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57132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1257920.1
申请日:2024-09-09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IPC: E21B43/267 , E21B43/16 , E21B4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多阶段压裂超临界CO2‑蒸汽协同热解油页岩的装置及方法,属于油页岩油气资源开采技术领域;通过对原位状态下油页岩进行水力压裂、微波加热、电磁流调控与监测等多阶段压裂环节实现多个层理面主裂缝,为超临界二氧化碳、蒸汽流动提供通道,最终实现油页岩高效热解;多阶段压裂的实施将加热盲区降至最低,同时通过气驱封闭的方法约束了热量传输范围,避免热量损耗,增强了蒸汽对流传热性能,提高了油页岩的热解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757132B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257920.1
申请日:2024-09-09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IPC: E21B43/267 , E21B43/16 , E21B4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多阶段压裂超临界CO2‑蒸汽协同热解油页岩的装置及方法,属于油页岩油气资源开采技术领域;通过对原位状态下油页岩进行水力压裂、微波加热、电磁流调控与监测等多阶段压裂环节实现多个层理面主裂缝,为超临界二氧化碳、蒸汽流动提供通道,最终实现油页岩高效热解;多阶段压裂的实施将加热盲区降至最低,同时通过气驱封闭的方法约束了热量传输范围,避免热量损耗,增强了蒸汽对流传热性能,提高了油页岩的热解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914239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413573.5
申请日:2025-04-03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IPC: E21B43/267 , E21B43/247 , E21B43/30 , F01K2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页岩原位氧化采热系统及方法,属于油页岩原位开发利用技术领域;包括井网结构和地面发电装置;井网结构包括注入井、采热井和多口观察井;在每个观察井内布置电磁传感器,利用水力压裂将油页岩层压裂形成裂隙,使注入井与采热井之间连通,在压裂液中添加纳米磁感颗粒作为支撑剂;观察井用于监测纳米磁感颗粒的分布情况和磁场强度;本发明直接在地下原位状态下将油页岩中的有机质和固定碳氧化放热,并以低温蒸气作为载热流体将油页岩氧化释放的热能采出用于发电,可用于油页岩和中低成熟度页岩油气资源的开发。
-
公开(公告)号:CN116411887B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653880.1
申请日:2023-06-05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地热开采煤层气的装置及方法,属于煤层气开采技术领域;通过在煤层气开采区域形成的放热裂缝通道将煤层冷水抽采井和煤层热水注入井连通,形成煤层水通道;再通过在地热岩层形成的吸热裂缝通道将地热冷水注入井和地热热水抽采井连通,形成地热水通道;地热水通道与煤层水通道相连接,用于将地热水通道的热量传递至煤层水通道,进行煤层气开采;本发明对煤层气的加热不仅利用了换热后形成的热水为热源,从裂缝面传递的热气也作为一种热源为煤层气加热,提高了煤层气与煤层的解离,使煤层气的抽采效率和抽采量有效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6411887A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310653880.1
申请日:2023-06-05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地热开采煤层气的装置及方法,属于煤层气开采技术领域;通过在煤层气开采区域形成的放热裂缝通道将煤层冷水抽采井和煤层热水注入井连通,形成煤层水通道;再通过在地热岩层形成的吸热裂缝通道将地热冷水注入井和地热热水抽采井连通,形成地热水通道;地热水通道与煤层水通道相连接,用于将地热水通道的热量传递至煤层水通道,进行煤层气开采;本发明对煤层气的加热不仅利用了换热后形成的热水为热源,从裂缝面传递的热气也作为一种热源为煤层气加热,提高了煤层气与煤层的解离,使煤层气的抽采效率和抽采量有效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9915648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423635.0
