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管制热激活建筑围护结构及运行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32580B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110124170.0

    申请日:2021-0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四管制热激活建筑围护结构,包括墙体基体、多个双U型换热管路和温度监测系统,墙体基体内设置有多个钻孔群,钻孔群由四个呈十字对称排布的异型钻孔组成,异型钻孔由第一圆形钻孔、第二圆形钻孔和矩形钻孔构成,每个双U型换热管路分别由第一U型管、第二U型管和位于二者内部的换热工质构成,其中,第一U型管置于钻孔群中竖直方向的第二圆形钻孔内,第二U型管置于钻孔群中水平方向的第二圆形钻孔内,矩形钻孔内装有U管固定胶条,第一圆形钻孔内装有专用固定件,专用固定件贴紧U管固定胶条使第一U型管和第二U型管紧贴墙体基体。本发明可实现更高的自然能源利用率并有效削减源端和泵送系统相应初始投资和运行费用。

    一种被动式系统的运行控制方法及被动式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578974A

    公开(公告)日:2019-12-17

    申请号:CN201910874003.0

    申请日:2019-09-17

    Inventor: 陈萨如拉 杨洋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被动式系统的运行控制方法及被动式系统,确保被动式系统在不同运行条件下成功启动和运行。所述被动式系统的运行控制方法为:在蒸发器接通热源前,调节蒸发器第一接口与蒸发器第二接口的相对位置,使得蒸发器第二接口低于蒸发器第一接口;之后,接通热源,热源从与蒸发器第一接口相对应的一端进入蒸发器内,蒸发器内的相变工质吸热相变蒸发并在相变力作用下自蒸发器第一接口流出进入冷凝器,相变工质经过冷却作用冷凝释放热量,之后从蒸发器第二接口流入蒸发器,实现正循环供热。该方法通过改变蒸发器进出口的相对位置,降低启动瞬间蒸发器出口处的汽阻和流阻,避免了启动延迟和失败现象的产生,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一种被动式跨季节供能蓄能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542339A

    公开(公告)日:2019-12-06

    申请号:CN201910874005.X

    申请日:2019-09-17

    Inventor: 陈萨如拉 杨洋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被动式跨季节供能蓄能系统,旨在提供一种采用被动式潜热热交换方式,能够实现同一系统蓄能和供能的一体化切换的系统。包括用于充注相变工质并埋于蓄能体中的密封容器、换热器、第一流体管和第二流体管,第一流体管的一端与换热器的第一工质接口连通,另一端穿过密封容器上端面且管口端面位于密封容器内上部;第二流体管一端与换热器的第二工质接口连通,另一端穿过密封容器上端面且管口下端面浸入相变工质内部;第二流体管上安装有吸液控制单元;吸液控制单元两侧的第二流体管内有吸液芯。本发明的系统采用了被动式潜热热交换方式,能够大幅降低系统的输送功耗,有效提升单位延米换热量,系统运行稳定。

    热驱与泵驱的两相回路储能实验台及可视化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61103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537196.3

    申请日:2023-11-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储能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热驱与泵驱的两相回路储能实验台及可视化监测方法,包括可视化水箱储能实验装置,数据及图像采集系统和控制执行系统;所述可视化水箱储能实验装置包括两相回路部分和蓄能水箱部分;所述数据及图像采集系统包括回路数据采集部分、水箱数据采集部分以及图像采集部分;所述控制执行系统包括工质充注部分和冷热源温控部分。本发明的热驱与泵驱的两相回路储能实验台及可视化监测方法利用透明材质满足可视化的要求,可直接观察储能腔内部的蒸发沸腾和相变冷凝过程,利用摄像机拍摄蒸发沸腾过程中的气泡产生、生长、脱离和聚合等行为以及相变冷凝过程中的液滴产生和液膜流动等行为。

    具有分层结构特征的多用途地下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86398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1911282463.0

    申请日:2019-12-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储能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具有分层结构特征的多用途地下储能系统,包括蓄能体、地埋储能腔、保温层和换热器;所述地埋储能腔安装在所述蓄能体的内部,保温层覆盖在所述蓄能体和地埋储能腔的上部;地埋储能腔在径上划分为蒸汽腔、液体腔和换热腔,换热腔在轴向上具有多层换热器子腔,最底层的换热器子腔底部两侧分别设有液体出口,其中一个液体出口与蒸汽腔连通,另一个与液体腔连通,其余每层换热器子腔的下部都设置与液体腔连通的液体出口,每层换热器子腔设有与蒸汽腔连通的蒸汽出口。本发明可有效克服地下储能系统中存在的热堆积现象对系统注能和储能过程的不利影响,既可实现分层间歇储能也可实现中间层集中储能功能。

