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589636B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311728003.2
申请日:2023-12-15
Applicant: 天津大学
IPC: G01N1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利用基于十字微通道低粘度溶液拉伸粘度测量的装置,包括差压传感器、通道上盖板、十字微通道层、通道下盖板、加液阀门、加液口、波纹管、压电叠层、加热‑制冷板、温度控制器、流动壳体、热电偶、排液阀以及可编程电源。本发明通过对利用改进的十字微通道,使流体通过两个相对的入口进入,并通过直径相对的一对出口离开。在交叉区域的确切中心处形成停滞点,并且流体沿出口轴在涡度和自由剪切流中被拉伸,通过装置的宏观流速容易控制所施加的应变率;可以通过测量整个设备的整体压降来评估拉伸粘度。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加工,经济便捷。本发明可根据实际任务所需,更改波纹管尺寸和微通道尺寸,实现更大工况范围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491128B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311380358.7
申请日:2023-10-24
Applicant: 天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多种试样的I&II复合疲劳断裂试验装置及方法,包括U形钩、扇形夹具、辅助夹块及定位螺栓,U形钩的尾部设置有夹持段,U形钩的头部通过穿装通孔的加载销连接扇形夹具,扇形夹具内通过定位螺栓固定安装辅助夹块,一对扇形夹具之间夹持试样。本发明采用模块化设计,通过更换不同的辅助夹块,可以使一套试验装置适配不同形式的试样,同时为开发和使用其它非标试样提供便利;采用扇形夹具卡槽的开放设计,便于更换不同厚度的试样以研究面外约束对断裂行为和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同时试验装置主体相同,减少了不同试验间的误差引入;本发明能够满足I&II型复合疲劳裂纹扩展试验和I&II型复合断裂试验的多种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501036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623959.4
申请日:2024-05-20
Applicant: 天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用于电化学测试的应力腐蚀试样制备装置及方法,包括试样部、绝缘部、保护套部、基座部、前定位挡板部、侧定位挡板部、定位滑轨和定位紧固螺栓部。本发明利用基座部、前定位挡板部、侧定位挡板部、定位滑轨和定位紧固螺栓部将试样部和保护套部进行固定,然后浇筑形成绝缘部,绝缘部可以将试样部夹持段绝缘,并将试样部和保护套部连接起来,保护套部对绝缘部进行定型和保护,使得试样部可以承受一定载荷固定在慢拉伸试验机上,可以实现在进行应力腐蚀试验的同时进行电化学实验。
-
公开(公告)号:CN116842778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0609977.2
申请日:2023-05-29
Applicant: 天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紧凑拉伸‑剪切试样的疲劳裂纹扩展方向、长度及速率计算方法,1)创建紧凑拉伸‑剪切试样和夹具模型,建立销孔中心参考点和销孔内壁自由度的耦合约束;2)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并计算得到C和KI、KII;3)计算得到C0、KI0、KII0并计算θ,建立θ与β和a0/W的关系;4)计算不同li对应的Ci、KIi及KIIi,将Ci、KIi及KIIi进行归一化,建立 与li/W、β和a0/W、YIi与li/W和加载角度β及YIIi与li/W和a0/W的关系;5)记录裂纹嘴张开位移CMOD及实时载荷P;S6、计算li、YIi和YIIi、ΔKeqi;6)绘制l‑N曲线,计算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本发明实现对疲劳裂纹扩展方向、扩展长度和扩展驱动力的计算,可实现对扩展速率的准确描述,进而对构件I&II型复合疲劳寿命的精准分析和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13008669B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110093811.0
申请日:2021-01-22
Applicant: 天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动态监测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方法,选择有机力致发光材料,制备溶液;在金属试样表面均匀涂敷有机力致发光材料溶液,加热成膜;利用涂覆力致发光材料的拉伸试样标定荧光强度,建立荧光强度与应力的关系曲线;利用涂覆力致发光材料的单边缺口试样进行拉伸实验,采集不同加载力下的裂纹尖端的荧光图像;对荧光图像进行处理,定量获取荧光区域的边界和强度;利用边界上的荧光强度与应力的关系曲线以及根据偏应力准则求解出应力强度因子和T应力;与材料本身的应力强度因子极限Kc进行比较,对在役使用的含缺陷工程结构进行安全评估。本发明可以推广至复杂机械结构或加载条件,对机械结构设计、健康检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2417759B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011299960.4
