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50842B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311519099.1
申请日:2023-11-14
Applicant: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IPC: H10K59/80 , H10K59/131 , H10K7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显示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包括柔性衬底、延展区和像素区。像素区中的隔离结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绝缘层、金属层和第二绝缘层,金属层和子像素的阴极电性连接,从而增加阴极的走线电阻,降低阴极的压降。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中的至少一者设有孔部,在延展区处于拉伸状态时,延展区拉伸产生的应力会通过第一绝缘层和/或第二绝缘层传递至孔部,通过孔部变形从而使第一绝缘层和/或第二绝缘层释放应力,进而降低延展区在拉伸时发生损伤的风险,在反复拉伸后也能够正常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098425B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310801536.2
申请日:2023-06-30
Applicant: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有机发光器件、第一电致变色器件和第二电致变色器件,所述有机发光器件夹设在所述第一电子变色器件和第二电致变色器件之间,所述有机发光器件分别向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器件和第二电致变色器件发射光线;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种不同的显示模式,所述显示面板的的数据驱动模块根据不同显示模式生成不同的数据驱动信号至所述有机发光器件,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器件和所述第二电致变色器件根据不同的显示模式选择透光或不透光。本申请在有机发光层的上下均设置了电致变色器件,可以通过电子变色器件的透光和不透光的变化,实现显示面板的单双面显示的切换,以及不同分辨率的显示。
-
公开(公告)号:CN117560969B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311459646.1
申请日:2023-11-03
Applicant: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IPC: H10K59/80 , H10K59/38 , H10K59/122 , H10K50/858 , H10K50/86 , H10K50/844 , G09F9/3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发光单元层、像素定义层、封装层、折射层和彩色滤光层;折射层设置在封装层上,用于折射进入折射层的光线;彩色滤光层,设置在封装层上,彩色滤光层包括黑矩阵和多个彩色滤光部,黑矩阵设置在非开口区,彩色滤光部设置在开口区,相邻两个彩色滤光部之间通过黑矩阵隔开;其中,折射层包括多个折射部,折射部设置在黑矩阵下,位于非开口区且向开口区延伸;折射部用于折射外界环境光线,以及接收由发光单元反射的反射光线后折射至黑矩阵。通过上述方案以改善显示面板处于黑态下的环境光反射导致混色、眩光等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17560952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760365.X
申请日:2023-12-19
Applicant: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IPC: H10K59/12 , H10K59/121 , H10K59/122 , H10K59/80 , G09F9/33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驱动基板、像素定义层、悬垂结构和多个子像素。其中,设置在像素定义层上并形成网格状结构,网格状结构包括交叉的网格线和位于网格线交叉点的环形结构,交叉的网格线和环形结构围绕像素容纳区域形成格子区;悬垂结构包括围绕形成环形结构的第一悬垂结构和连接相邻两个第一悬垂结构的第二悬垂结构;多个子像素包括设置于环形结构内并被第一悬垂结构的第一导电结构围绕的第一子像素,以及相互间隔的设置于格子区内的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该显示面板可提升显示面板的像素密度,有效提高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7425374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751923.6
申请日:2023-12-19
Applicant: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IPC: H10K59/128 , H10K59/121 , G09F9/33 , G09G3/320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面显示装置和双面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双面显示装置包括分别显示双面显示装置的正面画面和背面画面的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之间设有像素重叠区,像素重叠区划分为多个不透明区和多个透明区;第一显示面板包括有机发光层,有机发光层分别朝方向相反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发光,第一方向的光在第一显示面板的显示面显示正面画面,第二方向的光穿过像素重叠区的透明区在第二显示面板的显示面显示背面画面。本申请在两个显示面板之间设置部分透明的像素重叠区,使得第一显示面板显示的时候,能够充分利用第一显示面板的发光层,使得第二显示面板正常显示,以实现双面显示装置的双面显示。
-
公开(公告)号:CN117219020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190387.7
申请日:2023-09-14
Applicant: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9G3/36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面板,栅极驱动电路包括多级栅极驱动单元,栅极驱动单元包括第一节点、上拉控制模块、上拉模块和平衡电容。上拉控制模块用于将第一节点上拉至第一电位;上拉模块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和控制端,第一连接端用于接收本级栅极驱动单元对应的第一时钟信号,第二连接端用于与本级栅极驱动单元对应行像素单元电连接,上拉模块用于在第一节点为第一电位时,基于第一连接端接收到的第一时钟信号输出扫描信号;上拉模块的第一连接端和控制端之间存在寄生电容;平衡电容的第一端与第一节点电连接,第二端用于接收本级栅极驱动单元对应的第二时钟信号,第一时钟信号和第二时钟信号互为反相信号。
-
公开(公告)号:CN117082915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222301.4
申请日:2023-09-20
Applicant: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IPC: H10K59/122 , H10K59/121 , H10K59/35 , H10K59/80 , H10K59/131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驱动基板、像素定义层、多个子像素和悬垂结构。其中,相邻的多个相同颜色的子像素组成一像素组;悬垂结构设置于部分像素定义层背离驱动基板的一侧表面;悬垂结构包括作为公共阴极的金属中心层,金属中心层设置于悬垂结构靠近像素定义层的一侧;其中,子像素设置为矩形,且像素组设置为矩形;相邻且颜色不同的所述像素组之间设置有所述悬垂结构;且所述像素组内部无所述悬垂结构。该显示面板提高了像素开口率,还可避免区域性显示亮度不均的情况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6847687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799155.5
申请日:2023-06-30
Applicant: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IPC: H10K59/50 , H10K59/38 , G09G3/3225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有机发光层、滤光层设置在有机发光层和滤光层之间的光控制层,光控制层对应每个像素区设有第一区域、两个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在第一方向上,第一区域的宽度由小变大,第三区域的宽度由大变小;在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区域的宽度由对应的像素的中心向像素的两侧由小变大;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第一方向为有机发光层的出光面方向,第二方向为水平;第一区域的折射系数为n1,第二区域的折射系数为n2,第三区域的折射系数为n3,且n1>n2>n3。本申请在有机发光层和滤光层之间,对应像素区设置具有不同折射系数不同的区域,改善黑态时的色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15985219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741777.4
申请日:2022-12-30
Applicant: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像素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步骤:接收到视角切换指令,确定所述视角切换指令对应的目标视角模式;确定与所述目标视角模式对应的显示畴数;在像素阵列中匹配所述显示畴数对应的目标像素,并将所述目标像素的运行状态设置为运行。通过匹配显示畴数对应的目标像素,从而能够实现不同显示畴数下的视角范围切换,同时,由于视角切换是基于设备内部的像素层面的实现的,因此,无需用户额外设置防窥手段,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866064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510120891.2
申请日:2025-01-24
Applicant: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IPC: H10D86/60 , G02F1/1362 , G02F1/134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依次堆叠在衬底基板上的第一金属层、第一绝缘层、第二金属层、平坦层;平坦层上形成有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第一过孔的深度大于第二过孔的深度,且第一过孔贯穿第一绝缘层;阵列基板还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二绝缘层,第一电极对应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的位置,铺设在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上,且第一电极通过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分别与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连接;第二绝缘层铺设在第一电极上;第二电极对应第一电极的位置,设置在第二绝缘层上,第二电极至少覆盖第一过孔;且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电连接。以改善由于浮接电极和桥接电极存在电位差,造成的电化学腐蚀风险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