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用翅片以及导向件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36631A

    公开(公告)日:2010-01-27

    申请号:CN200880008612.8

    申请日:2008-03-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1/325 B21D53/08 F28F1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热交换器用翅片以及导向件及其使用方法。其目的在于,提高热交换效率。热交换器用翅片(1)安装在传热管上,具有翅片主体(11)、多个套环(13)以及竖立设置部(14)。翅片主体(11)在预定方向(91)上延伸,沿着预定方向(91)配置有供传热管插入的多个孔。套环(13)相对于翅片主体(11)位于同一侧,以包围孔的方式逐一竖立设置在各个孔中。从套环(13)侧观察热交换器用翅片(1)时,套环(13)都配置于在翅片主体(11)的表面(111)上沿着预定方向(91)延伸的两条直线(101、102)之间,套环的外周(131)与两条直线(101、102)相切。竖立设置部(14)在套环(13)的同一侧竖立设置在翅片主体(11)上,位于两条直线(101、102)的外侧。从表面(111)观察,竖立设置部(14)的前端(141)位于比套环(13)的前端(132)高的位置。

    内表面带槽的传热管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436293A

    公开(公告)日:2003-08-13

    申请号:CN01810932.2

    申请日:2001-04-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1/40 F28D2021/007

    Abstract: 在条槽(11)上设置了异形部分(13)的内表面带槽的传热管(10)中,当使用在冷凝器中时,由于异形部分(13)确保充分的飞散作用提高传热性能,同时在使用于蒸发器中时,为了控制压力的损失,在所定范围内特别规定条槽(11)的主槽(12)和异形部分(13)的比例、主槽(12)和异形部分(13)的角度、长度等条件。

    翅片管型热交换器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523148A

    公开(公告)日:2009-09-02

    申请号:CN200780037044.X

    申请日:2007-09-28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翅片管型热交换器中同时实现基于立起部的传热促进效果和排水性。本发明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1)具有传热翅片(2)和多个传热管(3)。传热翅片配置于气流中。多个传热管插入传热翅片中,并配置在与气流的流动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在传热翅片上,在传热管的铅直方向的两侧,通过冲切立起加工形成有从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游侧朝向下游侧笔直地排列的多个立起部(21a~21f)。将多个立起部连接起来的直线(L1、L2)相对于气流的流动方向倾斜,使得将传热管附近的气流向气流的流动方向上的传热管后侧引导。在传热翅片上,在传热管周围且至少在通过传热管的中心轴的水平面的下部形成有凹部(24)。

    一种热水器换热管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51531C

    公开(公告)日:2009-01-14

    申请号:CN200510056765.8

    申请日:2005-03-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1/42 F28D7/0016 F28F1/4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水器换热管,属于热水器技术领域,该换热管用于在管内外进行热交换,在处于管内流体的雷诺数(Re)低于7000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的管段内壁表面或在处于流体进口处附近的管段内壁表面,设有多个突起部,该突起部的高度(H1)为0.8mm~2.0mm;或该突起部的高度(H1)与内径(D)的比为0.1~0.25。本发明的特点为:利用简单的结构,可在低雷诺数区域,既可提高传热性能,又可确保管内的压力损失较小。

    用于热水器的螺旋槽换热管

    公开(公告)号:CN1924507A

    公开(公告)日:2007-03-07

    申请号:CN200610113027.7

    申请日:2006-09-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1/42 F28F1/4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热水器的螺旋槽换热管,属于热水器技术领域,该螺旋槽换热管用于在管内外进行热交换,管内设有螺旋内肋;在处于管内流体的雷诺数Re低于7000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的管段内壁表面或在处于流体进口处附近的管段内壁表面,设有多个突起部,该突起部的高度H1为0.5mm~1.5mm;或该突起部的高度H1与内径D的比为0.05~0.15;或突起部的高度H1与螺旋内肋高度Hm的比为1~3。本发明的特点为:利用简单的结构,可在低雷诺数区域,既可提高传热性能,又可确保管内的压力损失较小。

    内表面带槽的传热管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253686C

    公开(公告)日:2006-04-26

    申请号:CN01810932.2

    申请日:2001-04-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1/40 F28D2021/007

    Abstract: 一种内表面带槽的传热管,包括:在电焊钢管的内表面上制成复数条条槽(11)的同时,这个条槽(11),是在由第一导程角(α)制成的主槽(12)和由与第一导程角(α)方向不同的第二导程角(β)制成的异形部分(13)相连而构成,其特征在于,沿电焊钢管的圆周方向的近似等分的位置上配置电焊钢管的结合部分(14)和异形部分(13)。

    翅片管型热交换器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54855C

    公开(公告)日:2009-10-28

    申请号:CN200680022922.6

    申请日:2006-06-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1/325 F28F13/06 F28F17/0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在翅片管型热交换器中,同时实现基于引导翅片的传热促进效果和排水性。翅片管型热交换器(1)具有:传热翅片(2),其配置在气流中;以及多个传热管(3),其插入传热翅片(2),并配置在与气流的流动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在传热翅片(2)上,在传热管(3)的两侧,通过切出立起而在传热翅片(2)表面形成有从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游侧朝向下游侧笔直排列的引导翅片(21a、21b)和引导翅片(21c、21d)。将引导翅片(21a、21b)或引导翅片(21c、21d)假想地连接的直线(L1、L2)以将传热管(3)附近的气流向传热管(3)的气流的流动方向后侧引导的方式相对于气流的流动方向倾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