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异形筒形零件分瓣铣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3496745U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022314687.X

    申请日:2020-10-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异形筒形零件分瓣铣用装置,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包括:支撑装置、夹紧装置;支撑装置为变径芯轴(1),夹紧装置包括压板I(2)、压板II(3)、紧固螺钉(4);变径芯轴为一个外径、长度匹配于内变截面筒形零件的变截面圆柱体类结构;压板I、压板II均为L形,短边高度至少为需要压紧的筒形零件边沿的高度,长边用于压紧筒形零件;压板I、压板II分别从支撑装置两端部将筒形零件通过紧固螺钉压紧固定于支撑装置。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结合机床分度头使用,能够实现一次装夹将内变截面筒形薄壁零件分瓣加工为3件带角度环形零件,突破加工瓶颈,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

    一种用于小直径轴类零件带角度沟槽铣削的加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8467928U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821056730.3

    申请日:2018-07-0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小直径轴类零件带角度沟槽铣削的加工装置,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包括支座(1)、垫块(2)、压板(3)和螺栓(4);装夹过程中,零件(5)放置于支座大柱面端的定位槽中,垫块置于支座大柱面端螺纹孔外端,压板置于垫块和零件上,将螺栓穿过压板上通槽后旋入支座上螺纹孔使压板压紧零件,实现零件的可靠夹持;铣削过程中,将支座小柱面端与机床分度头部分连接,通过分度头部分角度计算和调整实现零件带角度沟槽的铣削加工。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摆脱了沟槽角度对机床可旋转工作台的需求,实现了其在带分度头的立式铣床上的铣削加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适用广泛、加工质量稳定、效率高、安全性好。

    一种可调式内型腔定位的万向铣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3496746U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022314761.8

    申请日:2020-10-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调式内型腔定位的万向铣用装置,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包括:可调芯轴(1)、定位板(2)、环形定位键(3)、定位销(4)、锁紧螺母(5);可调芯轴用于对零件起稳定支撑作用,为台阶圆柱结构;定位板为圆形板类结构,用于固定零件;环形定位键有2件,为带角度圆弧形键类结构,用于与定位销配合对零件周向定位;定位销为圆柱销类结构;锁紧螺母用于与定位板配合将零件轴向固定。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调整环形定位键的安装位置,实现多种角度复杂内型腔结构类零件的集成装夹,一方面,可以提高装夹可靠性,同时,可以提高零件外形的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

    一种万用可调式偏心零件内孔车削加工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3496508U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022314765.6

    申请日:2020-10-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万用可调式偏心零件内孔车削加工的装置,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包括:芯轴(1)、定位板(2)、定位螺钉(4)、紧固螺钉(3);芯轴用于对异形零件起稳定支撑作用,为异形内轮廓、变截面圆柱体类结构;其内轮廓与零件外形匹配,用于定位零件,使被加工内孔中心与机床回转中心重合;端面一侧设有内台阶槽;台阶外圆柱面开有两处平面台阶,其上开有用于通过紧固螺钉紧固零件的螺纹孔;定位板为板类结构;定位板通过定位螺钉安装于芯轴台阶槽内,零件置于芯轴异形腔内,顶紧定位板后,通过紧固螺钉紧固。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零件的快速装夹、精确定位,可以缩短加工准备时间,提高加工效率,可靠保证产品质量。

    一种分体式消隙齿轮
    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9282358U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223067278.X

    申请日:2022-11-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传动机构设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分体式消隙齿轮,包括第一齿体、第二齿体以及回弹装置;第一齿体与第二齿体转动连接;第一齿体内部设有第一空槽,第二齿体内部设有第二空槽;第一空槽与第二空槽之间设有回弹装置,回弹装置用于在形变后为第一齿体与第二齿体提供驱动两者交错转动的弹性旋转力,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分体式结构,并在第一齿体与第二齿体之间设置回弹装置,回弹装置形变后能够为第一齿体与第二齿体提供弹性旋转力,当第一轮齿或第二轮齿因摩擦出现磨损间隙时,该弹性旋转力能够驱动第一齿体和第二齿体发生相对转动,通过转动填补该磨损间隙,使齿轮继续紧密啮合,防止传动空回问题的出现。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