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单细胞转移器及其构成的转移枪

    公开(公告)号:CN112300896A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11246448.3

    申请日:2020-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单细胞转移器,包括微流控芯片本体,所述微流控芯片本体内设有主微流道、副微流道、培养液腔、废液腔和用于检测从主微流道流出的单细胞的数量的电极,所述电极设于设于主微流道上,所述培养液腔通过副微流道与主微流道连通,所述废液腔与主微流道连通;所述副微流道的一端设有用于卡住单个细胞的捕获槽;所述培养液腔和废液腔上分别开有液口和出口,所述液口和出口上均与动力装置连接。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单细胞转移器构成的转移枪。本发明操作简单,每次实验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即可完成;并且单次实验中可获得一个至多个单细胞,细胞利用率高,以及不需要对细胞进行特殊操作,不会影响细胞的活性。

    一种基于光致导电电极板的微电铸装置及其微电铸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16696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1910225160.9

    申请日:2019-03-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致导电电极板的微电铸装置,包括供电电源、与所述供电电源电连接的第一电极板、与所述供电电源电连接的第二电极板、位于所述第二电极板表面靠近所述第一电极板一侧的光致导电层、用于实现电铸反应的电铸液以及用于照射所述第二电极板的光源。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基于微电铸装置的微电铸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光致导电电极板的微电铸装置,利用光致导电层受光照导电的特性,通过控制光源的形状及面积来控制电铸呈的面积及形状,省去了传统电铸加工的掩膜的制作,简化了加工过程,节约了生产成本。

    一种基于光致导电电极板的电化学加工装置及其电化学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00435B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1910225163.2

    申请日:2019-03-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致导电电极板的电化学加工装置,包括供电电源、电解液、与所述供电电源电连接的待加工工件、与所述供电电源电连接的电极板、位于所述电极板表面靠近所述待加工工件一侧的光致导电层、用于照射电极板的光照系统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光照系统的控制机构。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基于所述电化学加工装置的电化学加工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光致导电电极板的电化学加工装置,利用光致导电层受光照导电的特性,通过控制光源的形状及面积来控制电化学加工的面积及形状,省去了传统电化学加工的掩膜或电极板的制作,简化了加工立体微阵列结构的过程,节约了生产成本。

    新型微粒计数器及微粒计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67860A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910799116.9

    申请日:2019-08-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微粒计数器,包括传输管、电感线圈、供电电路、阻抗检测电路及计数控制器;电感线圈绕制于传输管上以构成空心的电感元件;供电电路用于为电感元件供电;阻抗检测电路用于实时检查电感元件的阻抗信号,其中,将传输介质通入传输管时,阻抗检测电路实时采集的阻抗信号为第一阻抗信号,将微粒与传输介质混合以使微粒随传输介质一同通入传输管时,阻抗检测电路实时采集的阻抗信号为第二阻抗信号;计数控制器用于将第一阻抗信号与第二阻抗信号进行比对,生成脉冲变化信号,根据脉冲变化信号计算微粒数量及识别微粒类型。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微粒计数方法。采用本发明,可实现微粒的自动化计数与识别,计数准确,操作简便。

    一种新型细胞计数与识别设备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628593A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910876646.9

    申请日:2019-09-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新型细胞计数与识别设备,包括毛细管、容纳腔、接头、探针、连接管以及顶盖,毛细管和容纳腔侧部相连并共同插入至接头端部,接头中心轴向设有中心连接通道伸入容纳腔内部以及接头内部还设有旁路连接通道与毛细管通连,探针的检测端穿入中心连接通道内并与旁路连接通道相对,连接管内部设有设备安装腔并安装有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和探针另一端电连接;溶液经毛细管进入至旁路连接通道后,溶液与探针的检测端接触后并产生电信号,再进入至中心连接通道并最终流入至容纳腔。相对现有技术,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结构紧凑、操作简易且成本较低等优点,可有效提高溶液粒子检测便捷性以及检测精度以及降低使用成本。

