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26344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287634.8
申请日:2025-03-12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产业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耗氢自供热的丙烷脱氢双膜反应器,属于石油化工领域。本发明提出将透氧膜和透氢膜集成进丙烷脱氢反应器,透氧膜从空气中分离氧气至反应区燃烧氢气供热,透氢膜从反应区移除燃烧后多余的氢气,显著提高丙烷转化率,降低丙烷脱氢装置的丙烷循环量和分离能耗。通过本发明所述耗氢自供热双膜反应器,调节反应区的温度和氢分压,反应温度控制在600~650℃的高温范围,提高丙烷分压,丙烷单程转化率达到44%以上,较传统过程提高9~10%,丙烷循环量降低29~34%,保持高的丙烯选择性和提高碳三回收率共同作用,丙烷原料消耗量降低0.5~3.0%,各操作单元处理量显著下降,公用工程费用降低约25%,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7225146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212435.8
申请日:2023-09-2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乙烯氧化深加工装置尾气的多膜耦合回收工艺,属于化学及化学工程领域。通过橡胶态膜组件和玻璃态膜组件在选择性方面的互补效应,多膜耦合回收工艺可同时保证氧气富集程度控制、惰性气体高效脱除两个关键需求,既可避免回收装置出现爆炸的安全隐患,又削弱了回收装置对氧化深加工装置产能的负面影响,从而安全稳定高效地实现原料乙烯的充分回收。多膜耦合回收工艺针对乙二醇生产装置尾气可实现88.6%的乙烯回收率,针对醋酸乙烯生产装置尾气可实现94.1%的乙烯回收率;根据技术经济评估结果,基于本发明所述工艺建立乙烯氧化深加工装置尾气的膜法回收系统,投资回收期不超过4个月。
-
公开(公告)号:CN116808788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615062.2
申请日:2023-05-29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综合利用含氦天然气液化尾气的多级膜分离工艺,将氦气优先渗透膜和甲烷优先渗透膜分离单元梯级嵌套,首先将液化尾气通入两级氦气优先渗透膜分离单元生产粗氦气,然后将其渗余气通入甲烷优先渗透膜分离单元,分离出富甲烷气送往天然气液化装置,增产液化天然气,最终将甲烷优先渗透膜的渗余气通入第二段氦气优先渗透膜,回收氦气的同时降低分离规模,提升分离效率,高效率且高收率的实现含氦天然气液化尾气的综合利用。采用本发明的多级膜分离工艺,对于氦气浓度为1.06vol%的天然气液化尾气,氦气收率达到99.4%,纯度超过80.0vol%,甲烷收率超过88.7%。每标方液化尾气的分离单耗不超过0.41度电。
-
公开(公告)号:CN110006216A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910247722.X
申请日:2019-03-29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深冷与膜耦合的乙烯循环制冷系统不凝排放气分离回收工艺,属于石油化工技术领域。该工艺从乙烯循环制冷系统的特征出发,首先利用乙烯节流膨胀形成的深冷条件对不凝排放气进行液化和精馏,以液态形式回收大部分乙烯,然后通过气体膜分离富集深冷尾气中残余的乙烯,在渗透侧获得的低压富乙烯气体返回乙烯循环制冷系统的压缩机。通过深冷和膜分离耦合处理不凝排放气,在避免氧气、氮气积累的同时显著降低了乙烯损失。以6万吨/年的丁基橡胶装置为例,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不凝排放气高效分离回收工艺,排往火炬的尾气中乙烯含量低于5.0vol%,乙烯回收率达到99%,每年可以回收乙烯约210吨,年经济效益超过200万元。
-
公开(公告)号:CN117819497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1763559.5
申请日:2023-12-21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高氚重水箱顶空混合气中提取氦‑3的多膜耦合工艺,属于化学及化学工程领域。本发明的多膜耦合工艺以气体膜分离技术为核心,耦合集成催化氧化和低温冷凝技术,在高效浓缩氦‑3的同时,保证重水、氘气、氩气的充分回用;模拟结果表明,氦‑3特种气体的浓度可由1.0mol%提升至95.0mol%以上,单程回收率超过17.5%,循环回收率超过99.8%,与此同时,氩气的回用率超过99.8%,重水以及氘元素的总回用率超过99.95%。
-
公开(公告)号:CN114478170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10167442.X
