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区矿压立体化监测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294061A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11525165.7

    申请日:2021-12-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区矿压立体化监测方法,涉及矿山监测技术领域。该方法综合利用多种监测手段,对采区的矿压显现进行立体化监测,综合配置监测装置,并选择适当的监测方法,保证各个监测数据的协调性,并确定工作面支架压力、巷道顶板离层量、巷道锚索轴力、工作面顶板钻孔窥视图像、工作面底板充填压力、工作面底板应力、工作面底板位移量、工作面底板声波测试、巷道顶底板移进量、巷道两帮移进量、巷道档矸压力和巷道单体支柱压力,从而实现对采区的综合监测,分析详细的矿压监测数据,确定采区围岩的矿压显现规律,该方法还能够准确的确定采区工作面顶底板和巷道围岩的应力、变形数据,从而为巷道的支护设计提供指导。

    一种模块化制浆充填站的安装及制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26010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741900.7

    申请日:2020-07-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块化制浆充填站的安装及制浆方法,涉及制造混合料的设备总体布置技术领域,解决了制浆站转场工序复杂,占地面积大,以及配比精度不足的技术问题。制浆充填站由定量给料模块、搅拌制浆模块、充填管路模块和电控系统组成,简化了制浆充填站的安装过程,尤其是粉料仓和转子秤固定安装,搅拌制浆模块整体可以方便的安装在定量给料模块的下方,充填管路模块和电控系统可以设置在地面上;该制浆充填站还可以设置多个定量给料模块,完成混合物料的配比制浆。利用该充填站制浆配比精度得到了提高,并且可以实现自动连续制浆,物料和浆液均沿竖直方向流转所以故障率低。另外该方法还具有充填站转场方便,制浆精度稳定,维护量小等优点。

    一种定向钻孔注浆浆液扩散的模拟试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0180995U

    公开(公告)日:2020-03-24

    申请号:CN201920570270.4

    申请日:2019-04-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定向钻孔注浆浆液扩散的模拟试验系统,属于矿井水害注浆治理的技术领域。其包括注浆实验台、分支孔裂隙模拟系统、控制系统、注浆系统及实时监测系统,通过在实验台本体上磁力吸附分支孔裂隙模具,通过旋转轴旋转可使实验台本体实现多角度的变换,从而实现不同的分支孔裂隙。本实用新型可预制定向钻探中不同分支孔布设和孔距下的岩体裂隙,可实现定向钻孔中不同角度分支孔下的浆液扩散规律(如水平裂隙和垂直裂隙),可模拟分支孔下不同裂隙类型、粗糙度、裂隙开度,注浆压力、浆液浓度下的浆液扩散规律的研究,可实现分支钻孔中浆液扩散路径及范围的可视化效果,为直观研究定向钻孔注浆浆液扩散影响因素和规律提供保障。

    一种基于超声波的水泥浆液结石率精准测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5525635U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20781226.5

    申请日:2021-04-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声波的水泥浆液结石率精准测量装置,该测量装置包括控制系统、试验台、超声波测距仪、支撑杆、转动板、紧固装置,试验台顶部固定设置一支撑杆,支撑杆顶部与转动板转动连接,转动板底面安装一超声波测距仪,支撑杆上部固定设置一紧固装置,紧固装置包括碟形螺栓、夹紧环、连接杆,连接杆两端分别与支撑杆、夹紧环固定连接,夹紧环外侧面设置一碟形螺栓,夹紧环与碟形螺栓螺栓连接。本发明通过搅拌器搅拌配置好的水泥浆液,可以使水泥与水充分混合,提高结实率的测量精度;本发明利用超声波测距仪时间差测距法原理,测量水面和结石体顶面之间的距离,测量精度高,避免了人工测量误差。

    一种矿用钢丝绳绞车自动喷雾注油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5522844U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20570116.4

    申请日:2021-03-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矿用钢丝绳绞车自动喷雾注油装置,包括油箱,所述油箱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注油口,所述油箱底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输油管,所述输油管上固定安装有防爆电磁阀,所述输油管上固定安装有注油管,所述注油管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油液雾化喷头,所述油液雾化喷头上套设有喷头喷雾罩,所述油箱上固定安装有电控机构。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随绞车的启动而自启动,通过电气控制机构控制油液的开关,灵敏度高,不再需要手动开启和关闭,节省了工作人员的时间,该装置具有可重复注油利用、通用性强的特点,避免了传统油管注油效率低下和油液浪费的现象。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