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407741A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2010205544.7
申请日:2020-03-23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IPC: A61K9/51 , A61K47/60 , A61K47/02 , A61K47/34 , A61K9/19 , A61K45/06 , A61P35/00 , B82Y5/00 , A61K31/12 , A61K31/4745 , A61K31/337 , A61K31/704 , A61K31/7068 , A61K31/5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氧化还原与pH双响应的抗癌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聚天冬氨酸(PASP)为主体,通过酰胺化反应将酪氨酸(Tyr)和单甲醚聚乙二醇胺(mPEG-NH2)接枝到聚天冬氨酸侧链形成聚乙二醇-聚天冬氨酸-酪氨酸接枝物,在此基础上通过酰胺化反应和巯基-二巯基交换反应用半胱氨酸(Cys)对其进行交联,实现粒径控制并获得氧化还原响应的能力,再通过共沉淀法在聚氨基酸表面包覆一层磷酸钙外壳,在水中形成纳米微球,可以实现对亲疏水性不同的两种药物的同时负载,且载药率较高。该抗癌药物载体的合成条件要求低,无需气体保护,具有氧化还原和pH双响应,能同时负载亲水与疏水性药物,生物相容性好,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5602553B
公开(公告)日:2017-11-03
申请号:CN201610155964.2
申请日:2016-03-18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IPC: C07D209/86 , C09K11/06 , C07D265/38 , C07D279/22 , H01L51/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蓝光发射波长的热活化型延迟荧光材料,是以4‑氟苯乙腈作为电子受体单元,通过在其中心苯环的2,3,5,6位连接电子给体单元得到,是由下述结构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其中的R代表N‑咔唑基、N‑吩噻嗪基或N‑吩噁嗪基。本发明通过在4‑氟苯乙腈电子受体母体苯环的2,3,5,6‑位引入不同电负性的官能团进行化学修饰,实现了蓝光发射,且所制备的荧光材料具有典型的热活化型延迟荧光效应,能够延迟荧光的寿命在10~60微秒之间,可以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
-
公开(公告)号:CN110538149A
公开(公告)日:2019-12-06
申请号:CN201910902975.6
申请日:2019-09-24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H响应与肿瘤靶向的抗癌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以聚天冬氨酸(PASP)为原料,通过酰胺化反应将酪氨酸(Tyr)接枝到聚天冬氨酸侧链形成具有双亲性的聚天冬氨酸-酪氨酸接枝物,该接枝物在水相中可自组装形成纳米胶束,在此基础上通过酰胺化反应在聚天冬氨酸侧链接枝乙二胺,并以乙二胺作为桥梁接枝透明质酸(HA)作为靶向配体,赋予胶束对癌细胞的靶向作用。以姜黄素作为疏水药物模型,盐酸阿霉素作为亲水药物模型,实现对两种药物的同时负载,且载药率较高。该药物载体具有以下优点:可同时负载两种药物,载药率高,具有较明显的pH响应,对癌细胞具有靶向性,生物相容性好,成本低,操作简便。
-
公开(公告)号:CN107238588B
公开(公告)日:2019-10-22
申请号:CN201710332208.7
申请日:2017-05-12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IPC: G01N21/64
Abstract: 一种无标记荧光检测胰蛋白酶的超分子组装体及制备方法,属于材料、生物和分析化学交叉学科的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该超分子组装体是由季铵型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与肝素钠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复合物水溶液。制备方法是首先测定双子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在该浓度下双子表面活性剂与肝素钠形成超分子组装体,疏水染料尼罗红进入组装体内腔,荧光发射增强。然后加入与肝素钠有特异性相互作用的鱼精蛋白解组装,荧光发射强度随鱼精蛋白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再加入胰蛋白酶使鱼精蛋白水解,组装体恢复,荧光发射强度随酶浓度增加而升高,实现酶活性的检测。本发明组装体制备简单、成本低,具有良好的抗盐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183620A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910580704.3
申请日:2019-06-29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下述结构通式所示的,以芘和9,9-二辛基芴为单体构筑的有机多孔聚合物:所述有机多孔聚合物可以作为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掺杂其他发光颜色互补的小分子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制备发白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掺杂的其他小分子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可以进入有机多孔聚合物的孔洞内,保持聚合物的单相性,避免掺杂带来的相分离和界面劣化现象,使发光颜色保持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04946249B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510404069.5