申请日:2025-04-07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加热模式的巴西劈裂实验装置及方法,属于劈裂实验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巴西劈裂夹具、釜体、加热系统、载热流体注入孔、轴压头、温压监测与载热流体出口、磁粒子成像系统和高温预警系统;温压监测与载热流体出口用于连接外部的实时观测系统来进行温压监测,同时作为载热流体的出口;磁粒子成像系统用于观察釜体内部纳米磁感颗粒分布状态;本发明能够在对流加热、传导加热及超临界流体加热等多种加热模式下进行实时高温巴西劈裂实验,可以实时监测样品内部裂缝的生成与扩展过程,适用于测试岩石在实际工程中可能遇到的热应力条件下的强度和裂纹扩展。
-
公开(公告)号:CN119878090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369934.0
申请日:2025-03-27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磁双场作用下促进微生物气化增效的煤层气开采方法,属于煤层气开采技术领域;步骤包括:通过注入井对煤炭储层压裂形成裂隙网络;向裂隙网络内注入电解质溶液和微生物溶液,微生物溶液中含有菌群诱导颗粒;向煤炭储层施加电场,控制微生物溶液的菌群和菌群诱导颗粒在裂隙网络中运移;然后施加低电压场促进裂隙网络中的分支裂隙进一步连通,再次诱导运移;向煤炭储层施加磁场;本发明促进微生物增殖和均匀分布,加速煤层中有机物的分解与甲烷释放,提高了煤层气产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757133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1243483.8
申请日:2024-09-05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IPC: E21B43/295 , E21B43/26 , E21B43/267 , E21B43/30 , E21B43/24 , E21B36/04 , E21B47/113 , E21B33/13 , E21B47/00 , E21B47/07 ,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炭原位超临界水与氧气协调注入的制氢方法,属于地下能源开采技术领域;通过布井并压裂在深部煤层内沿其走向形成多个第一连通主压裂面;向深部煤层注入超临界水和氧气,在深部煤层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含有H2和CO2的合成气体;在反应的过程中监测深部煤层各区域的温度,温度沿工作面推进方向呈现梯度分区变化并循环推进:形成氧化激发生热区、超临界水气化区、热解反应区、预热区;根据温度变化进行停氧预热;循环预热和通氧,直至工作面开采结束;预热过程中对采空区进行充填,保证热量沿工作面推进方向持续向前;本发明通过对煤层分区温度的监视和调控,保证了压裂‑气化‑充填的持续性推进,精准提高制氢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757133B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243483.8
申请日:2024-09-05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IPC: E21B43/295 , E21B43/26 , E21B43/267 , E21B43/30 , E21B43/24 , E21B36/04 , E21B47/113 , E21B33/13 , E21B47/00 , E21B47/07 ,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炭原位超临界水与氧气协调注入的制氢方法,属于地下能源开采技术领域;通过布井并压裂在深部煤层内沿其走向形成多个第一连通主压裂面;向深部煤层注入超临界水和氧气,在深部煤层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含有H2和CO2的合成气体;在反应的过程中监测深部煤层各区域的温度,温度沿工作面推进方向呈现梯度分区变化并循环推进:形成氧化激发生热区、超临界水气化区、热解反应区、预热区;根据温度变化进行停氧预热;循环预热和通氧,直至工作面开采结束;预热过程中对采空区进行充填,保证热量沿工作面推进方向持续向前;本发明通过对煤层分区温度的监视和调控,保证了压裂‑气化‑充填的持续性推进,精准提高制氢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218060361U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222522199.7
申请日:2022-09-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边坡支护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支护结构,包括边坡主体、铺设在边坡主体上的纱网,以及等距分布在边坡主体上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加强埋管柱,所述加强埋管柱的一端穿设有定位插杆,另一端穿设有限位连接杆,所述限位连接杆穿过纱网的一端依次套设有压板、垫片和限位螺帽。本实用新型可将定位插杆的一端插入边坡主体的内部,以及将定位插杆的另一端与加强埋管柱螺纹固定,可用于限制加强埋管柱的位置,并将限位连接杆的一端延伸入加强埋管柱的内部,另一端依次穿过纱网、压板和垫片的内部,并将限位螺帽与限位连接杆固定,可用于限制压板的位置,压板将压力作用于纱网,从而可将纱网限制在边坡主体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