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同轴全息图像判定最小抑菌浓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35102B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210887472.8

    申请日:2022-07-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同轴全息图像判定最小抑菌浓度的方法,首先采集病原菌在不同抗生素浓度下温育相同时间后的同轴全息衍射图像数据,并结合角谱再现算法实现衍射图像中病原菌的恢复进而建立样本数据集;其次通过深度学习目标检测算法训练病原菌检测模型,并实现不同浓度抗生素下病原菌的目标检测,再次通过特征点计数法统计不同浓度抗生素下病原菌的个数;最后根据阈值判断抑制病原菌生长的最小抗生素浓度值。本发明优点在于将无透镜数字全息成像技术的视野大、无需标记、成本低等优点和深度学习方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同轴数字全息图像和深度学习算法相结合并实现病原菌计数的方法,能够自动检测最小抑菌浓度,解决了专业人员操作的局限性。

    按压式反应管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229745B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1910659943.8

    申请日:2019-07-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按压式反应管,包括管体和上盖,管体和上盖通过连接套密封连接为一体,连接套内的环形限位台上的隔膜将连接套隔成上连接段和下连接段,上盖下端部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环形限位台相配合的限位卡台,上盖内设置有切膜结构,切膜结构位于隔膜上方;上盖与上连接段之间设置有限位结构;上盖内封装有固体试剂,管体内封装有液体试剂。本发明将固体试剂和液体试剂分别封装在上盖和管体内,利用隔膜隔开,使用时向下按下上盖利用切齿将隔膜刺破,固体试剂由上盖进入管体与管体内的液体试剂充分混合,无需人工多次添加扩增试剂,简化了操作步骤,缩短了试剂添加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试剂裸露时间,降低了污染几率。

    多用途离心式微流控芯片

    公开(公告)号:CN113967492B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111467101.6

    申请日:2021-12-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用途离心式微流控芯片,包括盖片、疏水透气膜和基片;盖片、疏水透气膜和基片依次上、下叠置结合为一体;基片上设有转轴连接结构,围绕几何旋转中心均布设有分液池,基片上围绕几何旋转中心设有废液槽;分液池与废液槽分别通过检测槽相连通,检测槽内或一侧边缘设有反应池;基片上设有废液排气孔、分液池排气孔和进样孔,分液池排气孔和进样孔与分液池相连通,废液排气孔通过排气通道与废液槽相连通,分液池排气孔和废液排气孔的孔口分别通过疏水透气膜密封;盖片上对应于转轴连接结构、进样孔、分液池排气孔和废液排气孔位置处,分别开设有通孔。本发明采用低转速实现液体的均分和检测功能,降低了研发成本。

    一种微流控芯片和液体操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56989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472468.4

    申请日:2024-04-19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液体操控领域,公开了一种微流控芯片和液体操控方法,包括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之间形成液体流道;液体流道包括储液区、分液区和连接区,连接区位于储液区和分液区之间,储液区高度大于分液区高度;第一极板包括电极层,第二极板包括驱动电极层,驱动电极层包括与储液区、连接区和分液区依次对应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第三电极包括呈阵列分布的子电极,子电极的行数和列数至少为2。采用两阶结构设计,可有效降低成本;母液经一次分离即可得到子液滴,无需中间液滴过渡,稳定性好,且分液操控耗时短。第三电极包括多个子电极,使得母液更容易进入分液区,并断开形成子液滴,且可以灵活调控子液滴的体积。

    一种基于电激励振动获取血栓弹力图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37042B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111469102.4

    申请日:2021-12-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激励振动获取血栓弹力图的方法,1,将血液样本通过吸液工具加入到样本储存区;2,将样本储存区的血液样本与试剂进行混合,制备成混合血样;3,将所述混合血样转移到激励振动检测区,对混合血样进行周期性电能激励,促使混合血样上、下往复振动;4,通过相机对混合血样上、下往复振动状态进行图像实时采集,配合后端处理软件获取血样振动数据‑时间曲线;通过特定的算法将各时间点的血样振动数据换算得出凝血强度,可以得到凝血强度‑‑时间曲线,即血栓弹力图。本发明采用介电润湿技术实现了血栓弹力图检测,检测过程精确控制高,每次检测只需要10~20微升血液样本即可完成,大大降低了血液样本的使用量。

