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483608B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410802595.2
申请日:2014-12-17
IPC: G01R31/12
Abstract: 一种振荡型冲击电压下绝缘介质击穿特性分析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步骤:采用具有相同特性的振荡型冲击电压信号进行预设次数的击穿试验;记录各次击穿试验中绝缘介质在振荡型冲击电压的波形下击穿时的击穿信号;根据振荡型冲击电压信号的振荡频率确定振荡型冲击电压信号的振荡周期,确定各振荡周期的持续时间;根据记录的各击穿信号,统计确定各次击穿试验中总的击穿次数,根据各振荡周期的持续时间计算各振荡周期内的击穿次数;根据各振荡周期的击穿次数、总的击穿次数,确定各振荡周期的击穿概率;根据振荡周期数、各振荡周期的击穿概率,形成振荡周期放电概率曲线。本发明实施例方案可以有效地对振荡型冲击电压对绝缘介质的影响进行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04502817A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410797615.1
申请日:2014-12-17
IPC: G01R31/12
Abstract: 一种冲击电压下局部放电检测用无线特高频传感器,包括:信号处理器以及与其电连接的同步采集触发天线、局部放电特高频检测天线、无线信号发射天线,同步采集触发天线接收冲击电压发生器产生冲击电压球隙动作时的高频脉冲信号,该脉冲信号触发局部放电特高频检测天线接收冲击电压下组合电器内部所产生的局部放电特高频信号,该局部放电特高频信号经所述信号处理器进行数字化处理后由无线信号发射天线进行无线发射。本发明实施例的传感器利用特高频信号进行冲击电压下局部放电的检测,可以有效的利用特高频信号的强抗干扰性能,且采用无线传输的形式,大大减小了现场的布线工作量,提高了现场工作效率和检测的准确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04483608A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410802595.2
申请日:2014-12-17
IPC: G01R31/12
Abstract: 一种振荡型冲击电压下绝缘介质击穿特性分析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步骤:采用具有相同特性的振荡型冲击电压信号进行预设次数的击穿试验;记录各次击穿试验中绝缘介质在振荡型冲击电压的波形下击穿时的击穿信号;根据振荡型冲击电压信号的振荡频率确定振荡型冲击电压信号的振荡周期,确定各振荡周期的持续时间;根据记录的各击穿信号,统计确定各次击穿试验中总的击穿次数,根据各振荡周期的持续时间计算各振荡周期内的击穿次数;根据各振荡周期的击穿次数、总的击穿次数,确定各振荡周期的击穿概率;根据振荡周期数、各振荡周期的击穿概率,形成振荡周期放电概率曲线。本发明实施例方案可以有效地对振荡型冲击电压对绝缘介质的影响进行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204789893U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20540128.7
申请日:2015-07-22
IPC: G01R31/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隙缺陷放电模型,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气隙,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气隙缺陷放电模型的两端,所述气隙缺陷放电模型的所述第一电极用于与电压源连接、第二电极用于接地;所述气隙设置在所述气隙缺陷放电模型的内部,且所述气隙的尺寸可调节。上述气隙缺陷放电模型,气隙的尺寸可调节,可预先调节气隙在气隙缺陷放电模型的内部的尺度和控制气隙的位置,可反映实际盆式绝缘子内部气隙缺陷放电的真实情况,并且使气隙缺陷放电模型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气隙的模拟。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GIS缺陷模拟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204256114U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420807127.X
申请日:2014-12-17
IPC: G01R31/12
Abstract: 一种GIS局部放电检测用无线特高频传感器,包括:金属外壳,设置在所述金属外壳内的信号处理器,设置在所述金属外壳表面一侧的无线信号发射天线,设置在所述金属外壳的所述表面的相对面的内表面的局部放电特高频检测天线,所述局部放电特高频检测天线、所述无线信号发射天线与所述信号处理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传感器利用特高频信号进行GIS局部放电的检测,可以有效的利用特高频信号的强抗干扰性能,且采用无线传输的形式,大大减小了现场的布线工作量,提高了现场工作效率和检测的准确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845958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1118946.7
申请日:2019-11-15
