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枫皮叶片基因组DNA提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64426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364703.6

    申请日:2024-0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枫皮叶片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其技术要点为:取叶片研磨,加入山梨醇缓冲液洗涤,常温离心,弃上清液;加入预热的4%SDS提取液溶解,水浴后冷却,再加入乙酸钠溶液,冰浴后常温离心,取上清液;加入氯仿/异戊醇混合液进行抽提,常温离心,取上清液;加入预冷的异丙醇,‑20℃条件下放置;挑出DNA沉淀,用75%乙醇洗涤2次,低温离心,弃上清液;晾干后加入TE缓冲液,并加入RNA酶消化,再加入氯仿/异戊醇混合液抽提,常温离心,取上清液;加入预冷的无水乙醇,低温离心,弃上清液;用75%乙醇洗涤2次,低温离心,弃上清液;晾干后加入已灭菌的超纯水溶解DNA,置于‑20℃冰箱中保存。本发明适用于地枫皮叶片基因组DNA的提取。

    一种以红根草花序为外植体诱导其不定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96400B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1711235540.8

    申请日:2017-1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红根草花序为外植体诱导其不定芽的方法,通过选取红根草花葶抽生的未开放幼嫩花序作为外植体,用软毛刷沾取洗衣粉水溶液轻轻刷洗表面灰尘,在混合消毒液中进行消毒预处理后;在转入超净台中,先用75%酒精进行表面消毒,再将外植体浸泡于升汞和吐温混合液中消毒,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4次,获得无菌的幼嫩花序,接种于初代培养基中进行不定芽的诱导。本发明方法解决了红根草组织培养中外植体采集时间短、量少、消毒困难和褐变率高的问题,可保证获得充足的外植体,并可有效降低红根草外植体的污染率,提高外植体的存活率。

    一种以红根草花序为外植体诱导其不定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96400A

    公开(公告)日:2018-05-08

    申请号:CN201711235540.8

    申请日:2017-1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红根草花序为外植体诱导其不定芽的方法,通过选取红根草花葶抽生的未开放幼嫩花序作为外植体,用软毛刷沾取洗衣粉水溶液轻轻刷洗表面灰尘,在混合消毒液中进行消毒预处理后;在转入超净台中,先用75%酒精进行表面消毒,再将外植体浸泡于升汞和吐温混合液中消毒,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4次,获得无菌的幼嫩花序,接种于初代培养基中进行不定芽的诱导。本发明方法解决了红根草组织培养中外植体采集时间短、量少、消毒困难和褐变率高的问题,可保证获得充足的外植体,并可有效降低红根草外植体的污染率,提高外植体的存活率。

    一种喀斯特山地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02173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653804.1

    申请日:2024-11-19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喀斯特山地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方法,具体涉及生态修复领域。包括如下步骤:选择健壮金丝桃扦插苗备用;选择喀斯特石山山脚、道路两旁及石窝有土的裸露岩石区作为定植点;春芽萌动前,不松动土球解除营养袋,回土后修剪,淋透定根水;1个月后进行除草松土施肥管护。定植第一年生殖生长初期进行一次修枝和修枝后抚育管理,第二年,春季萌芽前和开花后分别进行1次修剪,并在修剪后和花期进行抚育管理。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定植1年多可实现金丝桃株型饱满、行植封行、满树金花的效果,解决了如何对土层薄、极易水土流失的喀斯特石漠化山地进行修复和景观化营造的问题,快速实现了喀斯特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的双重效果。

    一种杉木幼林套种甜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25724B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110292962.9

