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074390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0559104.5
申请日:2023-05-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雄安创新研究院 , 扬州大学 , 山东大学
IPC: G01N21/7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湿地周边玉米种植土壤中锰的生物有效性的评价方法,属于土壤检测技术领域。在本发明中,通过对玉米种植土壤、玉米根系中的总锰含量以及玉米种植土壤中的酸可提取态锰(F1)、可还原态锰(F2)、可氧化态锰(F3)、残渣态锰(F4)的含量进行测定,计算出了玉米种植土壤中有效锰的含量、锰的生物有效性系数K和富集因子值EF。在本发明中,根据锰的生物有效性系数K和富集因子值EF能够更准确的对湿地周边农田玉米种植土壤中锰的生物有效性进行评价,明晰玉米根系对有效锰的吸收能力。同时,根据玉米种植土壤中有效锰的含量,能够为优化种植模式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0972595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1911265337.4
申请日:2019-12-11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A01B7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寒地秋季水稻秸秆还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备秸秆降解土著混合菌液:将水稻秸秆与稻田土壤混合;浇水,浸润秸秆,同时使土壤处于湿润状态;10~15天后,采集腐烂的秸秆置于纤维素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得到混合菌母液;将混合菌母液加入到纤维素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扩大培养,获得混合菌液;秸秆还田腐解:将混合菌液喷洒在破碎、浸润后的秸秆表面,同时撒入有机肥,旋耕,浇水,即可。该方法腐解率提升240%~330%,养分释放率提升57%~210%,对秸秆资源化利用及提高稻田土壤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6272885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149161.6
申请日:2023-02-20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B01J20/24 , B01J20/28 , C02F1/28 , B01J20/30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藻酸钠包埋的FeOOH‑绿藻活性细胞复合凝胶小球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将海藻酸钠和一定浓度的绿藻藻液混合,然后滴加到Fecl3溶液中形成凝胶小球。再将其静置一段时间使其老化,捞出用去离子水反复冲洗几次即可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海藻酸钠包埋的Fecl3‑绿藻凝胶小球不仅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而且结构稳定,能耗低,处理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应用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0972595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265337.4
申请日:2019-12-11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A01B7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寒地秋季水稻秸秆还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备秸秆降解土著混合菌液:将水稻秸秆与稻田土壤混合;浇水,浸润秸秆,同时使土壤处于湿润状态;10~15天后,采集腐烂的秸秆置于纤维素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得到混合菌母液;将混合菌母液加入到纤维素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扩大培养,获得混合菌液;秸秆还田腐解:将混合菌液喷洒在破碎、浸润后的秸秆表面,同时撒入有机肥,旋耕,浇水,即可。该方法腐解率提升240%~330%,养分释放率提升57%~210%,对秸秆资源化利用及提高稻田土壤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8304869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606331.3
申请日:2024-05-16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藻酸钠包埋PNAGA‑竹炭‑绿藻活性细胞的凝胶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及产油应用,将低浓度的液态PNAGA和一定浓度的绿藻藻液以及竹炭混合,加入NaHCO₃和冰醋酸形成气泡,再加入交联剂CaCl₂,使其形成凝胶小球。再将其静置一段时间使其老化,捞出用去离子水反复冲洗几次即可重复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海藻酸钠包埋的‑竹炭‑藻/PNAGA水凝胶复合材料可重复使用、回收利用原材料,结构稳定,能耗低,处理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等优点。本材料协同超声可增大吸附污水染料的性能,同时可积累生产脂质,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应用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8062844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137067.3
申请日:2024-01-31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C01B32/318 , C01B32/348 , C05G3/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Fe2(SO4)3与KOH共同活化生物质炭负载蓝藻破壁有机物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生物质炭材料是由Fe2(SO4)3与KOH共同活化制备,两者都是造孔剂,增加了生物质炭表面的孔隙率,共同提高了生物质炭的吸附能力。Fe2(SO4)3为生物质炭提供了铁元素,Fe(OH)3在高温下与碳材料反应生成铁微粒,将非晶型碳催化转化为石墨化碳。藻液破壁,消减藻毒素后,利用其磷元素与生物质炭通过铁离子络合,同时生物质炭的C=O与藻液中的‑NH2形成氮有机层,制备新型缓释肥。在超声的作用下,改性生物质炭作为声敏剂,超声后生物质炭的C=O有明显增加,加强了其对氨氮的吸附能力。该材料不仅工艺简单、成本低,而且对N、P的吸收和释放效果很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应用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3073067A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110414810.1
申请日:2021-04-17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C12N1/20 , C09K17/14 , C09K101/00 , C12R1/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假单胞菌及其应用,一种假单胞菌,其分类命名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保藏单位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政编码为100101,保藏编号为:CGMCC No.16020,保藏日期为2018年7月9日。具体应用为:(1)将改善农业土壤尤其是石灰性土壤上作物缺铁的假单胞菌的试管种接种于PS液体培养基中,振荡速度为180‑240r/min,培养温度为25~30℃,培养至对数期,得到菌液,即为应用于作物缺铁的假单胞菌。若要制作固体平板则再往配方中加入琼脂粉13.60g/L。本发明,培养条件简单、生产使用成本低,容易保存,使用方便,易于工业化生产,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304869B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0606331.3
申请日:2024-05-16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藻酸钠包埋PNAGA‑竹炭‑绿藻活性细胞的凝胶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及产油应用,将低浓度的液态PNAGA和一定浓度的绿藻藻液以及竹炭混合,加入NaHCO₃和冰醋酸形成气泡,再加入交联剂CaCl₂,使其形成凝胶小球。再将其静置一段时间使其老化,捞出用去离子水反复冲洗几次即可重复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海藻酸钠包埋的‑竹炭‑藻/PNAGA水凝胶复合材料可重复使用、回收利用原材料,结构稳定,能耗低,处理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等优点。本材料协同超声可增大吸附污水染料的性能,同时可积累生产脂质,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应用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4276973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111468700.X
申请日:2021-12-03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添加牛樟树提取物促进樟芝深层发酵产孢及产糖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在樟芝深层发酵培养基中添加微量的牛樟树水提物,然后再接种樟芝进行发酵。与未添加牛樟树水提物的对照组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使樟芝深层发酵无性孢子产量提高50%以上,生物量提高20%以上,同时菌丝体中的胞内多糖含量提高100%以上,效果非常显著。本发明的方法可用于樟芝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制备种子(樟芝无性孢子),同时显著提高制备种子过程中所产生樟芝菌丝体的胞内多糖含量,显著提了生产效率及效益,并降低了生产成本。此外,本发明所用的牛樟树水提物添加浓度极低、来源广泛、安全性高、环境友好,极具开发价值及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272885B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310149161.6
申请日:2023-02-20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B01J20/24 , B01J20/28 , C02F1/28 , B01J20/30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藻酸钠包埋的FeOOH‑绿藻活性细胞复合凝胶小球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将海藻酸钠和一定浓度的绿藻藻液混合,然后滴加到Fecl3溶液中形成凝胶小球。再将其静置一段时间使其老化,捞出用去离子水反复冲洗几次即可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海藻酸钠包埋的Fecl3‑绿藻凝胶小球不仅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而且结构稳定,能耗低,处理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应用优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