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399608A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811339863.6
申请日:2018-11-12
Applicant: 平顶山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机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氮多孔纳米空心碳球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向聚苯乙烯磺酸钠溶液中加入乙酸钙和碳酸钠,恒温陈化,将固体粉末干燥得到球形碳酸钙粉末;调节甲醛溶液的pH为碱性;加入三聚氰胺,回流反应;加入甲醇溶液,调节pH至酸性,继续回流反应,得到三聚氰胺树脂溶液;将F127-无水乙醇溶液与球形碳酸钙粉末混合反应;加入三聚氰胺树脂溶液,进行聚合反应,高温炭化处理产物,洗涤,干燥,即得到含氮多孔纳米空心碳球。本发明分别采用F127和CaCO3为软硬模板,制备出表面多孔的空心球状含氮碳材料,球形直径为50-80nm,粒径分布均匀,表面平均孔径为3.82nm;制备过程中采用稀HCl去除硬模版,避免使用危险物氢氟酸,减低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8925771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0978453.5
申请日:2024-07-22
Applicant: 平顶山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位点FeN6‑CoN4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合成氮化碳C3N4;第二步:取所述C3N4载体超声均匀分散到去离子水中搅拌,滴加吡咯单体,保持18‑24h,利用静电相互作用吸附单体,按照比例加入Co盐和Fe盐,持续搅拌,之后过滤,真空干燥,管式炉氮气气氛下退火保温冷却至室温,H2SO4溶液刻蚀,离心洗涤至中性、真空干燥,即得目标催化剂FeN6‑CoN4。本发明的FeN6‑CoN4双位点电催化剂,CoN4位点不仅作为氧还原活性位,同时双位点协同效应提升了氧还原催化活性,促进氧气吸附裂解机制、降低联合机制,降低H2O2,同时饱和配位结构FeN6增强了Fe位点稳定性,抑制Fe析出,解决现有不饱和Fe‑N位点因芬顿效应进一步加剧Fe位点析出,活性急剧降低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577269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654629.1
申请日:2024-05-24
Applicant: 平顶山学院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甲烷催化燃烧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催化剂技术领域,其中具体步骤包括:S1、Pd纳米颗粒的制备:S2、水相分散Pd‑CeO2双组分纳米结构的制备;S3、Pd‑CeO2/Al2O3纳米催化剂的制备;通过重复的浸渍、搅拌和焙烧的步骤使得结合能力差的活性组分在Al2O3载体脱离或掉落后,将结合差的位点重新结合活性组分,使其稳定性和催化效果提高;也使得活性组分在Al2O3载体上更加均匀且牢固地分散,提高催化剂的活性位点数量和分散性,从而增强其催化活性;多次焙烧形成更稳定的化学键合,使得活性组分与载体之间的结合更加紧密,提高催化剂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在反应过程中减少活性组分的流失。
-
公开(公告)号:CN115845899B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211536490.8
申请日:2022-12-02
Applicant: 平顶山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催化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催化1,3‑丁二烯双羰基化合成己二酸甲酯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通过植酸、氮化碳和钯盐制得可催化1,3‑丁二烯双羰基化合成己二酸甲酯的催化剂,不仅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使得1,3‑丁二烯的转化率最高为95.0%,己二酸甲酯的选择性最大为99.1%,而且有效克服了1,3‑丁二烯以直接氢氰化法制备己二腈时使用剧毒的氢氰酸原料和不稳定的催化剂的问题。本发明以花生壳、玉米壳和瓜子壳等工业副产物制备植酸,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艺成本,且整个制备过程原料经济、步骤简单、绿色环保,具有应用和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8126671A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711456775.X
申请日:2017-12-28
Applicant: 平顶山学院
IPC: B01J20/24 , B01J20/30 , C02F1/28 , B01J20/28 , C02F101/20 , C02F10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载型壳聚糖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以壳聚糖为原料,对壳聚糖进行热处理改性得到纳米含氮碳球,再以改性壳聚糖为载体负载壳聚糖粉末,制备负载型壳聚糖纳米吸附剂,与现有技术相比,制备的负载壳聚糖吸附剂载体和吸附剂均来自壳聚糖,材料相容性好,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简单,对环境友好,负载吸附剂比表面积大,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在染料废水和重金属废水吸附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507548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747545.4
