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级高密度多点分布式光伏集群监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615094B

    公开(公告)日:2018-01-02

    申请号:CN201410681105.8

    申请日:2014-11-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90/02

    Abstract: 一种具有信息采集与监控、光伏发电功率预测、调度管理等功能的基于三层架构的城市级高密度多点分布式光伏集群监控方法,其步骤是:将城市级高密度多点分布式光伏集群监控系统的构架按各部分功能分为三层;光伏监测控制单元对相应的城市级高密度多点分布式光伏发电单元进行数据采集与处理,得到日发电量、日发电总费用及发电量预测值;由区域光伏管理模块得到区域内日发电费、日发电费用及预测发电量;由市级监测控制中心得到全市日发电量、全市日发电费用、全市历史发电费及全市预测发电量;由市级监测控制中心接受上级系统指令并向区域光伏管理模块下达指令,将现场设备中光伏逆变器开断及电能质量调整信号传给光伏监测控制单元。

    输电铁塔塔脚更换方法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654106B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710814670.0

    申请日:2017-09-12

    Abstract: 一种输电铁塔塔脚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在待更换塔脚所在的塔脚与主铁之间连接支撑装置;2、在待更换塔脚所在的主铁和支撑装置底部之间紧固连接钢丝保护绳,通过支撑装置将待更换塔脚所在的主铁撑起;3、将与待更换塔脚连接的主铁螺栓、塔基螺栓拆卸,移除待更换塔脚;4、将待更换塔脚所在的塔基上表面尘土清扫干净,将待更换塔脚所在的主铁除锈,并将主铁刷涂防锈漆;5、通过塔基螺栓将新塔脚安装在塔基上表面,通过主铁螺栓将新塔脚上端与主铁连接;6、拆卸连接在塔基和主铁间的支撑装置和钢丝保护绳;其可降低作业强度,减小施工占地面积,降低用工成本,实现带电更换,保证企业和居民正常用电。

    铁塔和水泥杆工频接地电阻的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02726B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410720659.4

    申请日:2014-12-01

    Abstract: 一种大大提高测试效率和测试的准确度,及时发现接地不良,提高设备耐雷水平的铁塔和水泥杆工频接地电阻的测量方法。其步骤如下:(a)铁塔和水泥杆接地极检查;(b)在不拆动接地极情况下使用钳表法测量每根接地极的接地电阻,测量时如果发现有接地极接地电阻小于l欧姆,则执行步骤(c);测量中如果发现与周围其他接地极及本接地极以往数值比较有接地极接地电阻明显增大或者超过了相应的标准或规程中对接地电阻值的规定,则执行步骤(d)和步骤(e),检查是否存在接地极不合格或铁塔上方避雷线接触不良等情况;(c)在保留一根接地线情况下使用钳表法测量铁塔整体的接地电阻;(d)三极法测量塔整体的接地电阻;(e)三极法测量铁塔每根接地极的接地电阻。

    电缆校线切断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030227A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710455253.1

    申请日:2017-06-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F1/026

    Abstract: 一种电缆校线切断装置,包括机架,在机架上由前向后依次设置垂直校线机构、水平校线机构、输送机构和切断机构;垂直校线机构是由垂直校线框架和安装在垂直校线框架内上下布置的垂直校线轮组构成;水平校线机构是由水平校线框架和安装在水平校线框架内左右布置的水平校线轮组构成;传送机构是由上下布置的传送带构成;切断装置是由多个前后布置的托线轮组、悬置在托线轮组首端上方且倒置的切断气缸、安装在切断气缸缸杆底端的切刀、设置在机架上的切断气泵和安装在托线轮组尾端的触点开关构成。其可在校线操作中,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校线质量,将电缆完全校直;在切断电缆操作中,省时省力,电缆断口平整,提高电缆接线效率。

    多功能自由拼接式管枕模块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20478B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510305929.X