    一种基于光致导电电极板的微电铸装置及其微电铸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16696A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910225160.9

    申请日:2019-03-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致导电电极板的微电铸装置,包括供电电源、与所述供电电源电连接的第一电极板、与所述供电电源电连接的第二电极板、位于所述第二电极板表面靠近所述第一电极板一侧的光致导电层、用于实现电铸反应的电铸液以及用于照射所述第二电极板的光源。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基于微电铸装置的微电铸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光致导电电极板的微电铸装置,利用光致导电层受光照导电的特性,通过控制光源的形状及面积来控制电铸呈的面积及形状,省去了传统电铸加工的掩膜的制作,简化了加工过程,节约了生产成本。

    一种基于光致导电电极板的电化学加工装置及其电化学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00435A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910225163.2

    申请日:2019-03-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致导电电极板的电化学加工装置,包括供电电源、电解液、与所述供电电源电连接的待加工工件、与所述供电电源电连接的电极板、位于所述电极板表面靠近所述待加工工件一侧的光致导电层、用于照射电极板的光照系统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光照系统的控制机构。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基于所述电化学加工装置的电化学加工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光致导电电极板的电化学加工装置,利用光致导电层受光照导电的特性,通过控制光源的形状及面积来控制电化学加工的面积及形状,省去了传统电化学加工的掩膜或电极板的制作,简化了加工立体微阵列结构的过程,节约了生产成本。

    一种基于光致导电电极板的电化学加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9969804U

    公开(公告)日:2020-01-21

    申请号:CN201920386837.2

    申请日:2019-03-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光致导电电极板的电化学加工装置,包括供电电源、电解液、与所述供电电源电连接的待加工工件、与所述供电电源电连接的电极板、位于所述电极板表面靠近所述待加工工件一侧的光致导电层、用于照射电极板的光照系统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光照系统的控制机构;所述光照系统发出微阵列光透过所述电极板照射在所述光致导电层的部分表面上,在所述光致导电层上形成绝缘区和导电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光致导电电极板的电化学加工装置,利用光致导电层受光照导电的特性,通过控制光源的形状及面积来控制电化学加工的面积及形状,省去了传统电化学加工的掩膜或电极板的制作,简化了加工立体微阵列结构的过程,节约了生产成本。(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便携式单细胞转移器及其构成的转移枪

    公开(公告)号:CN214142287U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022587764.9

    申请日:2020-11-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单细胞转移器,包括微流控芯片本体,所述微流控芯片本体内设有主微流道、副微流道、培养液腔、废液腔和用于检测从主微流道流出的单细胞的数量的电极,所述电极设于设于主微流道上,所述培养液腔通过副微流道与主微流道连通,所述废液腔与主微流道连通;所述副微流道的一端设有用于卡住单个细胞的捕获槽;所述培养液腔和废液腔上分别开有液口和出口,所述液口和出口上均与动力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单细胞转移器构成的转移枪。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每次实验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即可完成;并且单次实验中可获得一个至多个单细胞,细胞利用率高,以及不需要对细胞进行特殊操作,不会影响细胞的活性。

    一种新型细胞计数与识别设备

    公开(公告)号:CN211339513U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1921542389.7

    申请日:2019-09-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细胞计数与识别设备,包括毛细管、容纳腔、接头、探针、连接管以及顶盖,毛细管和容纳腔侧部相连并共同插入至接头端部,接头中心轴向设有中心连接通道伸入容纳腔内部以及接头内部还设有旁路连接通道与毛细管通连,探针的检测端穿入中心连接通道内并与旁路连接通道相对,连接管内部设有设备安装腔并安装有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和探针另一端电连接;溶液经毛细管进入至旁路连接通道后,溶液与探针的检测端接触后并产生电信号,再进入至中心连接通道并最终流入至容纳腔。相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结构紧凑、操作简易且成本较低等优点,可有效提高溶液粒子检测便捷性以及检测精度以及降低使用成本。(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