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388328B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210986115.7
申请日:2022-08-17
Applicant: 山东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煤矿作业低碳节能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煤矿井下埋存CO2的气化节能装置,包括蓄冷池、制冷循环液换热螺旋盘管、制冷液循环管道、循环泵、可伸缩风筒、CO2管道、减压阀和蓄冷副池;蓄冷池内安装有制冷循环液换热螺旋盘管,制冷循环液换热螺旋盘管与制冷循环液管道连通;蓄冷池通过循环泵与蓄冷副池连通;蓄冷副池中安装有第一换热支螺旋盘管,第一换热支螺旋盘管的输出端通过CO2管道与两个以上可伸缩风筒串接连通,CO2管道上安装有减压阀;该装置通过将液态CO2降压吸热气化过程通过减压阀分为多个阶段,通过螺旋盘管的强化对流换热,达到了冷能储存、利用和采掘面直接降温等效果,实现了液态CO2的节能气化与煤矿热灾害处理的一体化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116556917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336562.2
申请日:2023-03-31
Applicant: 山东科技大学
IPC: E21B43/267 , E21B4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注水孔滤失条件下水压致裂与支撑剂运移试验方法,所述试验装置包括注入组件、裂隙组件和固定组件,所述注入组件用于将带有支撑剂的液体注入到裂隙组件内,所述注入组件内设置有用于实现压裂液注入到裂隙组件前滤失的滤失裂隙,所述滤失裂隙通过设置在滤失裂隙两侧的滤失结构实现滤失裂隙开度的改变,所述裂隙组件用于模拟带有裂隙的岩体在注入液体后的反应,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实现裂隙组件的支撑固定和载荷的施加;还包括以下步骤:S1:试验准备;S2:载荷施加;S3:进行压裂;S4:完成压裂;S5:重复试验。在现有支撑剂裂隙渗流模拟试验下,能进行带有滤失的注液模拟,从而进行地层注水压裂井或孔存在裂隙滤失情况下水力压裂的情况研究,为实际生产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5876837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310005508.X
申请日:2023-01-04
Applicant: 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 山东科技大学
Inventor: 李伟 , 刘健 , 孙自强 , 孟祥军 , 马彦 , 孙希奎 , 王立才 , 李木坤 , 范建国 , 胡兆峰 , 刘强 , 关天举 , 隋建才 , 辛爽 , 辛林 , 梁宝成 , 张庆振 , 程卫民 , 王刚 , 陈绍杰 , 宋长勇 , 邓雪翔 , 王忠密 , 李国臣 , 刘宝银 , 牛茂斐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CO2传热检测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CO2螺旋盘管换热性能检测装置及其方法,包括CO2气瓶、流体蓄能稳压系统、高温水浴换热器、低温水浴换热器、地热水模拟系统、盘管对流传热测试装置、低压回收罐;CO2气瓶输出端与流体蓄能稳压系统连接,流体蓄能稳压系统输出端并联有高温水浴换热器和低温水浴换热器,高温、低温水浴换热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盘管对流传热测试装置的盘管输入端连接,盘管对流传热测试装置内腔并接有地热水模拟系统,盘管对流传热测试装置的盘管输出端和低压回收罐连接;该装置实现了高压液态CO2的稳压输出、CO2的恒压差快速流动控制,能够实现地热水与CO2的盘管换热模拟实验,有助于地热利用、碳利用和碳减排的一体化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5126466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210949894.3
申请日:2022-08-09
Applicant: 山东科技大学
IPC: E21B43/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力压裂增渗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惯性蓄压升幅式脉冲装置,包括入口、壳体、上游惯性轮组、上游弹性腔、截流轮、下游弹性腔、下游惯性轮组、出口;其中壳体中部设置截流轮,截流轮的一侧与上游惯性轮组连通,截流轮与上游惯性轮组之间设置上游弹性腔,上游惯性轮组的输入端与入口连通;截流轮的另一侧与下游惯性轮组连通,截流轮与下游惯性轮组之间设置下游弹性腔,下游惯性轮组的输出端与出口连通;该装置通过上下游惯性轮组惯性能对流动能量的储存和释放,显著增加了压力波动幅值,扩大了水力脉冲的作用范围,提高水力脉冲的造缝、解堵和增渗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446839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342961.X
申请日:2023-03-31
Applicant: 山东科技大学
