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变分类频率的多电平储能变流器结温平衡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47956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211557801.9

    申请日:2022-12-06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基于变分类频率的多电平储能变流器结温平衡控制方法,步骤如下:S1、实时监测各个桥臂电流ijk、各个桥臂内模块i开关信号Sjk_i、各个桥臂内模块i电容电压ucjk_i、各个桥臂内模块i的散热片温度Thjk_i;S2、由监测得到的桥臂电流ijk,开关信号Sjk_i,电容电压ucjk_i,根据功率器件的损耗表达式得到各个桥臂的功率损耗Ploss_jk;S3、利用各个桥臂开关器件的损耗Ploss_jk,各个桥臂的散热片温度Thjk和结温表达式,计算各个桥臂的结温Tjk;S4、将桥臂结温中的最小值设定为参考值Tref,通过调节各个桥臂中电容电压平衡控制的分类频率fjk_s。本申请无需改变多电平储能变流器子模块拓扑结构或调制策略,对多电平储能变流器输出电压波形质量影响小且控制逻辑设计简单易于实施。

    一种基于MIC-TCN-LSTM的负荷预测方法、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819352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460380.1

    申请日:2022-04-28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MIC‑TCN‑LSTM的负荷预测方法、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系统,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后,再进行归一化处理;S2、利用最大相关系数MIC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提出相关性较小或不相关的数据;S3、利用滑动窗口将步骤2中处理后的数据形成的数据集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S4、构建TCN‑LSTM模型,并将步骤3中的所述训练集送入所述TCN‑LSTM模型中进行训练;S5、利用步骤4中训练好的模型对所述测试集进行预测,最终得到预测结果,进行输出。本发明针对电网中的负荷进行精确的预测,有效地提高了预测精准性。本发明提出的方法简单、容易实现。

    一种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多阶段滚动随机规划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58321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211656499.2

    申请日:2022-12-22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多阶段滚动随机规划方法,包括根据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发展过程,将规划周期分为若干阶段,建立了包括管线及设备容量约束、潮流约束、多阶段规划变量约束多阶段规划模型,基于信息间隙决策理论,通过加权求和得到能源系统的不确定半径,建立鲁棒规划及机会规划模型,进行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多阶段随机规划;基于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实现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多阶段滚动规划,采用动态规划算法在MATLAB仿真平台上,获得滚动随机规划方案。通过本发明规划方法减少规划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优化了能源协同特性,提升了能源协同综合能效,使综合总经济成本降低,降低能耗,提升能效,提升了节能减排的效果。

    基于多智能体的电能路由器调度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97253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564382.5

    申请日:2022-05-23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多智能体的电能路由器优化调度方法。通过对多电能路由器能源互联网结构进行分析,建立一种双层分布式多智能体系统,系统主要由具有最高决策权的中心控制模块、与电能路由器相连的电能路由器管理模块组成。电能路由器管理模块负责接收接入能源的发电信息,并根据日前数据样本通过神经网络对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和用户负荷进行预测,中心控制模块通过智能算法,对预测数据进行调度优化,并将结果传输至各管理智能体,从而实现对各节点能量调度的控制,解决到达能源互联网中能量调度的经济性以及能量传输的稳定性的问题。

    一种针对UPS系统的改进下垂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41518B

    公开(公告)日:2022-07-26

    申请号:CN202110821537.4

    申请日:2021-07-20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并联UPS系统的改进下垂控制方法,并联UPS有着未知系统参数和大量非线性负载,实现该控制方法首先要建立模块的约束性空间状态模型,然后基于Lyapunov函数反推出自适应控制方法,在传统P‑V下垂控制中加入自适应控制方法,并且通过在控制信号中添加虚拟阻抗,可保证并联UPS系统输出电压在给定的范围内,实现并联模块间功率精确分配。本发明使用的改进下垂控制方法,通过证明控制信号的有界性,表明对并联UPS系统输出电压的良好约束控制,可以适应不同的负载工况,实现良好的功率分配效果。

