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19333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406945.3
申请日:2024-10-10
Applicant: 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兖矿能源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IPC: C08F110/14 , C08F4/643
Abstract: 一种高分子量聚线性α‑烯烃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以金属茂化合物来提供有效的金属活性中心,以烷基铝为清除剂去除催化体系的内部杂质,并以有机硼化物作为阴离子催化环境的辅助剂,制备得到的聚线性α‑烯烃的分子量分布指数PDI为2.0~2.9,分子量范围为17000~23000g/mol。上述均使得该制备过程的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且所制备的产品具有分子量分布窄,分子量较高且产品适用性和适用范围较广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854357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118631.3
申请日:2024-08-15
Applicant: 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兖矿能源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IPC: C25B11/091 , C25B1/23 , C25B11/052
Abstract: 一种电催化CO2还原制CO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包括Fe和M,其中,M为Bi、Ga、In、Te及Sn中的一种或几种;Fe和M的摩尔比为1:(0.5~2);催化剂通过引入主族金属调控过渡金属Fe的电子性质以实现活性组分间的d‑p杂化效应和协同作用,显著提高CO2电化学活性和CO法拉第效率;该制备方法通过制备ZIF‑8基前驱体并焙烧得到催化剂,使得催化剂原子结构稳定,活性组分分散均匀,电催化过程稳定性好;以及具体应用中,可实现~95%的CO法拉第效率、~40mA/cm2的电流密度,且其在较宽的偏压范围内(‑0.4~‑0.9V vs.RHE)CO法拉第效率≥80%。
-
公开(公告)号:CN11942576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72782.6
申请日:2024-11-06
Applicant: 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兖矿能源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微观结构可控的沸石负载金属纳米晶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配制至少一种或多种金属盐的混合溶液,采用表面活性剂辅助氧化还原法制备金属纳米晶,并加入碱金属作为助剂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烯烃选择性;对提供的沸石前驱体进行层间膨胀与插层组装改性,包含用一种或数种溶胀剂处理,并用一种或多种含硅化合物处理经水解、热分解等步骤得到微观结构可控的含硅沸石,所得沸石浸渍、混合负载金属纳米晶得到催化剂。本发明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高比表面积,利于活性组分的分散,在催化合成气制备烯烃的反应中表现较高的费托合成催化活性与优异的烯烃选择性,具有较强抗烧结和抗积碳能力,能在较高温度下保持高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016063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118072.6
申请日:2024-08-15
Applicant: 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兖矿能源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IPC: B01J23/889 , B01J37/02 , B01J37/03 , C07C29/156 , C07C31/02
Abstract: 一种合成气直接制备C2+混合醇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利用共沉淀法制备得到含有CoAlM的金属氧化物前驱体,而后利用等体积浸渍法使上述金属氧化物前驱体复合上M1M2金属,其中,M为过渡金属元素中的至少一种,M1为碱金属元素中的至少一种,M2为碱土金属元素中的至少一种;所述CoAlMM1M2催化剂中的M1M2金属作为电子助剂存在有利于改善活性中心的物化性质和电子环境,从而影响活性组分的价态和还原程度,提高催化剂活性金属的C‑O不饱和键插入能力;且微量的M1M2金属本身和CoAlM金属相互耦合作用,促进反应产物的活化;同时该制备方法简单易行,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9346166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406604.6
申请日:2024-10-10
Applicant: 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兖矿能源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IPC: B01J31/02 , B01J35/27 , C07C2/66 , C07C2/86 , C07C15/10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化工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合成长链烷基苯的离子液体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离子液体催化剂为一种混合多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剂,其构成主要包含两种不同性质的离子液体。其中至少一种离子液体的阳离子来源于由烷基取代的胺的氢卤化物或季铵盐,另一种离子液体则为酸性离子液体。该离子液体催化剂可应用于长直链烯烃或混合烯烃原料与苯的反应来合成长链烷基苯,反应条件温和,产物转化率高且单烷基苯选择性好。该催化剂具有优良的原料兼容性和循环使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488925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411408575.7