IPC: E21B43/267 , E21B4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树状分叉裂隙非均布压裂支撑剂运移试验方法,包括主要由注入组件、裂隙组件和固定组件组成的试验装置,所述注入组件用于将带有支撑剂的压裂液注入到裂隙组件内,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实现裂隙组件的支撑固定和载荷的施加;还包括以下步骤:S1:试验准备;S2:载荷施加;S3:进行压裂;S4:重复试验。在裂隙组件内形成有主裂隙、上裂隙和下裂隙,且上裂隙和下裂隙均与主裂隙连通形成树杈状,从而能实现树状分叉裂隙的压裂试验,从而能真实地模拟在树状分叉裂隙中的运移情况,为体积压裂中如何选择合适的支撑剂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6381195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336619.9
申请日:2023-03-31
Applicant: 山东科技大学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力加砂压裂后岩体卸荷裂隙滑移试验方法,包括主要由注入组件、裂隙组件和固定组件组成的试验装置,所述注入组件用于将带有支撑剂的液体注入到裂隙组件内,所述裂隙组件用于模拟带有裂隙的岩体在注入液体后的反应,所述固定组件不仅能实现裂隙组件的支撑固定和载荷的施加,还包括以下试验步骤:S1:试验准备;S2:载荷施加;S3:进行压裂;S4:压裂后卸压;S5:改变固定组件内施加法向载荷的刚度后重复压裂。能通过试验装置模拟水力加砂形成裂隙后,在开挖诱导裂隙出现法向载荷降低时,带有支撑剂的裂隙出现滑移失稳的过程,为在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在岩层水力压裂后,在进一步开采时,煤层出现的应力‑应变变化提供试验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5628035A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211269787.2
申请日:2022-10-18
Applicant: 山东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增压蓄能节能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活塞阀门组合式气体蓄能增压装置及其方法,包括入口、溢流阀、单向阀、气塞增压模块、惯性轮组、壳体、高通低闭阀、出口;壳体前部的入口中部设置缓压槽腔,入口出口部与单向阀连接,单向阀前部与溢流阀输入端连通,溢流阀输出端与壳体外侧连通;单向阀后部与气塞增压模块连接,气塞增压模块后端与输出管前端连通,输出管上安装惯性轮组,输出管后端与高通低闭阀连接,高通低闭阀后端与壳体后部的出口相连接;该装置以泵压与井下环境压力的压差为动力,驱动变面积活塞进行流体增压,通过高压气体进行高压蓄能,大幅提高了单次脉冲幅值和作用时间,显著增加了高压脉冲波的致裂及增渗增透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434640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1036563.7
申请日:2022-08-29
Applicant: 山东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射流破岩节能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双涡流式高温差射流破岩装置及方法,包括一级涡流管、二级涡流管、一级高温流体通道、二级高温流体出口、喷射钻头、低温流体出口和壳体;壳体的前部设置一级涡流管,一级涡流管低温流体输出端与二级涡流管连通,一级涡流管还与一级高温流体通道连通,二级涡流管的输出端设置二级高温流体出口和低温流体出口,一级高温流体通道与二级高温流体出口连通,二级高温流体出口和低温流体出口与喷射钻头连通;该装置通过两级涡流管的高低温分流作用的叠加,使超临界二氧化碳射流的温差同压力下达5倍以上,利用交变温度应力和冲击压力的耦合作用,实现了高效的破岩效果,节能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15031044B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210885055.X
申请日:2022-07-26
Applicant: 山东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液压溢流阀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通闭压力可调式溢流阀,包括入口、阀芯、三爪磁体固定环、下磁体、回位弹簧、三爪反推固定环、外壳和环形限位螺母;外壳前部的入口与阀芯卡槽式连接,阀芯上套装有下磁体,下磁体一侧设置有三爪磁体固定环,阀芯从三爪磁体固定环中穿过,三爪磁体固定环中装有上磁体,阀芯的后部从三爪反推固定环中穿过,三爪反推固定环的前侧设置回位弹簧,回位弹簧为阀芯提供反弹力,阀芯后端与环形限位螺母螺纹式连接;该装置实现了溢流阀门安全压力和最小阀门泄流压差的精确控制,从而达到了对大体积容器充分泄压的目标,避免了泄压不充分、压力过高的安全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16398107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342972.8
申请日:2023-03-31
Applicant: 山东科技大学
IPC: E21B43/267 , E21B4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压裂液密度控制支撑剂定向运动试验方法,包括主要由注入组件、裂隙组件和固定组件组成的试验装置,所述注入组件用于将带有支撑剂的压裂液注入到裂隙组件内,所述固定组件不仅能实现裂隙组件的支撑固定,还能调整裂隙组件的倾斜角度;还包括以下步骤:S1:试验准备;S2:载荷施加;S3:进行一次压裂;S4:完成第一次压裂;S5:二次压裂;S6:重复试验。通过试验能得到变压裂液密度控制支撑剂定向运动规律,为实际生产中指导支撑剂重复使用从而达到对目标储层分区域分阶段裂隙支撑起到指导作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