    一种基于负荷预测的三相不平衡智能换相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41165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814818.7

    申请日:2021-07-19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负荷预测的三相不平衡智能换相方法,该换相方法首先根据历史负荷以及相关气象数据使用LSTM神经网络预测未来一天的用户负荷,根据前一天单相用户挂接在三相上的相序,利用预测出的数据计算变压器出口侧三相不平衡度,并推测未来一天内配电网三相不平衡度的变化趋势。推断出配电网在未来一天某时段的三相不平衡度高于规定值,然后使用NSGA‑3算法优化用户接入相序,通过换相开关按照优化后的用户相序接入相应的相线上。用户相序的调节周期为一天,如果未来一天的不平衡度均在规定值以下则不对用户相序做调整。本发明能有效降低台区配电网三相不平衡度,可以实现提前调节用户相序,降低配电网线路损耗。

    一种级联H桥多电平逆变器的故障诊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37080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814817.2

    申请日:2021-07-19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级联H桥多电平逆变器的故障诊断方法,首先要对级联H桥多电平逆变器系统建立混合逻辑动态模型,并通过电流滑模观测器来预测正常工作状态下的输出侧电流值。通过比较实际系统的输出和观测器的输出得到残差信号,对残差信号进行分析得出故障所属的类别,之后对故障状态下的输出电流进行小波包分解,得到小波包能量谱,再经主成分分析降维后,得到故障特征向量,然后,针对每个故障类别中的若干种故障对该故障类别所对应的SVM进行训练。最后利用故障所属类别中的已训练好的SVM进行故障辨识,从而完成故障诊断。

    一种级联H桥多电平逆变器的故障诊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37080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110814817.2

    申请日:2021-07-19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级联H桥多电平逆变器的故障诊断方法,首先要对级联H桥多电平逆变器系统建立混合逻辑动态模型,并通过电流滑模观测器来预测正常工作状态下的输出侧电流值。通过比较实际系统的输出和观测器的输出得到残差信号,对残差信号进行分析得出故障所属的类别,之后对故障状态下的输出电流进行小波包分解,得到小波包能量谱,再经主成分分析降维后,得到故障特征向量,然后,针对每个故障类别中的若干种故障对该故障类别所对应的SVM进行训练。最后利用故障所属类别中的已训练好的SVM进行故障辨识,从而完成故障诊断。

    一种单相并联逆变器的故障诊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55610B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210572599.0

    申请日:2022-05-25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一种单相并联逆变器的故障诊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单相并联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开关管触发信号的状态以及输入电流的流向,建立混合系统的混合逻辑动态MLD模型;S2、根据MLD模型建立龙伯格观测器,得到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S3、通过龙伯格观测器得到系统每个逆变器单元输出电流的观测值,从而得到系统环流的观测值;S4、将系统环流的实际值与观测值进行比较,得到残差信号;S5、对不同开关管发生开路故障时的残差信号进行分析;S6、设定阈值消除实际系统中其他因素对故障诊断结果造成的影响,从而定位出故障的开关管。该方法不依赖于特定的单相并联逆变器控制方法,具有通用性。

    一种单相并联逆变器的故障诊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55610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572599.0

    申请日:2022-05-25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一种单相并联逆变器的故障诊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单相并联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开关管触发信号的状态以及输入电流的流向,建立混合系统的混合逻辑动态MLD模型;S2、根据MLD模型建立龙伯格观测器,得到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S3、通过龙伯格观测器得到系统每个逆变器单元输出电流的观测值,从而得到系统环流的观测值;S4、将系统环流的实际值与观测值进行比较,得到残差信号;S5、对不同开关管发生开路故障时的残差信号进行分析;S6、设定阈值消除实际系统中其他因素对故障诊断结果造成的影响,从而定位出故障的开关管。该方法不依赖于特定的单相并联逆变器控制方法,具有通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