申请日:2023-12-19
Applicant: 平顶山学院
IPC: B32B33/00 , B32B7/12 , B32B5/02 , B32B27/38 , B32B27/30 , B32B27/40 , B32B27/42 , B32B27/12 , B32B15/02 , B32B15/092 , B32B15/095 , B32B15/098 , B32B15/08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金属板的防腐涂层结构,属于金属板防腐技术领域。包括金属板体;内防腐层,金属板体上固定涂布设有内防腐层;粘接层,内防腐层上固定涂布有粘接层;保护层,粘接层上固定粘接设有保护层;外防腐层,保护层上固定涂布设有外防腐层,通过内防腐层和外防腐层双重防腐,并且保护层提高抗划伤性能,避免刮蹭和碰撞对内防腐层的损伤,并且在外防腐层损伤后能够进行修补,提高外防腐层寿命,从而提高整体防腐效用时间,对金属板体的防腐时间更加持久,提高金属板体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6944091A
公开(公告)日:2017-07-14
申请号:CN201710197073.8
申请日:2017-03-29
Applicant: 平顶山学院
IPC: B01J23/889 , C02F1/30 , C02F103/30 , C02F101/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37 , B01J23/8892 , B01J23/002 , C02F1/30 , C02F2101/308 , C02F2101/38 , C02F2103/30 , C02F2305/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催化剂Cu‑CuO‑MnO2的制备方法,属于光催化剂技术领域,具体按照如下步骤实施:以铜箔为基体,打磨、清洗后,浸入碱性溶液中进行反应,反应40~60min,得到Cu‑Cu(OH)2,所述碱性溶液由10mol/LNaOH溶液、1mol/LNa2S2O8、25%氨水、水按照一定体积比混合而成;将制得的催化剂置于0.02~0.05mol/L KMnO4溶液中进行水热反应,110~130℃水热反应3~5h,反应产物清洗、干燥后,240~350℃高温焙烧2~4h,得到光催化剂。该光催化剂在可见光下对印染废水有较强的光降解能力,经性能测试,对水中亚甲基蓝的去除率高达98.9%,5次循环使用降解率下降不超过1.5%。
-
公开(公告)号:CN119571330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651988.8
申请日:2024-11-19
Applicant: 平顶山学院
IPC: C23F1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辽藁本根茎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金属材料防护技术领域,为了确定辽藁本根茎提取物是否能够作为金属缓蚀剂。利用以下步骤制备得到辽藁本根茎提取物:步骤1:将辽藁本根茎粉碎,烘干;步骤2:将烘干后的辽藁本根茎粉末加入容器中,并向容器中加入乙醇溶液,加热回流10h,冷却至室温后减压抽滤,得到提取液;步骤3:将提取液旋转蒸发,浓缩后的提取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加入等量的石油醚,重复萃取;步骤4:将萃取得到的水相烘干,向烘干后的固体中加入蒸馏水,装入离心管重复离心,减压抽滤后,利用针式过滤器过滤,将过滤后的溶液放入烘箱中烘干,得到RELS粉末。制备得到的辽藁本根茎提取物对Q235碳钢的缓蚀效果较好。
-
公开(公告)号:CN116354397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343915.1
申请日:2023-04-03
Applicant: 平顶山学院
IPC: C01G39/06 , C10M125/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oS2的剥层方法及其应用,属于功能材料技术领域。所述MoS2的剥层方法步骤包括:首先将MoS2进行先热后冷的温变处理,然后将温变处理后的MoS2利用液相法进行剥离,最终得到剥层MoS2。本发明通过液相温变法和液相剥离法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得到少层MoS2,该方法剥离效果高、剥离成本低、操作步骤简单,得到的MoS2在润滑油中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845899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536490.8
申请日:2022-12-02
Applicant: 平顶山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催化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催化1,3‑丁二烯双羰基化合成己二酸甲酯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通过植酸、氮化碳和钯盐制得可催化1,3‑丁二烯双羰基化合成己二酸甲酯的催化剂,不仅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使得1,3‑丁二烯的转化率最高为95.0%,己二酸甲酯的选择性最大为99.1%,而且有效克服了1,3‑丁二烯以直接氢氰化法制备己二腈时使用剧毒的氢氰酸原料和不稳定的催化剂的问题。本发明以花生壳、玉米壳和瓜子壳等工业副产物制备植酸,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艺成本,且整个制备过程原料经济、步骤简单、绿色环保,具有应用和推广价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