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605016B
公开(公告)日:2016-09-14
申请号:CN201310530458.3
申请日:2013-10-30
Applicant: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能质量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装置,属于供电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采集电能质量参数,根据所述电能质量参数获得矩阵M,所述矩阵M的列元素由同一时刻采集的电能质量参数的数据构成,所述矩阵M的行元素由同一种电能质量参数在不同时刻采集的数据构成;根据扰动事件波形典型异常库所存储的电能质量参数判断所述矩阵M是否为异常扰动事件波形数据,将所述异常扰动事件波形数据剔除;利用剔除后的电能质量参数对电能质量进行分析。应用本发明,可以有效降低电能异常质量数据的影响,提高获取电能质量数据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168268A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410355049.9
申请日:2014-07-24
Applicant: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威海欣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对电网模型数据安全配置和访问的电网对象访问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电网模型数据的分层划分及安全权限配置模块和访问安全控制模块;所述分层划分及安全权限配置模块实现电网模型数据的分层划分及安全权限配置;所述访问安全控制模块实现电网模型的访问安全控制。本发明通过将电网模型按照地区->子地区->厂站->电压等级按层次组织,其它电网对象,如设备、端子、量测等按照其关联关系归属到相应层级中,并将系统访问用户对数据的访问权限与这个层次结果结合,实现了将整个电网运行数据的安全访问与现行管理体系对应的、合适粒度的访问安全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4123605A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410289711.5
申请日:2014-06-25
Applicant: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网生产数据及影响因子相关关系的挖掘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需要挖掘研究对象及与其影响因子数据;2)对连续型数据离散化;3)整合数据形成多组包含研究对象及影响因子的组合;4)输入各影响因子及研究对象权重;5)构建权重效用树;6)采用模式增长方式,挖掘所有高权值组合;7)剔除不包含研究对象的高权值组合,根据最终的高权值组合集总结研究对象及其影响因子相关关系。本发明考虑了不同影响权重,通过不基于候选项集的权重效用树挖掘,兼顾算法的时间和空间效率的优化,获得高权值组合集,挖掘电网生产数据及其影响因子相关关系,从而有效掌握管理规律,提炼业务模式,辅助管理决策。
-
公开(公告)号:CN102510126B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110311255.6
申请日:2011-10-14
Applicant: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区调度自动化系统与远程监测中心的通信方法及其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地区调度自动化系统以预定周期生成本地区的监控数据文件,并将所述监控数据文件以ftp协议形式传输至远程监测中心;所述远程监测中心接收到所述监控数据文件之后,所述地区调度自动化系统向所述远程监测中心发送文件导入触发信息;所述远程监测中心接收到对应的所述文件导入触发信息之后,将所述监控数据文件导入本地的监控服务器,覆盖本地的监控服务器中保存的监控数据文件。本发明提供的地区调度自动化系统与远程监测中心的通信方法及其系统解决了不同地区用户对同一文件同时进行读写可能引起的互斥问题,能够提高通信的数据传输效率以及数据统一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508950B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110311133.7
申请日:2011-10-14
Applicant: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723 , Y02E60/76 , Y04S10/16 , Y04S40/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区调度自动化系统与远程监测诊断中心通信的方法,地区调度自动化系统生成满足特定条件的模型文件,并按照ftp形式上传至远程监测诊断中心。这样上传至远程监测诊断中心的模型文件之间消除了差异,可以实现数据交互,远程监测诊断中心可以对这些模型文件统一处理。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与上述方法对应的地区调度自动化系统,将方法与系统结合即可实现规范地区调度自动化系统与远程监测诊断中心通信方法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3258041A
公开(公告)日:2013-08-21
申请号:CN201310196859.X
申请日:2013-05-23
Applicant: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威海欣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F17/3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基于通用数据访问接口的TC57视图构建方法,包括步骤:加载TC57视图配置文件;TC57视图包括:属性节点和类型节点;根据配置文件,建立属性节点与类型节点的关联关系,以及建立类型节点间的关联关系;接收请求方发送的查询参数;根据查询参数、属性节点与类型节点的关联关系以及类型节点间的关联关系构建TC57视图节点信息;其中,节点信息包括节点的类型、节点的标识、节点路径名、节点的名称、父节点的标识;将TC57视图节点信息传送至请求方后,释放TC57视图节点信息占用的内存。本发明还出基于通用数据访问接口的TC57视图构建系统,可以提高构建TC57视图的速度,减少系统资源的占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510126A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申请号:CN201110311255.6
申请日:2011-10-14
Applicant: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区调度自动化系统与远程监测中心的通信方法及其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地区调度自动化系统以预定周期生成本地区的监控数据文件,并将所述监控数据文件以ftp协议形式传输至远程监测中心;所述远程监测中心接收到所述监控数据文件之后,所述地区调度自动化系统向所述远程监测中心发送文件导入触发信息;所述远程监测中心接收到对应的所述文件导入触发信息之后,将所述监控数据文件导入本地的监控服务器,覆盖本地的监控服务器中保存的监控数据文件。本发明提供的地区调度自动化系统与远程监测中心的通信方法及其系统解决了不同地区用户对同一文件同时进行读写可能引起的互斥问题,能够提高通信的数据传输效率以及数据统一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497022B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110420508.3
申请日:2011-12-15
Applicant: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IPC: H02J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地区电网电力设备调度与检测的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该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调度中心服务器,以及所述调度中心服务器相连的电力设备远程监测中心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中心服务器包括厂站检测单元,与所述厂站检测单元相连的数据转换单元;所述电力设备远程监测中心服务器包括与所述数据转换单元相连的接收导入单元;与所述接收导入单元相连的显示单元。采用本发明,可以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统一,免维护的方式,将不同地区级调度中心服务器的电网图形数据导入至电力设备远程监测中心服务器的系统中,实现了不同厂家,不同操作系统间的数据交换。
-
公开(公告)号:CN102508998B
公开(公告)日:2015-02-11
申请号:CN201110309912.3
申请日:2011-10-13
Applicant: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723 , Y04S10/16
Abstract: 一种基于IEC61850标准的信息订阅发布系统,包括设置于远程监测诊断中心的信息订阅装置和设置于变电站的信息发布装置;所述信息订阅装置用于获取变电站的SCD模型文件,对所述SCD文件进行自动解析,根据预设的条件从所述解析的SCD模型文件中筛选出关键信息生成订阅信息对所述信息发布装置进行订阅;所述信息发布装置用于解析所述订阅信息,根据所述订阅信息从变电站的监测数据中挑选符合所述条件要求的监测数据对所述信息订阅装置进行发布。通过本发明的技术,实现了电力设备远程监测诊断系统中自动对信息的动态订阅发布目的,减少了工作量,避免了人工方式容易导致配置过程出错的问题,同时也使得SCD模型的升级更加容易。
-
公开(公告)号:CN103399888A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310307549.0
申请日:2013-07-19
Applicant: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威海欣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F17/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网模型数据的差分同步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各数据源系统的电网模型数据进行解析,生成CIM XML文件并保存在与该数据源系统对应的临时文件夹中;将所述临时文件夹中的文件与比较目标数据文件夹中的文件进行差分比较,得到差分数据信息,所述差分数据信息包括:新增数据信息、更新数据信息、删除数据信息;根据所述差分数据信息更新相应的电网模型数据到目标数据中心;清理所述比较目标数据文件夹中的文件,将所述临时文件夹中的文件剪切到所述比较目标数据文件夹中。本发明提高了数据同步的效率,有效保证了数据质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