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945792B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080092742.5
申请日:2020-11-24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IPC: F28D9/00
Abstract: 一种板壳式热交换器(1)包括壳体(10)和板束(20),壳体(10)形成内部空间(15),板束(20)具有重叠且相互接合起来的多个传热板(21)并被收纳于内部空间(15)中,板壳式热交换器使流入内部空间(15)的制冷剂冷凝。在相邻的板(21)之间,交替地布置有与内部空间(15)连通且供制冷剂流动的制冷剂流路(24)、和与内部空间(15)断开且供热介质流动的热介质流路(25)。在板束部(28、29、31)使已在多个传热板(21)各自的表面上冷凝后的制冷剂曲折行进。(20)的至少下部设置有曲折部(28、29、31),曲折
-
-
公开(公告)号:CN103974908A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280060339.X
申请日:2012-12-04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1/4602 , C02F1/20 , C02F1/46104 , C02F2201/4611 , C02F2201/46145 , C02F2201/46155 , C02F2201/4618 , C02F2209/005 , C02F2209/42 , C02F2301/028 , C02F2303/22 , C02F2307/12 , F24D17/02 , F24D19/0092 , F24H9/0047
Abstract: 电解装置(41)被使用于热泵热水器,用于去除水中所含的水垢成分,其中,热泵热水器具备用于加热水的水热交换器(21)。电解装置(41)具备:容器(47),具有进水口(43)及出水口(45);多个电极(51、52),被配置在容器(47)内;以及气体排出部(70),被设置在高于出水口(45)的位置,阻止容器(47)内的水排出到容器外并将容器(47)内的气体排出到容器(47)外。
-
公开(公告)号:CN103814256A
公开(公告)日:2014-05-21
申请号:CN201280044855.3
申请日:2012-09-14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1/4602 , C02F1/46104 , C02F5/00 , C02F2201/4613 , C02F2303/22 , F24D17/02 , F24D19/0092 , F24D2200/12 , F24D2220/08 , F24H9/0015 , H05B1/0283 , H05B3/03 , H05B3/60
Abstract: 热泵热水器(11)包括:储水箱(15);制冷剂回路(10),具有水热交换器(21);导水路(27、29);电分解装置(41),具有在包含导水路(27、29)的水的流路中设置在比水热交换器(21)更靠上游侧的水路内的电极对(49);以及控制部(33),执行反转时初期运转,在该反转时初期运转,在电分解装置(41)中使电极对(49)的极性反转,并且,将自极性反转起至满足预先设定的条件为止的期间电分解装置(41)处理的水在水热交换器(21)的上游位置排出。
-
公开(公告)号:CN103118989A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申请号:CN201180045798.6
申请日:2011-09-28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H9/0047 , C02F1/4602 , C02F1/46104 , C02F2201/4611 , C02F2201/46135 , C02F2209/005 , C02F2301/028 , C25B9/00 , F24D17/02 , F24D19/0092 , F24H4/04 , F24H9/0015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解装置(41)具有使从入口流入容器(47)内的水在容器(47)内从上游侧向下游侧流动并从出口流出的结构。第一电极对(49)配置在比第二电极对(49)位于上游侧。该电解装置(41)中,为了抑制配置于比第一电极对(49)位于下游侧的第二电极对(49)中因水中的电解质浓度引起的电流密度的下降,第二电极对(49)的电流密度被调整。
-
公开(公告)号:CN101175966A
公开(公告)日:2008-05-07
申请号:CN200680016981.2
申请日:2006-04-28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IPC: F28D7/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7/0016 , B23K1/0012 , B23K2101/001 , F28D7/022 , F28D7/024 , F28F1/02 , F28F1/06 , F28F1/4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在形成于芯管(31)的外表面的凹部(314)上预先涂敷膏状的钎料(315),然后在该凹部(314)上配置管(32),使用加热炉进行钎焊。这样,通过加热而熔融的钎料(315)被可靠地灌入在凹部(314)中并发生冷却粘着。因而,能够通过钎料(33)来可靠地填充形成在芯管(31)的外表面上的凹部(314),可以消除芯管(31)与管(32)的接触不良。并且在凸起的加工过程中,即使在凸起部(313)的壁厚变薄了的情况下,通过用钎料(33)来填充形成在芯管(31)的外表面上的凹部(314),能够加强壁厚,从而可以避免凸起(313)的强度变小。
-
公开(公告)号:CN115003976B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180008846.8
申请日:2021-01-14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在板壳式热交换器(10)中,板束(40)收纳于壳体(20)中。板束(40)具有多个传热板(50a、50b)。在板束(40)形成有多条制冷剂流路(41)和多条热介质流路(42)。热交换器(10)包括向板束(40)的制冷剂流路(41)供给制冷剂的供给结构(70)。供给结构(70)以使制冷剂向下方流动的方式对制冷剂流路(41)供给制冷剂。
-
公开(公告)号:CN115023580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180012069.4
申请日:2021-02-10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在热交换器(100),具有多条作为微通道的第一流路(12)的第一层(10)和具有多条作为微通道的第二流路(22)的第二层(20)构成层叠体(110)。在层叠体(110)上形成有第一液体流通孔(111)和第二液体流通孔(112),第一液体流通孔(111)与多个第一层(10)各自的多条第一流路(12)相通,第二液体流通孔(112)与多个第二层(20)各自的多条第二流路(22)相通。第一液体流通孔(111)和第二液体流通孔(112)中的一个或两者中的每一个上布置有分配部件(40、50),分配部件(40、50)用于向多个第一层(10)和/或多个第二层(20)均匀地分配供给流体,所述流体包括蒸发源的液体。
-
公开(公告)号:CN115003976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180008846.8
申请日:2021-01-14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在板壳式热交换器(10)中,板束(40)收纳于壳体(20)中。板束(40)具有多个传热板(50a、50b)。在板束(40)形成有多条制冷剂流路(41)和多条热介质流路(42)。热交换器(10)包括向板束(40)的制冷剂流路(41)供给制冷剂的供给结构(70)。供给结构(70)以使制冷剂向下方流动的方式对制冷剂流路(41)供给制冷剂。
-
公开(公告)号:CN110168300B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1880006479.6
申请日:2018-01-10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柴田豊
Abstract: 在沿着层叠方向观察第一层(10)时,第一流路(11)沿着与第一流路(11)的排列方向交叉的方向从第一层(10)的一端部延伸到另一端部。在沿着层叠方向观察第二层(20)时,第二流路(21)沿着与第二流路(21)的排列方向交叉的方向从第二层(20)的一端部延伸到另一端部。这里,在沿着层叠方向观察第一层(10)时,第一流路(11)具有蜿蜒的形状,和/或,在沿着层叠方向观察第二层(20)时,第二流路(21)具有蜿蜒的形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