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665020B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511020992.5
申请日:2010-11-29
Applicant: 日本化药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稳定地制造显示出高活性、高性能的异丁烯酸制造用催化剂的方法。本发明的异丁烯酸制造用催化剂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以杂多酸盐为活性成分,所述杂多酸盐以选自钼、磷、钒和铜以及碱金属、碱土金属和氨中的一种以上作为必要成分,对将含有上述必要成分的化合物与水混合而成的浆料进行干燥,然后在导入有绝对湿度为0.007~0.025kg/kgDA的气体的煅烧装置中进行所得的干燥粉体的煅烧的工序,在绝对湿度为0.007~0.025kg/kgDA的气氛中进行使用煅烧后的催化剂成分粉体的催化剂成型工序,在导入有绝对湿度为0.007~0.025kg/kgDA的气体的煅烧装置中对成型后的催化剂进行煅烧。
-
公开(公告)号:CN108884006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780020537.6
申请日:2017-03-29
Applicant: 日本化药株式会社
IPC: C07C27/14 , C07C45/35 , C07C47/22 , C07C51/235 , C07C51/25 , C07C57/05 , C07C57/055 , C07B61/00 , B01J23/887 , B01J38/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23/887 , B01J38/02 , C07B61/00 , C07C27/14 , C07C45/35 , C07C47/22 , C07C51/235 , C07C51/25 , Y02P20/58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停机后的重新启动时能够减少气相氧化催化剂的劣化、反应失控的担心并且能够以稳定状态进行反应的选自由丙烯醛和丙烯酸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氧化产物的制造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氧化产物的制造方法,其中,使用填充有气相氧化催化剂的固定床反应器,在使热介质与固定床反应器接触或者使热介质在固定床反应器中流动从而对固定床反应器进行加热的同时,使选自由丙烯和丙烯醛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原料气体进行气相催化氧化反应,从而制造选自由丙烯醛和丙烯酸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氧化产物,其特征在于,使停机后的重新启动时的负载达到最大时的热介质的温度低于最初启动时的负载达到最大时的热介质的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02802790B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1080033562.6
申请日:2010-05-26
Applicant: 日本化药株式会社
IPC: B01J27/199 , C07C51/235 , C07C57/05 , C07C57/055 , C07B6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37/0219 , B01J23/002 , B01J27/199 , B01J37/0045 , B01J37/0221 , B01J2523/00 , C07C51/252 , B01J2523/17 , B01J2523/51 , B01J2523/52 , B01J2523/55 , B01J2523/68 , C07C57/0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稳定地制造显示出高活性、高性能的甲基丙烯酸制造用催化剂的方法。本发明的甲基丙烯酸制造用催化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以Mo-V-P-Cu系杂多酸作为活性成分、以水或者醇和/或醇的水溶液作为粘结剂、通过涂覆法进行成形时,分别对成形所用的催化剂成分粉末的含水率、成形工序的温度和湿度、煅烧工序的湿度和温度进行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02834176A
公开(公告)日:2012-12-19
申请号:CN201180017509.1
申请日:2011-03-28
Applicant: 日本化药株式会社