    申请日:2015-06-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自由拼接式管枕模块及其使用方法,模块的外轮廓设有半圆形弧面,其特征在于:两个模块相对组合后,整体外轮廓的横截面呈正八边形,两个半圆形弧面组成承载管线的圆孔,模块的外轮廓的各个组面除半圆形弧面外均设有沿模块纵向延伸的柱状凹锁扣或柱状凸锁扣,柱状凹锁扣和柱状凸锁扣相邻交替布置,模块的外轮廓上设有与其横截面平行的环状凹槽。其结构设计更为合理、使用方便可靠,实现单根或多根管线的固定、保持管间等距定位、管线排列形式根据施工环境多样设置,施工操作简单,显著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材料投入,排管施工美观规范,模块化设计简化产品生产投入,同时适用于管线埋设施工和顶(拉)管施工中,适应性高。

    一种电力应急抢修调度系统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59589A

    公开(公告)日:2018-04-24

    申请号:CN201711301276.3

    申请日:2017-12-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41/12 G01S19/42 G08C17/02 H04L41/0631 H04L41/069

    Abstract: 一种决策速度快、调度方式快捷的电力应急抢修调试系统及其方法,包括监控中心和车载中心,其特殊之处是:监控中心采用分布式网络结构并由通信服务器、系统数据库服务器、监控工作站组成,所述车载终端由GPS接收模块、GPRS收发模块、主控制模块组成;监控工作站,基于能接收并显示动态信息的GIS平台,从系统数据库服务器中查询提取通信服务器送来的分类信息,经消息分发后完成地图定位、显示驱动、控制命令发布、地图数据搜索和查询、监控终端命令响应功能;所述主控制模块,用来将GPS接收模块送来的数据处理,将处理后的信息通过GPRS收发模块发往监控中心,并将车载设备的当前状态、工作情况和车辆当前位置信息予以在监控中心显示屏集中显示。

    分布式光伏逆变器运行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85054A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申请号:CN201611059788.9

    申请日:2016-11-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63 H02J3/383 H02J2003/38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光伏逆变器运行模式及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根据系统状态信息及调度指令确定系统并离网运行方式;其次由系统运行方式决定光伏逆变器的并离网运行模式;然后根据用户需求和调度指令确定逆变器的控制模式;最后根据系统运行方式的改变以及系统频率和电压偏移度的变化切换逆变器的控制方式。本发明给出了分布式光伏逆变器的多种运行模式,克服了现有光伏逆变器运行模式比较单一而不能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缺陷。本发明实现的基于偏移度的逆变器分区控制及切换方法,使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主动参与电网频率和电压调节过程,降低了单纯光伏系统并网时对电网的不利影响,特别适用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高渗透率的电网,极大地提高了电网的可靠性。

    10千伏电线终端头安装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240851B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710455261.6

    申请日:2017-06-16

    Abstract: 一种省时省力,降低劳动强度,使电线折弯弧度电线终端楔铁完全匹配,将电线终端套完全安装到电线终端楔铁指定位置的10千伏电线终端头安装装置,包括机架,在机架上设置电线定型机构、终端头套装机构和电线收尾机构;所述电线定型机构是由U型定位件、定型气缸、定型换向阀和定型气泵构成,定型气缸的缸杆指向U型定位件开口,且在定型气缸的缸杆顶端安装压线轮;所述终端头套装机构是由定位块、套装气缸、套装换向阀和套装气泵构成,在定位块上设有弧形定位口,套装气缸的缸杆指向弧形定位口,且在套装气缸缸杆顶端上表面设有定压块;所述电线收尾机构是由铰接在机架顶面的杠杆、设在杠杆杆身的上压模块和设在机架顶面的下压模块构成。

    分布式光伏逆变器运行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85054B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611059788.9

    申请日:2016-1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光伏逆变器运行模式及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根据系统状态信息及调度指令确定系统并离网运行方式;其次由系统运行方式决定光伏逆变器的并离网运行模式;然后根据用户需求和调度指令确定逆变器的控制模式;最后根据系统运行方式的改变以及系统频率和电压偏移度的变化切换逆变器的控制方式。本发明给出了分布式光伏逆变器的多种运行模式,克服了现有光伏逆变器运行模式比较单一而不能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缺陷。本发明实现的基于偏移度的逆变器分区控制及切换方法,使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主动参与电网频率和电压调节过程,降低了单纯光伏系统并网时对电网的不利影响,特别适用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高渗透率的电网,极大地提高了电网的可靠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