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牵引力公铁两用牵引车及铁路牵引车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67829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145273.0

    申请日:2023-0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牵引力公铁两用牵引车及铁路牵引车列方法,涉及公铁两用牵引车技术领域;牵引车包括底盘、前导向装置、前胶轮驱动装置、后导向装置、配重装置、牵引装置;前胶轮驱动装置连接在车体前部,前胶轮驱动装置包括伸缩驱动装置和与伸缩驱动装置连接的胶轮;通过伸缩驱动装置带动胶轮下降和上升;在链条传动组件的驱动下调整配重块组件在车体上的位置;本发明通过调整配重位置和调节后导向轮承载力来增大公铁两用牵引车的持续牵引力;起动时胶轮下降,轮胎和胶轮共同为车列提供起动牵引力;运行后上升收回胶轮,通过轮胎为车列提供持续牵引力;本发明牵引车牵引力提供更为合理,解决了现有公铁两用牵引车通用性差的问题。

    一种台体通用多点位、超大吨位加载测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990140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0951081.2

    申请日:2023-07-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台体通用多点位、超大吨位加载测试装置,属于台体加载技术领域;包括待加载台体、加载试验机构,加载试验机构包括组合承压盘、小承压盘、油缸、油缸支撑座,油缸支撑座固定设置于基台中心处的加载过孔处,油缸固定设置于油缸支撑座的上端,油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上并且在活塞杆端部通过一根竖直的拉杆与组合承压盘相连接,组合承压盘包括中心处的一个十字梁以及外侧的四个斜梁,十字梁与油缸的活塞杆相固定连接,在每个斜梁的外侧一端下部固定设置有一个小承压盘,小承压盘包括中心处一个内侧固定梁以及外侧的三个外侧加载梁,内侧固定梁与斜梁相固定连接;解决了目前针对需进行多点位加载的承载台体加载时同步性不好的问题。

    公铁两用车的驱动导向机构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976970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297843.2

    申请日:2021-03-19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公铁两用车的驱动导向机构,属于公铁两用车技术领域;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公铁两用车单一的驱动力来源、铁路牵引能力无法进一步提高、前胶轮动力浪费的问题;技术方案为,包括导向钢轮、回转支架和导向油缸,导向油缸的一端与回转支架相连接,另一端与公铁两用车的底盘相连接,回转支架远离导向油缸的一端与底盘相铰接,导向钢轮的转轴与回转支架相连接,回转支架上设置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上设置有摩擦轮,用于与前胶轮接触,第一转轴通过传动装置与导向钢轮的转轴相连接;技术效果为,合理利用了前胶轮的动力,丰富了驱动力来源,提高了铁路的牵引能力,缩短了铁路制动距离。

    一种公铁两用车的驱动导向机构

    公开(公告)号:CN215153738U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120568414.X

    申请日:2021-03-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公铁两用车的驱动导向机构,属于公铁两用车技术领域;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公铁两用车单一的驱动力来源、铁路牵引能力无法进一步提高、前胶轮动力浪费的问题;技术方案为,包括导向钢轮、回转支架和导向油缸,导向油缸的一端与回转支架相连接,另一端与公铁两用车的底盘相连接,回转支架远离导向油缸的一端与底盘相铰接,导向钢轮的转轴与回转支架相连接,回转支架上设置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上设置有摩擦轮,用于与前胶轮接触,第一转轴通过传动装置与导向钢轮的转轴相连接;技术效果为,合理利用了前胶轮的动力,丰富了驱动力来源,提高了铁路的牵引能力,缩短了铁路制动距离。

    一种公铁两用车的导向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5153737U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120559824.8

    申请日:2021-03-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公铁两用车的导向装置,属于公铁两用车技术领域;目的是解决公铁两用车的导向装置结构复杂、重量大以及在通过弯轨和道岔时公铁两用车容易脱轨的问题;技术方案为,导向装置包括导向油缸、导向支架、导向钢轮、设置在导向钢轮后侧的导向装置,导向油缸的无杆腔连接有第一蓄能器,导向支架与纵梁相连接,导向油缸、导向钢轮、保护装置均与导向支架相连接,保护装置包括升降油缸、第二蓄能器、钢轮,升降油缸的无杆腔与第二蓄能器相连接,升降油缸通过连接支架实现钢轮的升降,并使钢轮与轨面紧贴;技术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简化了导向装置的结构、降低了重量,降低公铁两用车在通过弯轨和道岔时脱轨的风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