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花瓣型出口的预膜式气体辅助雾化喷嘴

    公开(公告)号:CN114688526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011640626.0

    申请日:2020-12-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花瓣型出口的预膜式气体辅助雾化喷嘴,应用于工业燃烧技术领域,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锥形钝体、唇口、旋流器,所述唇口与所述锥形钝体构成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开设有第一渐缩出口;所述第一腔体用于将气体与液体进行混合;所述第一通道通过所述旋流器的旋流叶片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二通道通过所述旋流器上的进气孔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锥形钝体的气液混合物的接触面为花瓣型结构。本发明通过将旋流器上的进气孔设为斜口,并将锥形钝体的气液混合物的接触面设为花瓣型结构,使燃油达到较高的雾化质量,并在空间内形成浓淡分布,实现低氮氧化物燃烧。

    一种内部旋流伞状喷孔喷射器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682406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011641959.5

    申请日:2020-12-31

    Abstract: 一种内部旋流伞状喷孔喷射器,涉及喷射器技术领域。包括罐体,罐体设置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二腔体设置于第一腔体外侧,第一腔体、第二腔体通过第一通道连通,第一腔体一端连接第二通道,另一端连接喷射子孔;喷射子孔为伞状喷孔,伞状喷孔固定设置在第二通道喷射端外部或可移动的设置在第二通道喷射端内部;第一通道纵截面形状是直筒型、渐缩型、渐扩型、渐缩渐扩型、渐扩渐缩型中任意一种,第一通道横截面形状是圆形、椭圆形、方形、菱形、狭缝形、间断式圆环形、三角形、圆角矩形中任意一种。本发明提供一种内部旋流伞状喷孔喷射器,有效提高了流体混合均匀性,相同喷射压力下喷雾粒径减小25%以上,流体蒸发雾化及混合效率提升50%以上。

    一种内旋流外射流交叉孔喷射器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682403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011638157.9

    申请日:2020-12-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旋流外射流交叉孔喷射器,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通过第一通过连通,第一腔体下端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三腔体下端设置有第三通孔。喷射流体时,第二流体进入第二腔体,通过第一通孔形成旋流射入第一腔体,与第一流体发生碰撞并混合,混合后的流体通过第二通孔产生扰动,增强混合气体紊流,提升雾化效果,同时第三流体进入第三腔体,通过第三通过形成旋流后喷出,与混合流体发生碰撞,增强雾化效果,整个装置能够有效提高流体混合均匀性和雾化效果,在相同喷射压力下喷雾粒径减小25%以上,流体蒸发、雾化及混合效率提升50%以上。

    一种外部射流交叉孔喷射器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682402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011641919.0

    申请日:2020-12-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部射流交叉孔喷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本体为旋转体结构,本体具有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一通道,第一腔体设置在本体的第一端面上,第一腔体为设置在本体轴线上的盲孔,第二腔体套设于第一腔体外围,本体远离第一腔体的一端设为圆台结构,且圆台的母线向远离第一腔体的一端收缩,第二腔体的底端为倾斜设置,靠近第一腔体的一端向本体的第二端面倾斜与第一腔体的外壁形成第二通道,第二腔体与第二通道连通,第一通道设置在本体的第二端面上,且第一通道与第一腔体连通,第二通道向本体的第二端面延伸并与第一通道交汇。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可强化喷射器的喷孔内部湍流扰动,获得更好的混合和喷射特性。

    一种高效的低碳无碳灵活燃料燃烧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669183B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110938776.8

    申请日:2021-08-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的低碳/无碳灵活燃料燃烧系统,所述燃烧系统包括燃烧室、低压喷油器、高压喷油器以及点火室;所述低压喷油器设置在进气道上,包括高反应速率低碳/无碳燃料低压喷油器和低反应速率低碳/无碳燃料低压喷油器;所述高压喷油器是富氢燃料高压喷油器,设置在缸盖和点火室上;所述点火室设置在缸盖上,包括富氢燃料高压喷油器和火花塞,并通过通道与燃烧室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重新设计了燃烧系统,显著提升低碳/无碳燃料燃烧速率,实现低碳/无碳灵活燃料的高效清洁燃烧。

