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874707A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710036923.6
申请日:2017-01-18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杨树抗逆基因表达调控相关的内参基因的筛选方法,步骤包括:选用编号为GSE13990,GSE15242,GSE21171和GSE23637的基因芯片,对基因芯片中的探针进行归一化处理,获得候选内参基因,再利用InterproScan软件进行功能预测,选择维持杨树生命基础功能的相关基因为内参基因。该筛选方法能够获得现有技术报道以外的新的内参基因,丰富了杨树内参基因的选择,为筛选出更稳定、更理想的内参基因提供了途径,对杨树抗逆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的研究,以及系统地进行杨树的抗逆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进一步选育抗逆优良植株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535317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274637.5
申请日:2023-09-28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12N15/54 , C12N15/84 , A01H5/00 , A01H6/00 , C12N1/21 , C12Q1/6895 , G01N33/573 , C12R1/0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植物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MAPK基因及其在抗杨树真菌感染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PtMAPK3‑1基因是杨树MAPK级联基因家族成员,在杨树的抗逆、抗病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发明通过构建表达载体以及根癌农杆菌转基因过表达MAPK3‑1,过表达PagMAPK3‑1在S.musiva侵染后杨树体内ROS的积累,为病原真菌在植株体内的进一步侵染和繁殖提供了营养,发现K8杨中的PagMAPK3‑1在杨树抗病反应中起着负调控作用。本发明为筛选抗病的杨树品种提供了一种分子标记,同时也为提高杨树的抗病能力提供了一种调控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3711918B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111086522.4
申请日:2021-09-16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山松的组培快繁方法,方法如下:获取黄山松种子;并去除其外种皮;采用75%酒精与1%次氯酸钠溶液进行组合消毒;随后,吸干水分,挑出种子胚;将外植体接种于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进行愈伤组织诱导;挑选愈伤组织转接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进行不定芽诱导;将不定芽转接至伸长培养基进行不定芽伸长培养;选择高度为1~2cm的黄山松不定芽,并在去除其芽基部的针叶后,将其转接至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直接生根培养。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首次以黄山松种子的种胚为实验材料,建立了黄山松组培快繁技术;且操作简单、培育成本低、繁殖效率高、受自然环境影响小,有很好的市场及产业化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711918A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11086522.4
申请日:2021-09-16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山松的组培快繁方法,方法如下:获取黄山松种子;并去除其外种皮;采用75%酒精与1%次氯酸钠溶液进行组合消毒;随后,吸干水分,挑出种子胚;将外植体接种于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进行愈伤组织诱导;挑选愈伤组织转接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进行不定芽诱导;将不定芽转接至伸长培养基进行不定芽伸长培养;选择高度为1~2cm的黄山松不定芽,并在去除其芽基部的针叶后,将其转接至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直接生根培养。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首次以黄山松种子的种胚为实验材料,建立了黄山松组培快繁技术;且操作简单、培育成本低、繁殖效率高、受自然环境影响小,有很好的市场及产业化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081865B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1811056089.8
申请日:2018-09-11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毛竹PeVQ28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所述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编码基因序列(CDS)如SEQID No.2所示,所述毛竹PeVQ28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如SEQID No.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PeVQ28基因在不同程度的盐胁迫诱导下,均有高表达。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花序浸染法将PeVQ28基因表达载体转入野生型拟南芥中,结果显示转基因野生型拟南芥的抗盐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说明PeVQ28基因能够提高转基因拟南芥的抗盐性。利用毛竹PeVQ28基因表达载体获得的植物材料,对外界盐胁迫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535301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311274693.9
申请日:2023-09-28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植物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VQ13基因及其在抗杨树真菌感染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PtMAPK3‑1基因是杨树MAPK级联基因家族成员,MAP K3‑1基因在杨树的抗逆、抗病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通过蛋白互作数据库和表达模式分析预测了PagMAPK3‑1的互作蛋白PagVQ13,通过酵母双杂交和BiFC实验验证了pagMAPK 3‑1和VQ13的互作关系。本发明通过构建表达载体以及根癌农杆菌转基因过表达VQ13,过表达VQ13的杨树在S.musiva侵染后体内ROS积累,为病原真菌在植株体内的进一步侵染和繁殖提供了营养,本发明发现K8杨中的PagVQ13在杨树抗病反应中起着负调控作用。本发明为筛选抗病的杨树品种提供了一种分子标记,同时也为提高杨树的抗病能力提供了一种调控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7535317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311274637.5
申请日:2023-09-28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12N15/54 , C12N15/84 , A01H5/00 , A01H6/00 , C12N1/21 , C12Q1/6895 , G01N33/573 , C12R1/0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植物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MAPK基因及其在抗杨树真菌感染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PtMAPK3‑1基因是杨树MAPK级联基因家族成员,在杨树的抗逆、抗病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发明通过构建表达载体以及根癌农杆菌转基因过表达MAPK3‑1,过表达PagMAPK3‑1在S.musiva侵染后杨树体内ROS的积累,为病原真菌在植株体内的进一步侵染和繁殖提供了营养,发现K8杨中的PagMAPK3‑1在杨树抗病反应中起着负调控作用。本发明为筛选抗病的杨树品种提供了一种分子标记,同时也为提高杨树的抗病能力提供了一种调控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06754965B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710036922.1
申请日:2017-01-18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12N15/29 , C12Q1/6895 , C12Q1/685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杨树抗逆基因表达调控相关的内参基因及其应用,所述内参基因具有如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该内参基因相比较传统的杨树看家基因,在非生物胁迫下具有更高的稳定性,是一种更为理想的杨树抗逆相关基因表达调控相关的内参基因,该基因对杨树抗逆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的研究,以及系统地进行杨树的抗逆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进一步选育抗逆优良植株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081865A
公开(公告)日:2018-12-25
申请号:CN201811056089.8
申请日:2018-09-11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毛竹PeVQ28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所述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编码基因序列(CDS)如SEQID No.2所示,所述毛竹PeVQ28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如SEQID No.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PeVQ28基因在不同程度的盐胁迫诱导下,均有高表达。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花序浸染法将PeVQ28基因表达载体转入野生型拟南芥中,结果显示转基因野生型拟南芥的抗盐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说明PeVQ28基因能够提高转基因拟南芥的抗盐性。利用毛竹PeVQ28基因表达载体获得的植物材料,对外界盐胁迫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535301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274693.9
申请日:2023-09-28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植物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VQ13基因及其在抗杨树真菌感染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PtMAPK3‑1基因是杨树MAPK级联基因家族成员,MAP K3‑1基因在杨树的抗逆、抗病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通过蛋白互作数据库和表达模式分析预测了PagMAPK3‑1的互作蛋白PagVQ13,通过酵母双杂交和BiFC实验验证了pagMAPK 3‑1和VQ13的互作关系。本发明通过构建表达载体以及根癌农杆菌转基因过表达VQ13,过表达VQ13的杨树在S.musiva侵染后体内ROS积累,为病原真菌在植株体内的进一步侵染和繁殖提供了营养,本发明发现K8杨中的PagVQ13在杨树抗病反应中起着负调控作用。本发明为筛选抗病的杨树品种提供了一种分子标记,同时也为提高杨树的抗病能力提供了一种调控手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