    申请日:2021-03-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物栽培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甜茶与杉木幼林套种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林地选择;2)挖杉木定植坑;3)杉木种植;4)挖甜茶定植坑;5)甜茶种植;6)第一年栽培管理;7)第二年栽培管理;8)第三年栽培管理;9)第四年栽培管理。本发明针对我国南方山区杉木面积广,农民通常轮流砍伐杉木林再重新造林,杉木幼林期林地裸露面积大,适宜套种喜光经济植物,选择具克隆生长特性的喜光甜味植物甜茶在杉木幼林进行套种,既提高了种植收益,还促进了杉木幼林的生长,同时应用生态学原理,充分结合甜茶克隆生长特性与母株、子株世代交替的特点,实现甜茶一年5次采叶,提高了种植收益,并易规模化推广。

    一种杉木幼林套种甜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25724A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2110292962.9

    申请日:2021-03-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物栽培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甜茶与杉木幼林套种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林地选择;2)挖杉木定植坑;3)杉木种植;4)挖甜茶定植坑;5)甜茶种植;6)第一年栽培管理;7)第二年栽培管理;8)第三年栽培管理;9)第四年栽培管理。本发明针对我国南方山区杉木面积广,农民通常轮流砍伐杉木林再重新造林,杉木幼林期林地裸露面积大,适宜套种喜光经济植物,选择具克隆生长特性的喜光甜味植物甜茶在杉木幼林进行套种,既提高了种植收益,还促进了杉木幼林的生长,同时应用生态学原理,充分结合甜茶克隆生长特性与母株、子株世代交替的特点,实现甜茶一年5次采叶,提高了种植收益,并易规模化推广。

    一种甜茶果叶两用生态种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68558A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110292965.2

    申请日:2021-03-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物栽培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甜茶果叶两用生态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种植区域选择;2)整地起畦;3)品种与种苗选择;4)定植;5)营养株栽培管理;6)果叶两用型母株培育;7)果叶两用栽培管理。本发明根据甜茶的克隆生长及其母株、子株世代交替及其萌枝特性,提供了一种甜茶果叶两用生态种植方法,该种植方法当年即可采收,第三年开始果、叶总年亩产值可达13472元,前三年年均亩产值可达7392元,既实现甜茶的果叶两用栽培,又提高甜茶种植的生态效益,实现了甜茶果叶平衡采收,提高了种植收益,且栽培方法简单,易规模化推广,对我国南方山区提高当地群众经济收入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种植方法。

    一种促进黄花倒水莲容器苗生长的育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68557A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110287519.2

    申请日:2021-03-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促进黄花倒水莲容器苗生长的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播种基础基质的配置;2)催芽;3)复合微生物肥料的添加;4)播种;5)播种后管理。本发明技术的突出优点是利用黄花倒水莲种子可即采即播的特性,对刚采的种子进行催芽后再播种,催芽使种子萌发时间提前,使种苗在高温高湿季节到来之前增大生长量,提高了种苗的抗性;并将复合微生物肥料与疏松基础基质混合作为播种基质,既提高了基质的无机营养元素和有机质,有益微生物菌还可抑制土壤有害微生物,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采用本方法繁育黄花倒水莲苗,成活率高,对市场紧缺药用植物黄花倒水莲资源保护和持续利用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种促进地枫皮在岩溶石山移栽成活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04379B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710136515.8

    申请日:2017-03-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地枫皮在岩溶石山移栽成活的方法,从种子采收、播种育苗、移栽地选择、定植、后期管护等五个步骤,建立了一套自然条件下在南方生境脆弱、植被破坏严重、岩石高度裸露的岩溶石山上采用岩溶特有药用植物地枫皮进行生态修复的种植方法。采用该方法可有效减少雨季地枫皮植株根系周围土壤的流失及干旱季节水分的蒸发,提高植株成活率和促进植株生长。成活率可达91.2%,比传统的去袋留土球移栽法成活率高出29.8%,比裸根移栽法高出45.1%,并且其植株各项生长形态指标均优于后两种移栽方式。本发明方法简单易操作,且成活率高,植株生长旺盛,有效地解决了地枫皮在岩溶石山移栽成活率低的问题,为我国南方石漠化生态修复提供了技术样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