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RT1.1基因在提高大豆氮吸收效率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144645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228361.1

    申请日:2024-09-03

    Applicant: 广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大豆遗传育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NRT1.1基因在提高大豆氮吸收效率中的应用。本发明公开了NRT1.1基因在提高大豆氮吸收效率中的应用,所述NRT1.1基因包括NRT1.1a基因、NRT1.1b基因、NRT1.1d基因中的一个或几个;NRT1.1a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NRT1.1b基因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NRT1.1d基因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本发明研究发现根系过量表达NRT1.1a、NRT1.1b或NRT1.1d基因即可显著提高大豆氮吸收效率,且提升效果显著优于NRT1.1c基因。利用本发明的NRT1.1基因对大豆进行改良,创制出高效吸收氮的大豆种质资源,在大豆育种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与价值。

    BN1基因在构建多分枝高产大豆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120487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0765792.5

    申请日:2024-06-14

    Applicant: 广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大豆遗传育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BN1基因在构建多分枝高产大豆中的应用。本发明公开了BN1基因在提高大豆产量中的应用,所述BN1基因为BN1a基因和/或BN1b基因;BN1a基因的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BN1b基因的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本发明通过CRISPR/Cas9方法获得了大豆bn1a‑bn1b双突变体,研究发现大豆bn1a‑bn1b双突变体的分枝数增加、单株荚数增加、单株粒数增加以及单株粒重增加。利用BN1a基因和BN1b基因对大豆进行改良,创制出多分枝高产大豆种质资源,从而提高大豆产量,在大豆育种的工作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与价值。

    ZTL2基因在构建高产大豆中的应用及利用CRISPR/Cas9构建高产大豆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87752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311740983.8

    申请日:2023-12-15

    Applicant: 广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植物基因工程领域,具体涉及ZTL2基因在构建高产大豆中的应用及一种利用CRISPR/Cas9构建高产大豆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研究,敲除抑制ZTL2基因的大豆植株表现出明显的开花期和成熟期延迟的表型,产量得到显著提升。本发明构建的CRISPR/Cas9敲除技术可获得纯合ztl2突变体大豆植株,与对照大豆植株相比,纯合ztl2突变体植株表现出明显的开花期和成熟期延迟的表型,显著提高了大豆产量和品种的区域适应性,可应用于创制高产、适应性强的大豆种质资源,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E2家族基因在大豆广适性方面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165999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490751.X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广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工程领域,尤其涉及E2家族基因在大豆广适性方面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基因组合,包括:E2基因、E2La基因和E2Lb基因。本发明通过研究发现,E2、E2La和E2Lb三个基因共同决定了大豆的光周期敏感性。在三重突变体e2 e2la e2lb中,无论光周期如何变化,都会极早开花。通过将这一光周期不敏感的三重突变体与同样光周期不敏感的lux1 lux2突变体进行杂交,成功培育出了新的大豆品系,这些品系不仅对光周期不敏感,而且开花期稳定在35天左右,显著提高了大豆的适应性。这一突破性的发现为大豆品种的改良和推广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有助于实现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种植和稳定产出。

    一种对花叶病毒高抗性的大豆单倍型及其鉴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74838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668272.8

    申请日:2023-06-06

    Applicant: 广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花叶病毒高抗性的大豆单倍型及其鉴定方法。本发明在大豆GmTOC1b基因中发现2个SNP位点,SNP位点1位于大豆GmTOC1b基因编码区的第167个碱基,SNP位点2位于GmTOC1b基因编码区的第1418个碱基,单倍型SNP位点1和2的基因型依次为TT的个体对花叶病毒抗性显著高于所述单倍型SNP位点1和2的基因型依次为CG的个体。本发明敲除大豆中GmTOC1b基因获得的突变体,限制了病毒的传播过程,叶片上由超敏反应引起的坏死斑点数量显著增多,顶部叶片仅出现轻微的叶片皱缩症状,花叶病毒CP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品种W82,表明突变体对花叶病毒SC3株系抗性增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