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996807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593770.6
申请日:2022-05-27
Applicant: 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是一种基于离散元的急倾斜煤层开采受扰动岩体分带判别方法,用于对急倾斜煤层开采时,对上覆不同程度的受扰动岩体进行分带,并准确圈定出各带的范围。该方法是采用如下步骤实现的:S1:确定离散元软件建立模型的范围;S2:确定受扰动岩体的区域范围;S3:划分水平层扰动区、倾斜层扰动区;S4:根据变异系数确定水平层扰动区中的垮落带、裂缝‑整体移动带;S5:根据变异系数确定倾斜层扰动区中的垮落带、裂缝‑整体移动带;S6:合并,得到垮落带、裂缝‑整体移动带的区域范围。本发明对急倾斜煤层开采受扰动岩体进行分带判别,能够更好地解决急倾斜煤层开采过程中上覆受扰动岩体两带发育高度及分布范围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461539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741914.7
申请日:2024-06-07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衡水道一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 西安黄河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淤地坝卧管机械式自动开闭盖板,涉及水土保持工程淤地坝技术领域。包括盖板本体,所述盖板本体盖设于卧管的放水孔上,所述盖板本体上设有与放水孔相对应的通孔,所述盖板本体的外露端位于所述通孔的外侧布设有多个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上安装有止水盖,所述盖板本体的内侧通过支撑梁连接有弹簧垫板,所述弹簧垫板与所述止水盖之间连接有自动开闭组件。本发明的盖板可以代替传统混凝土塞对放水孔处的进水进行控制,通过控制盖板本体上止水盖的自动开闭来控制放水流量,采用此机械式结构,具有无需人为手工操作、不用电力能源驱动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961617A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310015836.8
申请日:2023-01-04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E02D5/7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性能耗能锚杆装置,包括第一钢绞线、锚具、锚垫板、第二钢绞线、弹簧压缩套筒、可预设位移的自锁件、EPS板;所述第一钢绞线和所述第二钢绞线的顶端依次穿过所述弹簧压缩套筒、EPS板、锚垫板并由千斤顶进行张拉施加预应力后锚固在所述锚具上,所述所述第一钢绞线和所述第二钢绞线的另一端伸入预设孔洞并通过注浆固定;所述可预设位移的自锁件连接在所述第一钢绞线上,所述EPS板连接在所述弹簧压缩套筒与所述锚垫板之间。本发明在强震发生时能够消耗大量地震能量,使边坡在地震过程中始终保持稳定,不受地震作用发生滑坡或崩塌等次生灾害,对处于地震带上的边坡能够有效地增强其稳定性与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463842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010245915.4
申请日:2020-03-31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nventor: 贾穗子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矩形截面柱及其的使用方法,其中,组合矩形截面柱包括带U形翼钢管混凝土核心柱、四个L形截面长木单元和多个竹胶板,带U形翼钢管混凝土核心柱包括钢管混凝土核心柱和四个U形翼T形钢板,U形翼T形钢板的腹板固定在钢管混凝土核心柱的侧面上,翼板的折边分别位于腹板的两侧,两两相邻的U形翼T形钢板之间的空区形成咬合安装区;四个L形截面长木单元由多个小短木采用第一竹销钉和乳胶拼接加工而成;四个L形截面长木单元分别嵌设四个咬合安装区中,多个竹胶板采用第二竹销钉和第二结构胶分别固定在组合柱的侧面上。本发明的组合矩形梁能够有效地对小截面木材和竹资源进行回收利用,结构简单可靠、应用范围广且环保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463836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010245955.9
申请日:2020-03-31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nventor: 贾穗子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工形梁及其的制作方法,其中组合工形梁包括长木单元、第一竹胶板、多个第一销钉、带翼钢筋架、第二竹胶板、第三竹胶板和多个套箍,长木单元中的左长木单元和右长木单元均由多个小短木交错叠层拼接而成;第一竹胶板位于左长木单元和右长木单元之间且采用第一胶粘结固定;多个第一销钉均沿左右方向贯穿嵌入组合体中;带翼钢筋架与长木单元之间及第一竹胶板之间的连接界面采用第三胶粘结固定;第二竹胶板和第三竹胶板分别对应地固定在工形梁基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多个套箍套设在工形梁结构的外周面上。本发明的组合工形梁能够有效地对小截面木材和竹资源进行回收利用,提高钢筋使用量,结构简单可靠、应用范围广且环保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463835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010244262.8