申请日:2020-11-19
Applicant: 天津大学
IPC: G06F30/27 , G06F30/23 , G06N3/04 , G06F113/1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动态神经网络的导热反问题求解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构建基于时间序列的动态神经网络模型;2)仿真模拟管道内外壁温度数据集:输入输出层变量的时间序列长度为d,在总时长为ts仿真中,共有(ts‑d)组样本数据,得到样本数据集;3)样本数据集预处理;4)利用预处理后的数据对动态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得到最优动态神经网络模型;5)通过所述监测点布局获取外部温度序列和流速序列,输入最优动态神经网络模型中,即可得到内壁温度演化情况。本发明采用基于时间序列的动态神经网络模型建立内外壁温度场的关系,通过一组内外壁温度数据及流速数据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通过外壁温度数据与流速数据实时计算内壁温度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1859619B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010552564.1
申请日:2020-06-17
Applicant: 天津大学
IPC: G06F30/20 , G16C60/00 , G06F119/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硬度对热老化材料低周疲劳寿命的无损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测方法的步骤为:S1、测量并获得未老化及老化材料的应变‑寿命曲线;S2、测量材料在未老化及热老化过程中的表面硬度,并建立材料硬度与循环强度系数K’与循环应变硬化指数n’的数学关系;S3、将步骤S2中建立的K’与n’的数学关系代入Basquin‑Manson‑Coffin方程中,确立表面硬度与疲劳寿命的数学关系;S4、获得硬度与预测疲劳寿命之间的通用关系。本发明设计科学合理,测量简便快速,提高预测效率,能够为材料的使用安全提供保障;同时,仅需未老化及少量老化试验的数据,从而实现此材料下对所用老化温度和时长下的疲劳寿命进行预测,大大减少了实验数量。
-
公开(公告)号:CN114260567A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111502577.9
申请日:2021-12-09
Applicant: 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
IPC: B23K26/21 , B23K26/14 , B23K26/70 , B23K10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锈钢镀铬件的激光焊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对不锈钢镀铬件的待焊区域进行预处理;接通保护气路,沿焊接方向对待焊区域进行激光焊接;完成激光焊接,关闭保护气路;其中,保护气路包括朝向待焊区域的第一保护气路、第二保护气路和第三保护气路,第一保护气路与用于焊接的激光束同轴,第二保护气路和第三保护气路沿焊接方向分别位于第一保护气路两侧且与第一保护气路呈预设夹角。本发明提供的不锈钢镀铬件的激光焊接方法,通过调整激光焊接头、第二保护气路和第三保护气路的相对位置以及保护气体的流量,实现对不同激光功率和焊接速度条件下焊接接头的保护,防止产生焊缝黑化的现象,提高焊接接头的耐磨和耐蚀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996347A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2010743454.3
申请日:2020-07-29
Applicant: 天津大学
IPC: C21D8/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室温预应变后低温循环应变强化奥氏体不锈钢的方法,包括:步骤一、在室温下对试件进行拉伸预应变:将试样夹持于试验机上进行单向拉伸直至达到设定的预应变量后将载荷卸载至0,拉伸过程中的应变加载率为0.0004s-1;步骤二、在低温环境下对试件进行循环强化处理:将试件夹持于试验机上并放入低温箱中,设置低温箱温度后进行降温操作,待低温箱内达到设定温度并稳定后保温设定时间,随后开始循环强化处理试验,使试件在低温环境中轴向拉伸-压缩循环一定次数个周期,循环的次数根据低温循环试验的应力响应规律确定,而后将载荷卸载至0,拆卸装置取出试样,完成强化处理。本方法大幅度提高了材料的强度,又有利于提高材料的疲劳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0120768A
公开(公告)日:2019-08-13
申请号:CN201910459607.9
申请日:2019-05-29
Applicant: 天津大学
IPC: H02P23/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传感器阵列编码的永磁球形转子区间姿态辨识方法,包括传感器阵列的分布模型以及区间划分和区间姿态的辨识方法,其中,(1)传感器阵列的分布模型以及区间划分的方法如下:根据转子磁极的排布规则将转子表面划分若干区间,区间满足条件:所有区间应能够表示转子所有区间姿态,在区间分界线的交点处布置若干线性霍尔传感器;(2)区间姿态的辨识方法:规定转子初始姿态;获取每一种基本区间姿态对应的传感器输出的编码信号和磁场值绝对值信息;计算传感器坐标;扩展到转子任意区间姿态,绘制成表格,得到转子在任意区间姿态下的传感器输出的编码信息和磁场值绝对值信息;在线检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