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119677A
公开(公告)日:2017-09-01
申请号:CN201710427613.7
申请日:2017-06-08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桩桩顶摩擦‑剪切型耗能连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该装置包括外层钢圆筒、中心钢圆筒、软钢管、上、下封板、底部套筒;所述软钢管穿过中心钢圆筒,伸入管桩内部,空隙用玻璃球‑石墨混合物填充,所述上、下封板之间设置环状碟形弹簧,下封板和底部套筒顶面间设有摩擦耗能副以及限位挡环;所述连接装置浇筑在承台底部凹槽中,底部套筒环箍在管桩扩大头上。在地震作用下,软钢管发生剪切变形,同时摩擦板产生相对滑移,实现桩顶摩擦‑剪切型水平耗能作用;且环状碟形弹簧起到竖向隔震作用。本发明通过在管桩‑承台间设置多维减震连接装置,增强了连接节点延性耗能能力,避免了管桩桩头在地震弯剪荷载作用下易发生脆性破坏的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07119677B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710427613.7
申请日:2017-06-08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桩桩顶摩擦‑剪切型耗能连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该装置包括外层钢圆筒、中心钢圆筒、软钢管、上、下封板、底部套筒;所述软钢管穿过中心钢圆筒,伸入管桩内部,空隙用玻璃球‑石墨混合物填充,所述上、下封板之间设置环状碟形弹簧,下封板和底部套筒顶面间设有摩擦耗能副以及限位挡环;所述连接装置浇筑在承台底部凹槽中,底部套筒环箍在管桩扩大头上。在地震作用下,软钢管发生剪切变形,同时摩擦板产生相对滑移,实现桩顶摩擦‑剪切型水平耗能作用;且环状碟形弹簧起到竖向隔震作用。本发明通过在管桩‑承台间设置多维减震连接装置,增强了连接节点延性耗能能力,避免了管桩桩头在地震弯剪荷载作用下易发生脆性破坏的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06638725B
公开(公告)日:2018-11-09
申请号:CN201611162693.X
申请日:2016-12-15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IPC: E02D3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桩挤土效应测试装置及方法,包括模型桶、气压室、模型管桩、钢化玻璃板、Y型基座、弯曲元测试装置和数码摄像装置;气压室为底部开口的半圆环形筒体结构,底面采用乳胶膜密封,将其敷设于模型桶内的土体上表面,通过气压作用模拟上部土层自重应力;模型管桩为顶部密封的半圆柱体,顶部开有注气孔,通过对桩内活塞施加气压模拟桩芯土塞上部应力;在模型桶底基座和Y型基座上等间距布置上下相对的激发弯曲元和接收弯曲元,并外接数据采集系统。本发明可模拟管桩沉桩过程中土层不同深度处的真实应力环境,实现了管桩贯入阻力和桩周土扰动后位移场和剪切波速的同步测试,具有土塞应力可控、可视化观测、操作简便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351266A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610838270.9
申请日:2016-09-21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IPC: E02D3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3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置电磁减阻装置的大型层叠剪切模型箱,包括若干个矩形框架和外置电磁减阻装置;矩形框架由四根方形钢管焊接而成,若干个矩形框架等间距平行叠放构成剪切模型箱主体,所述外置电磁减阻装置沿振动方向在剪切模型箱主体两侧对应设置,并随振动台一起振动;该装置包括承载框架、绕线铁芯、外伸板、薄片磁铁和滚轮装置;所述承载框架由承载板和支撑螺杆组成,承载板上固定有若干绕线铁芯,所述外伸板固定于矩形框架的外侧,其端部无接触地位于减阻装置的绕线铁芯上方,在外伸板正对铁芯的下表面粘贴薄片磁铁,其磁极极性与绕线铁芯上工作面磁极磁性相同。本发明减阻装置为外置式,安装方便,可重复利用;提高了模拟试验的相似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649075A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610054276.7
申请日:2016-01-27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5/60 , E02D5/385 , E02D15/04 , E02D2250/003 , E02D2300/00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小钻孔灌注桩负摩阻力的装置及方法,属于地基处理及桩基础施工领域。本发明将宽度等于钻孔周长的双层挂布敷设在基桩中性点至桩顶的钢筋笼外表面,双层挂布的底端通过预先固定在钢筋笼中性点处的注浆布袋相连,并随钢筋笼一同沉入钻孔;所述的注浆布袋通过空心钢管与地面上的注浆筒相连,通过向布袋内注浆,径向推挤双层挂布底部与孔壁贴合,通过后续混凝土灌注时的侧压力挤压双层挂布,使其由下而上逐渐密贴于孔壁,待成桩完成时便在中性点以上形成了一层低摩擦系数的滑动套筒,从而达到减小桩侧负摩阻力的目的。该方法简单合理,使用方便;能消除灌注桩负摩阻力所带来的危害,提高桩基竖向承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7142975B