IPC: B01J38/68 , B01J27/199 , B01J27/28 , C07B61/00 , C07C51/235 , C07C57/05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51/235 , B01J27/199 , B01J27/285 , B01J35/023 , B01J37/0009 , B01J37/0045 , B01J38/68 , C07C51/252 , Y02P20/584 , C07C5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由含有钼、磷、钒或铜作为必要成分的杂多酸类催化剂的制造工序的回收催化剂或使用后的催化剂通过下述工序a~工序f来制造再生催化剂的方法,所述工序为:工序a,通过将物质M与水性溶剂混合并除去不溶于溶剂的成分而制备溶液A;工序b,测定溶液A中含有的钼、磷、钒或铜中的至少一种成分的摩尔含量;工序c,向溶液A中添加过氧化氢水溶液而得到溶液B;工序d,求出工序b中得到的含量与所需元素的理论值的差值并向溶液B中添加不足的量的催化剂成分、从而制备溶液C;工序e,将溶液C干燥而制备催化剂颗粒D;工序f,通过使催化剂颗粒D成形、然后进行煅烧而制备成形催化剂E,该制造方法简单,且所得的该再生催化剂具有与未使用的目标催化剂同等的性能,因此,具有能够直接与未使用的目标催化剂并用的显著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639238A
公开(公告)日:2012-08-15
申请号:CN201080054242.9
申请日:2010-11-29
Applicant: 日本化药株式会社
IPC: B01J27/24 , B01J37/10 , C07C51/235 , C07C57/055 , C07B61/00 , C07C51/377 , C07C57/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27/24 , B01J27/199 , B01J35/023 , B01J37/0009 , B01J37/0045 , B01J37/0213 , B01J37/0215 , B01J37/031 , B01J2523/00 , C07C51/252 , C07C51/377 , C07C57/0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稳定地制造显示出高活性、高性能的异丁烯酸制造用催化剂的方法。本发明的异丁烯酸制造用催化剂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以杂多酸盐为活性成分,所述杂多酸盐以选自钼、磷、钒和铜以及碱金属、碱土金属和氨中的一种以上作为必要成分,对将含有上述必要成分的化合物与水混合而成的浆料进行干燥,然后在导入有绝对湿度为0.007~0.025kg/kgDA的气体的煅烧装置中进行所得的干燥粉体的煅烧的工序,在绝对湿度为0.007~0.025kg/kgDA的气氛中进行使用煅烧后的催化剂成分粉体的催化剂成型工序,在导入有绝对湿度为0.007~0.025kg/kgDA的气体的煅烧装置中对成型后的催化剂进行煅烧。
-
公开(公告)号:CN105665020A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511020992.5
申请日:2010-11-29
Applicant: 日本化药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稳定地制造显示出高活性、高性能的异丁烯酸制造用催化剂的方法。本发明的异丁烯酸制造用催化剂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以杂多酸盐为活性成分,所述杂多酸盐以选自钼、磷、钒和铜以及碱金属、碱土金属和氨中的一种以上作为必要成分,对将含有上述必要成分的化合物与水混合而成的浆料进行干燥,然后在导入有绝对湿度为0.007~0.025kg/kgDA的气体的煅烧装置中进行所得的干燥粉体的煅烧的工序,在绝对湿度为0.007~0.025kg/kgDA的气氛中进行使用煅烧后的催化剂成分粉体的催化剂成型工序,在导入有绝对湿度为0.007~0.025kg/kgDA的气体的煅烧装置中对成型后的催化剂进行煅烧。
-
公开(公告)号:CN103189345A
公开(公告)日:2013-07-03
申请号:CN201180052990.8
申请日:2011-10-27
Applicant: 日本化药株式会社
IPC: C07C51/25 , B01J23/88 , C07C57/055 , C07B6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51/16 , B01J23/002 , B01J23/8877 , B01J27/199 , B01J35/0006 , B01J35/04 , B01J37/0036 , B01J37/0045 , B01J37/0244 , B01J2523/00 , C07C51/235 , C07C57/04 , B01J2523/17 , B01J2523/53 , B01J2523/55 , B01J2523/6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丙烯醛的气相接触氧化而制造丙烯酸的方法,从而解决在气体入口侧的催化剂比在气体出口侧的催化剂劣化得更快的问题并因此可以长期稳定地使用所述催化剂以在高收率下制造丙烯酸。一种通过丙烯醛的气相接触氧化而制造丙烯酸的方法,其中将反应管分割为至少两个催化剂层,且从反应管的原料气体入口侧朝向出口侧依次填充活性更高的催化剂层以进行反应从而得到丙烯酸,且其中调节催化剂活性的方法为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将含钼的化合物、含钒的化合物、含铜的化合物和含锑的化合物与水混合,然后对所得到的混合物进行干燥和焙烧的步骤,其中将催化活性元素的组成保持恒定,但对原料化合物的种类加以改变以提供具有不同活性的复合金属氧化物。