    具有双储液腔结构的地下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86400B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1911283766.4

    申请日:2019-12-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下储能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具有双储液腔结构的地下储能系统,包括蓄能体、地埋储能腔、保温层和换热器;地埋储能腔安装在蓄能体的内部,地埋储能腔的第二腔体内安装有真空泵,真空泵通过第一气体管与伸缩气腔连通,第一气体管连接有第二气体管;第一腔体与第三腔体之间通过第三流体管连通,第一腔体的上部与第一流体管的下端连通,第一流体管的上端与换热器连接,换热器与第二流体管的一端连接,第二流体管的另一端进入第一腔体内部,第二流体管上设有第三电磁阀,旁路上设有变频工质泵。本发明第一腔体具有极高的体积换热系数,可实现高效换热和储能,而第三腔体可用于工质的储存以及储能过程中外层储液腔液量的调控。

    一种被动式跨季节供能蓄能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542339B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1910874005.X

    申请日:2019-09-17

    Inventor: 陈萨如拉 杨洋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被动式跨季节供能蓄能系统,旨在提供一种采用被动式潜热热交换方式,能够实现同一系统蓄能和供能的一体化切换的系统。包括用于充注相变工质并埋于蓄能体中的密封容器、换热器、第一流体管和第二流体管,第一流体管的一端与换热器的第一工质接口连通,另一端穿过密封容器上端面且管口端面位于密封容器内上部;第二流体管一端与换热器的第二工质接口连通,另一端穿过密封容器上端面且管口下端面浸入相变工质内部;第二流体管上安装有吸液控制单元;吸液控制单元两侧的第二流体管内有吸液芯。本发明的系统采用了被动式潜热热交换方式,能够大幅降低系统的输送功耗,有效提升单位延米换热量,系统运行稳定。

    既有建筑外围护结构节能更新改造用热障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2922383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110124009.3

    申请日:2021-0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既有建筑外围护结构节能更新改造用热障结构,包括墙体基体、多个换热管路以及多块保温板,多个换热管路安装于墙体基体的外侧并被保温板覆盖,同一类型的保温板布置在同一竖直方向上,位于中间的一列保温板最靠下,两侧的保温板逐列的向上错开,多个换热管路包括固定套管、流体管道以及导热固定层,流体管道通过管道定位卡固定在固定套管内,导热固定层填充在固定套管和流体管道之间,多块保温板内表面分别设有固定套管槽,固定套管位于固定套管槽内。在既有建筑中应用该热障结构不会对围护结构自身造成实质性结构安全影响,并且可在有效提升既有建筑保温隔热性能的同时又可大幅减少热障结构的空间占用和建材用量。

    带有十字钻孔的双U型热激活建筑围护结构及运行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97829A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110124010.6

    申请日:2021-0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十字钻孔的双U型热激活建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基体、多个双U型换热管路和温度监测系统,墙体基体内部设置有多个十字型钻孔,每个换热管路由第一U型管和第二U型管和换热工质组成,其中第一U型管放置于十字型钻孔的竖向钻孔内,第二U型管放置于十字型钻孔的水平钻孔内,第一U型管和第二U型管通过专用固定件以及U管固定胶条固定在十字型钻孔的四个端部位置。本发明热激活建筑围护结构无需对热激活建筑系统进行间歇控制即可有效解决传统热激活建筑围护结构内部广泛存在的热堆积现象,因此可实现更高的自然能源利用率并有效削减源端和泵送系统相应初始投资和运行费用。

    热激活砖砌建筑围护结构用砌体构件及其组合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96460A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110124149.0

    申请日:2021-0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激活建筑围护结构用砌体构件,包括组装配合的第一砌块、第二砌块和第三砌块,第一砌块沿短边方向设有与砌块短边长度一致的第一贯通凹槽,同时沿长边方向由砌块端面至第一贯通凹槽中间界面设有非贯通凹槽;第二砌块沿长边方向设有与砌块长度一致的第二贯通凹槽;第三砌块沿短边方向设有与砌块短边长度一致的第三贯通凹槽,沿长边方向设有与砌块长边长度一致的第四贯通凹槽。本发明的热激活砖砌建筑围护结构用砌体构件结构简单、易于制造,仅需使用三种不同砌体构件即可完成多种形式的热激活砖砌建筑系统的设计和建造,在有效提升砖砌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的同时降低热激活砖砌建筑系统的建造难度、空间占用以及建材用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