公开(公告)日:2019-03-26
申请号:CN201710309139.8
申请日:2017-05-04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IPC: E02D3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桩周土径向非均质性的试验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压土装置、加载装置、套筒、反力横梁、模型桩、反力架和模型箱,压土装置通过齿形压杆与加载装置的驱动齿轮连接,加载装置置于反力架的横梁上;反力横梁通过螺栓与两端带孔的L型角钢相连,L型角钢固定于模型箱纵向的顶部;试验方法包括:①确定扰动土参数;②实验装置组装;③填筑桩端土;④填筑桩周土;⑤上拔套筒;⑥后续填土。本发明通过对桩周土体划分圈层并控制土体密实度,实现了桩周土径向非均质特性的模拟,为分析施工效应等因素下桩‑扰动土相互作用机理提供了试验分析手段;通过控制相关参数,能最大限度的反映土体真实扰动状态对桩土体系力学行为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5672241B
公开(公告)日:2017-07-25
申请号:CN201610060736.7
申请日:2016-01-29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喷气破土联合气囊挤土处理深厚震陷性黄土的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一可接长的双层钢套管、顶驱、配气接头、入砂口、喷气气塞、橡胶气囊、单瓣止回喷砂口及调节闸阀,外连空气压缩机、干喷机以及提升装置。所述方法将喷气破土装置置于震陷性黄土中,通过多点同步注入高压气体破坏土体的大孔隙架空结构,接着通过气囊膨胀挤密松散土体,待土层达到密实后,逐步释放气囊内空气,并伴以高压灌砂回填孔洞,逐段重复上述步骤,最终实现消除地基土震陷性的目的。本发明将破土和挤土两个过程一次连续完成,操作简便、高效;且无水施工环境避免了黄土遇水湿陷可能引起的二次破坏,适用于深厚震陷性黄土地基。
-
公开(公告)号:CN106638725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162693.X
申请日:2016-12-15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IPC: E02D3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3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桩挤土效应测试装置及方法,包括模型桶、气压室、模型管桩、钢化玻璃板、Y型基座、弯曲元测试装置和数码摄像装置;气压室为底部开口的半圆环形筒体结构,底面采用乳胶膜密封,将其敷设于模型桶内的土体上表面,通过气压作用模拟上部土层自重应力;模型管桩为顶部密封的半圆柱体,顶部开有注气孔,通过对桩内活塞施加气压模拟桩芯土塞上部应力;在模型桶底基座和Y型基座上等间距布置上下相对的激发弯曲元和接收弯曲元,并外接数据采集系统。本发明可模拟管桩沉桩过程中土层不同深度处的真实应力环境,实现了管桩贯入阻力和桩周土扰动后位移场和剪切波速的同步测试,具有土塞应力可控、可视化观测、操作简便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351217A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610834046.2
申请日:2016-09-20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复位多维减震管桩群桩基础及施工方法,属于建筑抗震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承台、PHC管桩、减震支座和减震地锚,所述减震支座连接在外围基桩与承台之间,包括上封板、下封板、软钢芯橡胶垫、径向复位弹簧、外套筒和内套筒,并伸入承台底部的凹槽中,底部通过套筒套箍于桩顶进行固定。所述中心管桩减震地锚由剪切阻尼器和锚杆组成,剪切阻尼器包括竖向复位弹簧、软钢卡扣和钢卡槽,利用地锚贯入中心管桩桩端土层内,上端通过钢拉索锚固于承台顶面。本发明有效吸收地震往复运动中的振动能量,实现群桩基础多维减震的效果,并形成具有延性耗能能力的桩-承台连接节点,解决了管桩桩头在强震作用下易出现震害受损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926691A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10397306.4
申请日:2016-06-07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IPC: E02D3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3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置电磁减阻装置的大型层叠剪切模型箱。所述模型箱由方形钢管焊接而成的长方形框架等间距层叠而成;薄片磁铁贴固于沿振动方向的方形钢管内顶面;嵌有多个铁芯的钢横梁无接触地贯穿于该钢管,并使铁芯上工作面与薄片磁铁下表面的磁极极性相同;横梁两端分别与悬挂于反力架横梁上的螺杆相连接;在多个框架层均布置带铁芯横梁,形成多层减阻系统。本发明利用电磁铁在通电情况下,与薄片磁铁之间产生向上的电磁斥力,以及对钢管下底面产生吸引力,将所在框架层的部分自重转由横梁承担,并传至振动台面外的反力架上,实现模型箱层间减阻的效果。本发明结构简单、可重复使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