申请日:2022-02-2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低丙烷积累的膜耦合聚丙烯尾气回收工艺,属于石油化工领域。来自聚丙烯装置反应器和脱气仓的两股尾气,通过压缩、冷凝、轻烃膜分离、精馏、脱丙烷膜分离的耦合集成工艺,在有效控制丙烷积累的同时实现极高的丙烯回收率,显著降低原料成本和运行成本。通过本发明所述包含脱丙烷膜分离单元的耦合回收工艺,循环系统的丙烷浓度可控制到10.0mol%,同时丙烯损失率不超过0.5%,每吨丙烯的回收电耗约为210度;相比于传统压缩冷凝或者轻烃膜分离工艺,聚丙烯装置的催化剂用量可减少约15.0%,反应器容积效率可提高至少10%,具有显著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0006216B
公开(公告)日:2020-01-24
申请号:CN201910247722.X
申请日:2019-03-29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深冷与膜耦合的乙烯循环制冷系统不凝排放气分离回收工艺,属于石油化工技术领域。该工艺从乙烯循环制冷系统的特征出发,首先利用乙烯节流膨胀形成的深冷条件对不凝排放气进行液化和精馏,以液态形式回收大部分乙烯,然后通过气体膜分离富集深冷尾气中残余的乙烯,在渗透侧获得的低压富乙烯气体返回乙烯循环制冷系统的压缩机。通过深冷和膜分离耦合处理不凝排放气,在避免氧气、氮气积累的同时显著降低了乙烯损失。以6万吨/年的丁基橡胶装置为例,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不凝排放气高效分离回收工艺,排往火炬的尾气中乙烯含量低于5.0vol%,乙烯回收率达到99%,每年可以回收乙烯约210吨,年经济效益超过200万元。
-
公开(公告)号:CN114471090B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0115463.7
申请日:2022-02-07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综合利用乙烯装置火炬气的膜耦合分离工艺,属于石油化工领域。该工艺将低压浅冷吸收、氢气膜分离、高压浅冷吸收、轻烃膜分离单元操作耦合集成,能够安全稳定且高效地回收氢气、碳二馏分、碳四馏分和轻质石脑油。实际运行表明,氢气收率超过85%,碳二收率超过75%,碳三和碳四的收率超过98%,石脑油收率超过99%。以50万吨乙烯装置副产的火炬气为例,每年产出富氢气485万标方,富碳二馏分1658吨,富碳四馏分8912吨,轻质石脑油212吨,经济效益超过1000万元。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综合利用乙烯装置火炬气的膜耦合分离工艺,可安全稳定地实现高附加值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乙烯装置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0108091A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910284132.4
申请日:2019-04-1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针对STAR丙烷脱氢工艺的氢气分离膜内嵌改进的深冷液化系统,属于石油化工技术领域。该系统从脱氢反应产物的组成特征出发,在浅冷单元之后引入氢气膜分离单元,利用膜的选择性渗透分离大部分氢气,然后再进一步增压和深冷液化,从剩余的不凝组分中进一步分离丙烷和丙烯。通过氢气膜分离单元内嵌改进深冷液化系统,可以在获得高浓度氢气的同时显著降低压缩负荷,总压缩能耗可降低8~24%,深冷单元的换热负荷可降低80~86%,副产氢气纯度可由82mol%提升至99mol%,满足炼化企业中加氢裂化等耗氢装置的需求。最优工况下,35万吨STAR工艺可节约压缩能耗1020kW,产出合格氢气16198Nm3/h。
-
公开(公告)号:CN114478170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167442.X
申请日:2022-02-2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低丙烷积累的膜耦合聚丙烯尾气回收工艺,属于石油化工领域。来自聚丙烯装置反应器和脱气仓的两股尾气,通过压缩、冷凝、轻烃膜分离、精馏、脱丙烷膜分离的耦合集成工艺,在有效控制丙烷积累的同时实现极高的丙烯回收率,显著降低原料成本和运行成本。通过本发明所述包含脱丙烷膜分离单元的耦合回收工艺,循环系统的丙烷浓度可控制到10.0mol%,同时丙烯损失率不超过0.5%,每吨丙烯的回收电耗约为210度;相比于传统压缩冷凝或者轻烃膜分离工艺,聚丙烯装置的催化剂用量可减少约15.0%,反应器容积效率可提高至少10%,具有显著的优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