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黑臭河道治理的截流治污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299661A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11227523.1

    申请日:2020-1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黑臭河道治理的截流治污系统,包括污水管、设置在污水管排出口下端的截污槽,在设置在河道两岸且高于河道堤岸的生物池,在截污槽的一端槽口侧壁设置有截污入口,在截污槽的另一端侧壁底端设置有第一排泥管,所述截污槽的侧壁中央设置有截污溢流排出口,所述污水管的出口端通过截污入口与截污槽连通,该截污槽侧壁上的截污溢流排出口通过截污管与生物池的入口端连通,该生物池的出口端通过排水管的入口连通,该排水管的出口设置在河道内。本发明对黑臭水体进行分级和分段处理,从而实现了截污和处理后的黑臭水排放,达到黑臭水彻底净化和深度净化目的,提升河道水质的效果,解决了河道前无合适位置做截流井的难题。

    过氧化氢-臭氧微纳米气泡处理有机废水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80999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116016.8

    申请日:2019-1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过氧化氢-臭氧微纳米气泡处理有机废水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1)先将废水调节至碱性;2)再将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送入臭氧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内以形成含有大量臭氧微纳米气泡的溶气水;3)将含有臭氧微纳米气泡的溶气水与步骤1)的废水混合,同时投加过氧化氢与混合液接触发生反应;4)再将上述混合液送入气浮-氧化池进行深度反应,反应处理达标后排放。本发明利用微纳米气泡提高臭氧利用率;并通过过氧化氢和臭氧微纳米气泡产生大量羟基自由基,提高臭氧氧化技术的适用性;而且不需要加入其它催化剂,避免化学沉淀的产生,可用于焦化、制药、石化、印染、化工等行业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

    一种掺入白泥的混凝土及白泥掺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768577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831890.X

    申请日:2023-07-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掺入白泥的混凝土,包括如下组份重量份:水泥350份、水170份、砂料650份、碎石1100份和减水剂0.7份;所述白泥为10~80份,并根据应用场景选择白泥添加量,所述混凝土中白泥掺入方法如下:第一步,获取不同掺量的白泥与龄期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的拟合公式,获取所有测定数据,得出不同含量的白泥与龄期强度拟合公式:fc=8.2342lnt‑0.348u+21.845;第二步,根据应用需求确定白泥掺量,反向计算得到白泥掺量;本发明对于普通非承重构件,可根据其规定强度,在尽量多回收白泥的情况下,可通过养护龄期来使其达到回收白泥的作用;对于承重构件,可寻求较为平衡的白泥参量,通过标准养护龄期使其达到承重所需强度。

    一种用于黑臭河道治理的截流治污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299661B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2011227523.1

    申请日:2020-1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黑臭河道治理的截流治污系统,包括污水管、设置在污水管排出口下端的截污槽,在设置在河道两岸且高于河道堤岸的生物池,在截污槽的一端槽口侧壁设置有截污入口,在截污槽的另一端侧壁底端设置有第一排泥管,所述截污槽的侧壁中央设置有截污溢流排出口,所述污水管的出口端通过截污入口与截污槽连通,该截污槽侧壁上的截污溢流排出口通过截污管与生物池的入口端连通,该生物池的出口端通过排水管的入口连通,该排水管的出口设置在河道内。本发明对黑臭水体进行分级和分段处理,从而实现了截污和处理后的黑臭水排放,达到黑臭水彻底净化和深度净化目的,提升河道水质的效果,解决了河道前无合适位置做截流井的难题。

    一种免湿接的拼装式内隔墙板

    公开(公告)号:CN218970350U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223127661.X

    申请日:2022-11-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名称为一种免湿接的拼装式内隔墙板,包括第一墙本体、第二墙本体、横向连接件和填充体,第一墙本体呈“凸”字型,第二墙本体呈“T”型,第一墙本体的两侧侧面设置有竖槽,第二墙本体的两侧侧面设置有竖向连接件;若干第一墙本体、第二墙本体间隔排列,并通过竖向连接件插入在竖槽中,使若干第一墙本体、第二墙本体拼接、形成单层墙体。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墙本体、第二墙本体轻质、高效,运输方便,彼此安装便捷、连接可靠,免去传统混凝土的湿接,安全节能,安装现场整洁、环保,能够单层拼接或双层拼接,在住宅室内空间、标高较高的房间、大的厂房内均可使用,有良好的产业化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