Applicant: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IPC: C09D183/04 , C09D7/6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凝露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凝露抑制剂的原料包括液体硅橡胶、相变胶囊以及硅油,相变胶囊与液体硅橡胶的质量比为(5~40):100,硅油与液体硅橡胶的质量比为(1~30):100。采用合适配比的液体硅橡胶、相变胶囊和硅油制成凝露抑制剂,液体硅橡胶、相变胶囊和硅油相互作用,在充分发挥相变胶囊作用的同时,使得凝露抑制剂具有良好的涂覆性能。将该凝露抑制剂涂覆在的电气元件表面,能够减小电气元件表面与空气的温差,能够有效抑制电气元件表面凝露现象的发生。同时,使用该凝露抑制剂时可以不需要引入抽湿机、除湿机、加热器等外接装置来抑制凝露的出现,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0335743A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910604393.X
申请日:2019-07-05
Applicant: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感和电感装置,电感包括电感本体、第一绝缘板、第二绝缘板、绝缘外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绝缘外桶的内部具有一空腔,绝缘外桶的第一端与第一绝缘板连接,绝缘外桶的第二端与第一绝缘板连接,电感本体设置于空腔内,第一绝缘板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绝缘板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一电极穿过第一通孔,并且至少部分外露于空腔外,第二电极设置于空腔内,且第二电极与第二通孔对齐。通过设置凸起的第一电极,一个电感的第一电极能够插入另一个电感的第二通孔内与该电感的第二电极连接,使得电感的串联更为方便,运输便捷,串联后的电感拆卸也方便。选取适合的数量的电感进行串联,从而使得振荡波检测更为高效、节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955902A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610258023.1
申请日:2016-04-21
Applicant: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3/385 , H04L69/16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串口转无线通信器,包括总线结构、处理装置、无线收发装置和多个串口装置,串口装置通过总线结构连接处理装置,处理装置连接无线收发装置。处理装置通过总线结构获取各串口装置接收的上传串口信号,转换为无线收发装置可识别的上传信号并发送至无线收发装置。无线收发装置将处理装置发送的上传信号转换为无线信号并发送,以及将接收的无线信号转换为下传信号并输送至处理装置;处理装置接收无线收发装置发送的下传信号,转换为下传串口信号并通过总线结构输送至对应的串口装置,串口装置将下传串口信号输出。通过总线结构连接处理装置和多个串口装置,实现多路串口数据的上传和下传,满足多通道监控的需求,降低了使用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0415976A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910624397.4
申请日:2019-07-11
Applicant: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容装置,包括绝缘底座、绝缘壳体和至少一个电容本体;绝缘壳体包括绝缘外筒和绝缘上面板,绝缘外筒一端设置于绝缘底座上,绝缘外筒的另一端与绝缘上面板连接,绝缘外筒的内部设置有空腔,各电容本体设置于空腔内,绝缘上面板密封空腔;绝缘底座背向绝缘外筒的一面设置有多个轮子。通过绝缘壳体将电容本体包覆于内,为电容本体提供绝缘保护,并且通过绝缘上面板密封空腔,使得电容本体密封于空腔内,有效避免了电容本体受潮以及受到外部空气中的腐蚀成分的腐蚀;通过绝缘底座承载绝缘壳体和电容本体,在绝缘底座的底部设置轮子,使得位于绝缘底座上的绝缘壳体和电容本体便于运输。
-
公开(公告)号:CN109100581A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811161819.0
申请日:2018-09-30
Applicant: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IPC: G01R29/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29/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盆式绝缘子表面电荷快速测量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其方法包括:从弧面部分起始径向测量路径的起始测量点开始向高压电极侧移动弧面探头完成既定路径测量点位置处表面电荷测量;从斜面部分起始径向测量路径的起始测量点开始向高压电极侧移动斜面探头完成既定路径测量点位置处表面电荷测量;当完成一条路径的电荷测量后,同时移动弧面探头和斜面探头沿圆周方向运动预设角度,定位到下一测量路径;重复以上步骤直至完成所述盆式绝缘子表面电荷的测量。采用该技术方案能够完成盆式绝缘子等大面积不规则形状结构表面电荷的快速测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