谱,并基于知识图谱构建知识服务,可以有效的对双碳业务数据进行分析、整理,通过基于双碳业务的图谱构建及智能分析系统可以对双碳业务关键词进行快速定位,并查看数据之间的关系,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从而有更清晰的认识,节省大量资料搜索时间,同时通过将文本与数据相结合,可以实现对面向高耗能行业和重点用能企业的碳排放情况快速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2653152A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011559615.X
申请日:2020-12-25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高维空间相似的潮流收敛性调整方法,其特点是,首先针对中间潮流注入空间与初始潮流注入空间的几何关系,提取关键不收敛节点,快速辨识系统潮流不收敛关键因素;其次,利用二分法对变量变进行调整,确定与初始潮流空间最相似的最小调整量;最后对调整后的潮流进行计算得到与初始潮流注入空间最接近的潮流,保留了初始注入空间的特性。具有方法科学合理,简单实用、计算速度快,工程应用价值高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