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59527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510352530.0
申请日:2025-03-25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内质网和脂滴的双靶向荧光碳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该制备方法包括:将邻苯二胺和苯丙氨酸溶解至纯水中得到第一溶解液,将所述第一溶解液转移至聚‑四氟乙烯内衬的反应釜中进行第一加热反应得到沉淀物,对所述沉淀物依次进行柱层析纯化、旋蒸和烘干得到目标固体;将咖啡酸溶于二氯甲烷中并加入CDI进行搅拌得到第二溶解液;将所述目标固体加入所述第二溶解液中进行第二加热反应得到所述用于内质网和脂滴的双靶向荧光碳点。该制备方法得到的双靶向荧光碳点可以区分内质网和脂滴,解决了缺少能同时定位到内质网和脂滴并灵敏监测其微环境变化的寿命敏感型双靶向荧光碳点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084954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208403.9
申请日:2024-02-26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噻吩取代的氮杂氟硼二吡咯近红外pH荧光探针及其制备与用途,涉及近红外pH荧光探针技术领域,本发明设计并合成了噻吩取代的氮杂氟硼二吡咯化合物BDP,噻吩基团的引入可以使氮杂氟硼二吡咯的吸收光谱显著红移,成功红移到780nm近红外区域,具有对氢离子进行荧光信号识别以及裸眼显色识别的双重用途,并且在检测氢离子时不受Fe2+、Ni2+、Cu2+、Na+、K+、Mg2+、Ca2+、Al3+、Zn2+等金属离子的干扰,对氢离子具有高选择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375626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255978.1
申请日:2023-03-16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C07D209/14 , C09K11/06 ,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识别G‑四链体DNA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涉及荧光探针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TDFG分子结构中含有N正离子碱性基团,能增强荧光探针与DNA的结合效率,并与G‑四链体DNA形成氢键作用,限制分子内旋转,发出黄色荧光,可以特异性识别G‑四链体DNA;且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TDFG与不同拓扑结构的G‑四链体DNA结合后能发出不同倍率的荧光响应,这为定量检测不同拓扑结构的G‑四链体DNA提供了另一种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3281313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110410259.3
申请日:2021-04-16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时定量细胞核内RNA输出的生物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生物荧光探针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探针具有吖啶基团,类似于普通核RNA染料通过氢键和π‑π键相互作用达到细胞核的定位及特异性识别RNA的能力;本发明所述AD‑N3一旦遇到核内固有的典型浓度范围为的H2S,‑N3基团立即转化为伯胺,生成氨基吖啶(AD‑NH2),将非发射性的AD‑N3转化为活细胞核RNA的高荧光标记,阻止荧光探针回到细胞核,使实时定量核RNA输出成为可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684309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510199046.9
申请日:2025-02-24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C07D491/16 , C09K11/06 ,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分子荧光探针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近红外频率上转换的荧光探针、苯并吡喃鎓盐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将来源于花青素等天然材料中的苯并吡喃鎓盐类化合物作母体,引入供电子基团作为供体,进而通过Knoevenagel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D‑π‑A结构的有机小分子,该分子既具有下转换650 nm激发定位线粒体的效果,又具有760 nm激发上转换荧光靶向线粒体的特性,因而可以作为细胞成像中荧光探针。该材料在荧光成像时生物组织的穿透力更强,因此具有较好的荧光成像效果。本发明的方案还提供了一种可以稳定合成荧光探针及其核心原料苯并吡喃鎓盐类化合物的相关工艺,因而具备更高的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9504810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60790.6
申请日:2024-1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荧光探针、制备方法及其生物学应用,本发明的荧光探针,合成方法简单,原料廉价,易于重复;能够实现对活细胞溶酶体实时成像,具有高特异性,定位于细胞溶酶体,对pH以及极性的响应不敏感,抗光漂白能力强,生物相容性高,细胞毒性小,本发明涉及材料合成及生物成像分析技术领域。该荧光探针、制备方法及其生物学应用,具有溶酶体靶向特异性,对pH以及极性的响应不敏感,抗光漂白性能较强,生物相容性高,对细胞基本没有毒性。因此本发明的荧光探针特别适用于活细胞溶酶体实时成像。
-
公开(公告)号:CN118222280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323165.6
申请日:2024-03-21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双重保护荧光寿命探针、制备方法及监测溶酶体温度应用,探针用硫化锌和二氧化硅壳将荧光团Znx(AgIn)2(1‑x)S2(x=0.8)量子点与周围环境与完全隔离,阻止细胞微环境及生物活性分子与ZnS量子点相互作用,使其荧光寿命仅对环境温度敏感。通过两亲性共嵌段聚合物F127与特定细胞器靶向基团(‑NH2)修饰使其能够进入细胞并富集在溶酶体中,结合荧光寿命成像避免探针浓度的改变影响精确度,动态地绘制活细胞溶酶体的温度分布图。通过荧光寿命成像显微镜观察到溶酶体中的平均温度与环境温度几乎相同,但在线粒体自噬过程中,溶酶体吞噬线粒体时的温度升高‑6℃。该探针能够精确、实时地跟踪活细胞溶酶体的温度波动,对于深入了解活细胞的代谢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8147302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279626.4
申请日:2024-03-12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C12Q1/6886 , C12Q1/6813 , C12N15/11 , C09K11/02 , C09K1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检测miRNA‑21和端粒酶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涉及分析检测技术领域,以AuNPs为载体,在所述载体表面负载miRNA‑21核酸适配体和特异性识别端粒酶的杂交双链DNA,所述杂交双链DNA中的一条DNA单链上含有5′端干上具有缺口的分子信标,所述杂交双链DNA中的另一条DNA单链作为端粒酶引物杂交在分子信标上,所述miRNA‑21核酸适配体与分子信标的5′端分别修饰有不同种类的荧光染料;本发明所述荧光探针可以实现同一肿瘤细胞不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消除了只针对一种肿瘤标志物进行检测造成的假阳性结果,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早期诊断中具有潜在的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8147301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279623.0
申请日:2024-03-12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C12Q1/6886 , C12Q1/6813 , C12N15/11 , C09K11/02 , C09K11/06 , C07D221/14 , C07D31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检测硫化氢与端粒酶活性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分析检测技术领域,所述荧光探针以AuNPs为载体,在所述载体上链接硫化氢检测功能区与端粒酶检测功能区;本发明所述荧光探针可以对硫化氢的反应活性和端粒酶同时响应,探究硫化氢与端粒酶活性之间的关联性,实现对细胞内硫化氢和端粒酶的同步可视化监测,揭示硫化氢水平与端粒酶活性之间的关联性:并进一步通过活体成像,探索在应激状态下硫化氢与端粒酶对肿瘤生长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6375630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242208.3
申请日:2023-03-14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C07D209/86 , C09K11/06 ,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咔唑‑部花菁结构的pH荧光探针及其制备与应用,涉及pH荧光探针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pH荧光探针,该荧光探针显示出良好的细胞渗透性、无毒性和优异的抗光漂白性能,能够响应于局部环境变化而改变荧光强度,不仅可用于检测溶液pH,还可用于同时监测线粒体和溶酶体以反映线粒体自噬的状态,根据线粒体自噬中的细胞器状态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线粒体中的荧光强度降低,溶酶体中的荧光强度增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