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电解液电池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125045B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180042815.0

    申请日:2011-09-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确保电池异常时的安全性并抑制电池使用时的容量或输出功率的降低的非水电解液电池。在锂离子二次电池(20)中,在电池容器(7)中收容有正负极板经由隔板而卷绕的电极组(6),注液有非水电解液。正极板在铝箔(W1)的两面形成含有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的正极合剂层(W2)。在正极合剂层(W2)的表面形成含有阻燃剂的磷腈化合物和具有离子传导性的粘合剂的聚环氧乙烷的阻燃剂层(W6)。负极板在轧制铜箔(W3)的两面形成含有负极活性物质的碳材的负极合剂层(W4)。用聚环氧乙烷确保离子传导性,在因电池异常而电池温度上升时,磷腈化合物进行分解。

    非水电解液电池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125045A

    公开(公告)日:2013-05-29

    申请号:CN201180042815.0

    申请日:2011-09-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确保电池异常时的安全性并抑制电池使用时的容量或输出功率的降低的非水电解液电池。在锂离子二次电池(20)中,在电池容器(7)中收容有正负极板经由隔板而卷绕的电极组(6),注液有非水电解液。正极板在铝箔(W1)的两面形成含有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的正极合剂层(W2)。在正极合剂层(W2)的表面形成含有阻燃剂的磷腈化合物和具有离子传导性的粘合剂的聚环氧乙烷的阻燃剂层(W6)。负极板在轧制铜箔(W3)的两面形成含有负极活性物质的碳材的负极合剂层(W4)。用聚环氧乙烷确保离子传导性,在因电池异常而电池温度上升时,磷腈化合物进行分解。

    非水电解液电池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081207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180042959.6

    申请日:2011-09-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水电解液电池,该非水电解液电池在电池的使用环境中,阻燃剂对电池特性的影响显著减小,在电池异常发热时对非水电解液赋予阻燃性,由此具有高安全性和稳定的电池特性。将大量的阻燃剂颗粒作为阻燃剂添加至非水电解液(9)中,形成非水电解液电池(1)。阻燃剂颗粒由如下材料形成:在非水电解液(9)的温度为非水电解液开始燃烧的可能性变高的基准温度以下时以固体存在,不发挥燃烧抑制作用,当非水电解液(9)的温度超过基准温度时,至少一部分液化,发挥燃烧抑制作用。

    非水电解液电池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081182B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180042827.3

    申请日:2011-09-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3 H01M4/13 H01M4/625 H01M10/0587 H01M10/423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确保电池异常时的安全性并抑制电池使用时的充放电特性降低的非水电解液电池。锂离子二次电池(20)在电池容器(7)中收容有电极组(6)。电极组(6)的正极板和负极板经由隔板(W5)而卷绕。正极板具有正极集电体的铝箔(W1)。在铝箔W1的两面形成含有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合剂层(W2)。在正极合剂层(W2)的两表面形成含有阻燃剂的阻燃剂层(W6)。在阻燃剂层(W6)中含有具有电子传导性、相对于阻燃剂质量比为25%以下的碳材料。负极板具有负极集电体的轧制铜箔(W3)。在轧制铜箔(W3)的两面形成含有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合剂层(W4)。在电池使用时确保电子传导性,在电池异常时阻燃剂进行分解。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