    一种压铸机料筒冷却系统及其控制策略

    公开(公告)号:CN115041663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866054.0

    申请日:2022-07-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压铸机技术领域,一种压铸机料筒冷却系统,压铸机料筒的主体为筒状,压铸机料筒靠近第一端的外环面设有落料口,压铸机料筒冷却系统包括第一冷却介质循环设备和第二冷却介质循环设备,压铸机料筒的内部靠近第一端具有第一冷却组合流道,压铸机料筒的内部靠近第二端具有第二冷却组合流道,第一冷却介质循环设备通过两条管路与第一冷却组合流道连通,第二冷却介质循环设备通过两条管路和第二冷却组合流道连通,以对第一冷却组合流道和第二冷却组合流道输送以及返回冷却介质,该冷却系统可对压铸机料筒进行冷却,长压铸机料筒和锤头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压铸机料筒冷却系统的控制策略。

    一种具有凸起脊结构的预膜式气体辅助雾化喷嘴

    公开(公告)号:CN114688529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011642032.3

    申请日:2020-12-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凸起脊结构的预膜式气体辅助雾化喷嘴,涉及工业燃烧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锥形钝体、唇口、旋流器;其中,所述唇口与所述锥形钝体构成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开设有第一渐缩出口;所述第一腔体用于将气体与液体进行混合;所述第一通道通过所述旋流器上的旋流叶片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二通道通过所述旋流器上的进气孔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锥形钝体与所述旋流器固定连接;所述锥形钝体的气液混合物的接触面为凸起脊结构,所述凸起脊的脊线为圆台螺旋线。本发明解决了在低压喷射下雾化质量低的难题。

    一种阶梯型预膜式气体辅助雾化喷嘴

    公开(公告)号:CN114688528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011641602.7

    申请日:2020-12-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源动力及工业燃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阶梯型预膜式气体辅助雾化喷嘴。包括喷嘴连接件,喷嘴连接件包括内连接件和外连接件,内连接件一端固定连接旋流器,旋流器外壁设置有旋流叶片,旋流器内部设置进气孔,进气孔与旋流器中轴线呈一定夹角,锥形钝体通过螺钉与旋流器连接,锥形钝体外表面呈阶梯型,外连接件同端固定连接唇口,唇口外侧设置空气罩,空气罩外壁上设置有空气引射孔;内连接件与外连接件的另一端分别与进气管与进液管螺接形成分隔的进气通道与进液通道。本发明通过将进气孔设置成与旋流器中轴线呈一定夹角及将锥形钝体外表面设置成阶梯型,大大提高了喷嘴的雾化质量。

    一种喷嘴
    9.
    发明公开
    一种喷嘴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4688525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011638386.0

    申请日:2020-12-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喷嘴,涉及工业燃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烧器用的燃油雾化喷嘴。在本发明中,喷嘴壳体的内壁构成第一腔体;第一腔体上开设有通孔,通孔连通第一腔体与喷头;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均通过旋流器与第一腔体连通。本发明综合了机械压力式喷嘴、内混气体辅助喷嘴与气泡雾化喷嘴的优点,改善了机械压力雾化喷嘴对喷射压力敏感,负荷调节范围小的缺点,并改善了气体辅助喷嘴气耗率大的缺点,同时也改善了单纯气泡雾化喷嘴雾化效果受两相流型影响较大的缺点。极大的改善了雾化质量,提高了雾化细度和均匀度。

    一种具有交叉喷孔结构的气体辅助雾化喷嘴

    公开(公告)号:CN114688527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011641223.8

    申请日:2020-12-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交叉喷孔结构的气体辅助雾化喷嘴,涉及工业燃烧相关技术领域,包括旋流器、喷嘴外壳、旋流槽、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旋流器与所述喷嘴外壳连接;所述喷嘴外壳的内壁构成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连接有交叉喷孔;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均通过所述旋流槽与第二腔体连通。通过设置预混合室和主混合室使气液在喷嘴内部旋流槽的作用下提高紊流程度,借助气体的剪切作用使气液充分混合,并在出口处碰撞实现动量交换,并在喷孔的狭小空间内剧烈扰动,实现燃油的高质量雾化。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