    一种离心式微流控分析芯片

    公开(公告)号:CN115155678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648017.2

    申请日:2022-06-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心式微流控分析芯片,包括由圆盘结构的基片和键合在基片上、下表面的盖片构成的芯片本体;位于芯片本体的圆心区域内开设有用于与旋转轴连接的旋转定位孔;基片上开设有进样孔、排气孔和排气通道;进样孔可以为圆柱形或锥形孔等其他实现样品的进样操作的孔;排气孔用来实现加样过程中通道内的气压恒定;基片上围绕芯片本体圆心按照设定半径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液体均分检测单元,多个液体均分检测单元依次连通构成液体均分检测系统。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芯片本体结构复杂、离心操作需要多段转速、配液不准确、一定芯片本体尺寸下检测通量低和配套仪器成本高等问题。

    微流控芯片介电层质量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70112B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110448964.2

    申请日:2021-04-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流控芯片介电层质量检测方法,包括:S1,在微流控芯片的介电层上设置疏水层;S2,在疏水层上设置导电溶液层;S3,将微流控芯片的背部电极和导电溶液层导通电源,加载电压后观察介电层是否有缺陷现象;所述缺陷现象包括导电溶液层产生气泡、变色,介电层产生电火花、漏电流突增中的至少一种;通过在介电层上设置疏水层,在疏水层上设置导电溶液层对待测试电极区域通电检测,只要在测试过程中出现导电溶液层产生气泡、变色,介电层产生电火花、漏电流突增中的至少一种,说明介电层有缺陷,本检测方法操作简单,检测效率高,可以进行大面积检测。

    用于血液样本检测的多通道微流控芯片

    公开(公告)号:CN113996361A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111467100.1

    申请日:2021-12-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血液样本检测的多通道微流控芯片,包括设有微通道的微流控芯片本体,微通道用于采用电润湿移液技术输送其内的液体沿微通道移动,所述微流控芯片本体还设置有样本加入区和至少一条测量通道,样本加入区与测量通道之间通过转移微通道连通;测量通道包括混合血样检测区,混合血样检测区用于放置混合血样,供后端检测系统检测所述混合血样技术数据,生成诊断结果,混合血样是血液样本与试剂充分混合液体。本发明采用微流控芯片结合电润湿技术对血液样本检测,检测过程精确控制高,每个测量通道只需要10~20微升血液样本即可,大大降低了血液样本的使用量。杜绝了检测过程的人为操作误差,避免了各测量通道之间存在检测误差现象。

    基于电润湿的浓度均一化微流控芯片及浓度均一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42962A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2111217576.X

    申请日:2021-10-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润湿的浓度均一化微流控芯片及浓度均一化方法,包括设有微通道的微流控芯片本体,微通道用于采用电润湿移液技术输送液体沿微通道移动,微流控芯片本体设有样本区、试剂储存区、稀释区、浓度定量区、精确取样区和均一化区;样本区、试剂储存区、稀释区、浓度定量区、精确取样区和均一化区通过微通道互通;1,将多个原始样本分别加入至各自的样本区;2,将试剂加入至试剂储存区;3,采用电润湿移液技术将试剂移动至稀释区,并将原始样本移动至稀释区,完成设定梯度稀释;4,操控稀释样本移动至浓度定量区进行检测,5,根据均一化选择原始样本为母液;6,通过精确取样区,分离出所需体积移动至均一化区完成浓度均一化。

    侧进式反应管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575810A

    公开(公告)日:2019-12-17

    申请号:CN201910966846.3

    申请日:2019-10-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侧进式反应管,包括密封连接的管体和上盖,所述上盖上开设有进药窗口,所述进药窗口处设置有密封膜,与所述密封膜对应处的上盖上设置有封装有试剂的按压部,所述按压部将所述密封膜切开后,按压部内的试剂自然落入管体内。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结构巧妙,管体外侧的按压部内可以封装多种固体试剂,使用时将液体样本加入管体内,然后按下按压部,使按压部内封装的固体试剂以非轴线方式进入管体,实现液体样本与试剂的混合,无需反复多次添加反应试剂,简化了操作步骤,省时省力,能够与现有体外诊断设备配套使用,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