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温冷冻装置及真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504209B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0910118136.1

    申请日:2005-01-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低温冷冻装置,于使用混合沸点相互各异复数种冷媒的混合冷媒的超低温冷冻装置(R)中,为确保对于过冷却器(31)的液体冷媒流量,增大低温盘管(32)的冷却效率,对于设置了低温盘管(32)及毛细管(29)的主冷媒回路(38)、上流端连接于上述主冷媒回路(38)的上流端,设置了毛细管(28)的副冷媒回路(39),使副冷媒回路(39)的高度位置低于主冷媒回路(38)的高度位置。使自过冷却器(31)一次一侧(31a)喷出的气液混合状态冷媒流入副冷媒回路(39)的流量比流入主冷媒回路(38)的流量多,流向副冷媒回路(39)的液体冷媒流量比流入主冷媒回路(38)的流量增加。

    超低温冷冻装置、冷冻系统及真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910411A

    公开(公告)日:2007-02-07

    申请号:CN200580002097.9

    申请日:2005-01-05

    Abstract: 于使用混合沸点相互各异复数种冷媒的混合冷媒的超低温冷冻装置(R)中,为确保对于过冷却器(31)的液体冷媒流量,增大低温盘管(32)的冷却效率,对于设置了低温盘管(32)及毛细管(29)的主冷媒回路(38)、上流端连接于上述主冷媒回路(38)的上流端,设置了毛细管(28)的副冷媒回路(39),使副冷媒回路(39)的高度位置低于主冷媒回路(38)的高度位置。使自过冷却器(31)一次一侧(31a)喷出的气液混合状态冷媒流入副冷媒回路(39)的流量比流入主冷媒回路(38)的流量多,流向副冷媒回路(39)的液体冷媒流量比流入主冷媒回路(38)的流量增加。

    超低温冷冻装置及真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504209A

    公开(公告)日:2009-08-12

    申请号:CN200910118136.1

    申请日:2005-01-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低温冷冻装置,于使用混合沸点相互各异复数种冷媒的混合冷媒的超低温冷冻装置(R)中,为确保对于过冷却器(31)的液体冷媒流量,增大低温盘管(32)的冷却效率,对于设置了低温盘管(32)及毛细管(29)的主冷媒回路(38)、上流端连接于上述主冷媒回路(38)的上流端,设置了毛细管(28)的副冷媒回路(39),使副冷媒回路(39)的高度位置低于主冷媒回路(38)的高度位置。使自过冷却器(31)一次一侧(31a)喷出的气液混合状态冷媒流入副冷媒回路(39)的流量比流入主冷媒回路(38)的流量多,流向副冷媒回路(39)的液体冷媒流量比流入主冷媒回路(38)的流量增加。

    超低温冷冻装置、冷冻系统及真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0485285C

    公开(公告)日:2009-05-06

    申请号:CN200580002097.9

    申请日:2005-01-05

    Abstract: 于使用混合沸点相互各异复数种冷媒的混合冷媒的超低温冷冻装置(R)中,为确保对于过冷却器(31)的液体冷媒流量,增大低温盘管(32)的冷却效率,对于设置了低温盘管(32)及毛细管(29)的主冷媒回路(38)、上流端连接于上述主冷媒回路(38)的上流端,设置了毛细管(28)的副冷媒回路(39),使副冷媒回路(39)的高度位置低于主冷媒回路(38)的高度位置。使自过冷却器(31)一次一侧(31a)喷出的气液混合状态冷媒流入副冷媒回路(39)的流量比流入主冷媒回路(38)的流量多,流向副冷媒回路(39)的液体冷媒流量比流入主冷媒回路(38)的流量增加。

    离心泵叶轮及离心泵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610367U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290001298.2

    申请日:2012-09-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29/225 F04D7/04

    Abstract: 离心泵叶轮包括角度被设定为小于360°的单片叶片。当设单片叶片前缘的角度为0且后缘的角度为1以后,单片叶片的压力面的、自叶轮中心算起的半径相对于该单片叶片的角度增大而增加的增加量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为负值。并且,单片叶片的翼形中心线的、自叶轮中心算起的半径相对于单片叶片的角度增大而增加的增加量在所述规定的角度范围内为负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