申请日:2024-10-10
Applicant: 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兖矿能源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IPC: B01J27/051 , B01J35/54 , B01J37/10 , B01J37/08 , C07C29/156 , C07C3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oS2/MoS2复合材料及其合成方法,采用溶剂热法、室温搅拌法与水热硫化法相结合的方式制备CoS2/MoS2复合材料,该CoS2/MoS2复合材料为表面负载CoS2颗粒的棒状MoS2,创新性地构建独特的反应体系,控制晶体生长动力学过程,从而精准地控制CoS2/MoS2棒状结构的物相组成及其微观形态,不仅具有深远的科学理论价值,也具有显著的实际应用意义,而且该合成方法还具参数易于控制、产物形貌重复性好、产量大等优点,适合大规模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8988330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100664.5
申请日:2024-08-12
Applicant: 上海兖矿能源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IPC: B01J23/80 , B01J23/889 , B01J35/36 , B01J35/30 , B01J35/61 , C07C29/156
Abstract: 合成气制高碳醇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包括Fe、Cu、Zn、M和N,其中,M包括Mn、Zr、La、Al与Sr中的至少一种,N包括K、Na与Cs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活性组分中Fe、Cu、Zn和M的摩尔比为(0.01~1):2:1:(0.01~0.1),N的质量占比为0.1~2%。本发明通过调变不同活性组分的比例实现各组分之间的高效协同作用,且制备工艺简单,原料廉价易得,在催化合成气制高碳醇过程中实现CO转化率≥75%、总醇选择性≥15%、CH4选择性≤10%,C2+醇STY达到80mg.gcat‑1.h,能够提高反应活性与产物高碳醇选择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854867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1811094256.8
申请日:2018-09-19
Applicant: 上海兖矿能源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费托合成反应器的传热系统,该传热系统包括换热元件、汽包,换热元件设置在反应器内,在换热元件的上部、中部及下步均设有具有特殊结构的支撑元件,换热元件经集总管线形成的循环管道与汽包连接,循环管道上设有循环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效的解决了结构震动和应力集中等问题,避免了催化剂在反应器内局部堵塞造成的过热失活和过热结碳的问题,具有强化传热的换热元件,提高了反应热的移出和反应器的生产能力,具有换热元件设计结构及布局合理,反应热梯级回收效率高,避免反应器局部阻塞及催化剂堵塞,能够确保反应器连续稳定运行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531442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695457.4
申请日:2023-12-12
Applicant: 上海兖矿能源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Abstract: 用于异构烯烃醚化分离反应系统及其运行方法,所涉的醚化反应器包括反应器主体,反应器主体具有上部的催化反应段与下部的分离段,催化反应段的内部装填适于异构烯烃醚化的催化剂,分离段的内部设置填料和/或多层塔板,并用于对催化反应段来的未反应物料及生成醚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分离段通过冷凝器外环通路将分离得到的部分未反应物料回输至催化反应段中继续醚化反应。该醚化反应器具有反应效率高、异构烯烃转化率高、醚化物分离纯度高及反应器运行周期长的特点,且实现了单台反应器替代多台反应器串联或并联,简化工艺流程,尤其适用于费托合成产物中长链异构烯烃与正构烯烃的分离,同时也适用于催化裂化、焦化轻汽油和热裂解轻汽油的醚化。
-
公开(公告)号:CN116983992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0965447.1
申请日:2023-08-02
Applicant: 上海兖矿能源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IPC: B01J23/78 , B01J27/185 , C10G2/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铁基催化剂技术领域,尤指一种改性石墨烯负载的铁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包括以下质量含量的各组分:铁氧化物20‑60%、改性氧化石墨烯10‑80%及助剂3‑20%,所述改性氧化石墨烯采用硅改性,其中,Si含量在改性氧化石墨烯中的质量占比为2‑5%,所述助剂选自以下组成:碱金属助剂、碱土金属助剂、非金属助剂或这些助剂的组合。通过将活性组分和助剂负载在大比表面积的石墨烯载体上,有效提高了活性组分的分散性能,且通过对载体进行改性,降低了活性组分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增强了活性组分与助剂间的相互作用,提高了CO2转化率,降低了对CO和CH4的选择性,同时延长了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