申请日:2020-03-31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nventor: 贾穗子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工形梁及其制作方法,其中组合工形梁包括轻钢、长木单元、多个第一销钉、竹胶板和多个套箍,轻钢包括腹板、上翼缘和下翼缘;长木单元中的左长木单元和右长木单元均由多个小短木交错叠层拼装而成,左长木单元和右长木单元分别嵌固在轻钢的左咬合腔和右咬合腔中;多个第一销钉的外周面上涂刷第二胶后均沿左右方向贯穿嵌入工形梁基件的左长木单元、腹板以及右长木单元中;竹胶板中的上竹胶板和下竹胶板分别对应地固定工形梁基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从而形成工形梁结构;多个套箍套设在工形梁结构的外周面上。本发明的组合工形梁能够有效地对小截面木材和竹资源进行回收利用,结构简单可靠、应用范围广且环保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944394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07396.9
申请日:2024-10-25
Applicant: 黑龙江省水利水电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G06Q10/0639 , G06Q5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质量内外业协同管理系统,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外业现场施工数据采集端、外业数据管理单元、内业技术合规性审核PC端以及业务数据库;外业现场施工数据采集端,用于采集外业现场的视频数据及施工数据并进行处理,存入业务数据库;外业数据管理单元,用于通过待填报附件信息从业务数据库中抽取所需数据,对表单进行自动填报并将待审批的电子表单发送至内业技术合规性审核PC端;内业技术合规性审核PC端,用于根据审批流程将待审批的电子表单传送给相应人员进行审批,完成质量评定。本发明可以加强内外业的沟通联系,使内业对工程整体进行高效监督,对施工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4755681B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110024481.X
申请日:2021-01-08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InSAR多点联合解算的采空区地表残余变形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定单一地质条件的矿区作为研究区,并收集研究区的资料数据和InSAR数据;根据资料数据和InSAR数据,确定研究区的煤层开采情况;根据煤层开采情况,选取多个停采时间不同的待研究工作面;在待研究工作面上布置测点;按照待研究工作面上布置的测点对InSAR数据进行提取,得到测点数据;根据测点数据和测点的位置,得到采空区地表残余变形过程中的剖面累计下沉情况。该方法通过矿区待研究工作面空间向时间转化的方式,可获取矿区或待研究工作面连续监测时间较长的地表沉降数据,且具有对InSAR数据观测时长要求低、数据处理结果可靠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670762B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1910926278.4
申请日:2019-09-27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轻钢边框‑钢索撑‑小径材拼板‑复合板面层一字形截面组合墙体及作法,属于建筑节能抗震技术领域。轻钢边框中轻钢柱为竖向承重构件,梁柱采用C型钢、U型钢或矩形钢管,梁柱节点焊接。预应力钢索撑斜向交叉布置,与轻钢框架形成轻钢边框预应力柔性支撑桁架结构;小径材拼板起围护作用兼做免拆模板,与轻钢边框连接形成空腔,在空腔中填充发泡聚苯颗粒轻质混凝土,形成保温层;减轻了结构自重,实现轻钢与小径木材的优势组合,使得墙体具有传统建筑风格且抗震性能得到提升。为了保证墙体平整、牢固、美观,复合面层板贴于小径材拼板外侧,形成轻钢边框‑钢索撑‑小径材拼板‑复合板面层一字形截面组合墙体。
-
公开(公告)号:CN115392067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0845331.X
申请日:2022-07-19
Applicant: 中煤地质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G06F30/23 , G06F111/04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基于FLAC3D的采动覆岩离层模拟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得研究区的岩层底板高程数据;建立三维工程地质模型;在FLAC3D中确定针对工程地质模型的本构模型、屈服准则、边界条件及计算参数;在工程地质模型中,确定彼此相邻的第一网格组和第二网格组,第一网格组对应于上岩层,第二网格组对应于下岩层,并且上岩层的刚度大于下岩层的刚度;分离第一网格组和第二网格组之间共用的一个或多个节点并且填充界面单元;以及在工程地质模型中采用分步开采的方法进行采动覆岩离层模拟。以此方式,能够在采场上覆岩层中的软硬岩层分界面处实现非连续变形,从而模拟离层空间的产生和发育过程,同时在其他岩层之间保持连续协调变形。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