申请日:2015-07-10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胰蛋白酶检测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材料、生物和分析化学交叉学科的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该荧光探针是由荧光标记聚合物与吸附在荧光标记聚合物表面的细胞色素C组成的复合物水溶液,复合物水溶液的重量百分浓度为0.0005%~0.05%,通过对疏水性染料芘进行亲水性聚合物修饰,所获得的水溶性荧光标记聚合物作为荧光发射的能量给体,细胞色素C作为胰蛋白酶的底物,通过细胞色素C在荧光标记聚合物表面的吸附,得到胰蛋白酶检测的荧光探针。加入对细胞色素C有水解作用的胰蛋白酶,水解得到的血红素作为吸收荧光的能量受体,通过荧光强度的降低来实现酶活性的检测。本发明得到的荧光探针具有高荧光强度,良好的水溶性和稳定性,在生物传感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5602553A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610155964.2
申请日:2016-03-18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IPC: C09K11/06 , C07D209/86 , C07D265/38 , C07D279/22 , H01L51/5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K11/06 , C07D209/86 , C07D265/38 , C07D279/22 , C09K2211/1029 , C09K2211/1033 , C09K2211/1037 , H01L51/0071 , H01L51/007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蓝光发射波长的热活化型延迟荧光材料,是以4-氟苯乙腈作为电子受体单元,通过在其中心苯环的2,3,5,6位连接电子给体单元得到,是由下述结构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其中的R代表N-咔唑基、N-吩噻嗪基或N-吩噁嗪基。本发明通过在4-氟苯乙腈电子受体母体苯环的2,3,5,6-位引入不同电负性的官能团进行化学修饰,实现了蓝光发射,且所制备的荧光材料具有典型的热活化型延迟荧光效应,能够延迟荧光的寿命在10~60微秒之间,可以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
-
公开(公告)号:CN104946249A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510404069.5
申请日:2015-07-10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胰蛋白酶检测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材料、生物和分析化学交叉学科的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该荧光探针是由荧光标记聚合物与吸附在荧光标记聚合物表面的细胞色素C组成的复合物水溶液,复合物水溶液的重量百分浓度为0.0005%~0.05%,通过对疏水性染料芘进行亲水性聚合物修饰,所获得的水溶性荧光标记聚合物作为荧光发射的能量给体,细胞色素C作为胰蛋白酶的底物,通过细胞色素C在荧光标记聚合物表面的吸附,得到胰蛋白酶检测的荧光探针。加入对细胞色素C有水解作用的胰蛋白酶,水解得到的血红素作为吸收荧光的能量受体,通过荧光强度的降低来实现酶活性的检测。本发明得到的荧光探针具有高荧光强度,良好的水溶性和稳定性,在生物传感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2786708A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申请号:CN201210296291.4
申请日:2012-08-20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IPC: C08J7/12 , C08L7/02 , C08L83/04 , C08L23/06 , C08L23/12 , C08L27/06 , C08L75/04 , C08L67/02 , C08L77/00 , C08L27/18
Abstract: 一种抗菌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是将医用高分子材料固定在等离子体设备真空室内,抽真空,预热,通入气体,开启处理台的电源,进行处理,获得高表面活性的医用高分子材料;在改性后的高反应性表面接枝硅烷偶联剂,形成自组装单层膜SAM;在随后的无电镀过程中,自组装单层膜捕获溶液中的银离子而制得与高分子材料基体有很强结合力的抗菌涂层。该方法操作简单,不影响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抗菌涂层与高分子材料基体间牢固结合。获得的抗菌高分子材料表面结构稳定,抗菌性持久。
-
公开(公告)号:CN110183620B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1910580704.3
申请日:2019-06-29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下述结构通式所示的,以芘和9,9‑二辛基芴为单体构筑的有机多孔聚合物:所述有机多孔聚合物可以作为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掺杂其他发光颜色互补的小分子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制备发白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掺杂的其他小分子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可以进入有机多孔聚合物的孔洞内,保持聚合物的单相性,避免掺杂带来的相分离和界面劣化现象,使发光颜色保持稳定。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