-
公开(公告)号:CN100333831C
公开(公告)日:2007-08-29
申请号:CN01820846.0
申请日:2001-12-20
Applicant: 日本化药株式会社
IPC: B01J23/28 , B01J23/30 , B01J27/057 , C07C45/35 , C07C47/22 , C07C51/215 , C07C57/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51/215 , B01J21/063 , B01J21/066 , B01J23/002 , B01J23/18 , B01J23/20 , B01J23/22 , B01J23/28 , B01J27/0576 , B01J37/08 , B01J37/10 , B01J2523/00 , C07C45/33 , C07C47/22 , C07C57/04 , B01J2523/13 , B01J2523/47 , B01J2523/53 , B01J2523/55 , B01J2523/56 , B01J2523/68 , B01J2523/48 , B01J2523/14 , B01J2523/15 , B01J2523/69 , B01J2523/6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具有高活性的催化剂,以从烷烃生产不饱和含氧化合物,所述的催化剂包括作为必要活性组份元素Mo、V、Ti和Sb或Te。优选催化剂由如下通式(1)或(2)表示,Mo1.0VaTibXcYdOe(1)Mo1.0VaTibXcYdZfOe(2)其中X代表至少一种选自Sb或Te的元素;Y代表Nb、W或Zr;Z代表Li、Na、K、Rb、Cs、Mg、Ca或Sr;a、b、c、d和e代表它们各自元素的原子比,0<a<0.7,0<b<0.3,0<c<0.7,0≤d<0.3,0<f<0.1;e由除氧外其他元素的氧化态决定。
-
公开(公告)号:CN102802790A
公开(公告)日:2012-11-28
申请号:CN201080033562.6
申请日:2010-05-26
Applicant: 日本化药株式会社
IPC: B01J27/199 , C07C51/235 , C07C57/05 , C07C57/055 , C07B6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37/0219 , B01J23/002 , B01J27/199 , B01J37/0045 , B01J37/0221 , B01J2523/00 , C07C51/252 , B01J2523/17 , B01J2523/51 , B01J2523/52 , B01J2523/55 , B01J2523/68 , C07C57/0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稳定地制造显示出高活性、高性能的甲基丙烯酸制造用催化剂的方法。本发明的甲基丙烯酸制造用催化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以Mo-V-P-Cu系杂多酸作为活性成分、以水或者醇和/或醇的水溶液作为粘结剂、通过涂覆法进行成形时,分别对成形所用的催化剂成分粉末的含水率、成形工序的温度和湿度、煅烧工序的湿度和温度进行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481277A
公开(公告)日:2004-03-10
申请号:CN01820846.0
申请日:2001-12-20
Applicant: 日本化药株式会社
IPC: B01J23/28 , B01J23/30 , B01J27/057 , C07C45/35 , C07C47/22 , C07C51/215 , C07C57/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51/215 , B01J21/063 , B01J21/066 , B01J23/002 , B01J23/18 , B01J23/20 , B01J23/22 , B01J23/28 , B01J27/0576 , B01J37/08 , B01J37/10 , B01J2523/00 , C07C45/33 , C07C47/22 , C07C57/04 , B01J2523/13 , B01J2523/47 , B01J2523/53 , B01J2523/55 , B01J2523/56 , B01J2523/68 , B01J2523/48 , B01J2523/14 , B01J2523/15 , B01J2523/69 , B01J2523/6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具有高活性的催化剂,以从烷烃生产不饱和含氧化合物,所述的催化剂包括作为必要活性组份元素Mo、V、Ti和Sb或Te。优选催化剂由如下通式(1)或(2)表示,Mo1.0VaTibXcYdOe(1);Mo1.0VaTibXcYdZfOe(2)。其中X代表至少一种选自Sb或Te的元素;Y代表Nb、W或Zr;Z代表Li、Na、K、Rb、Cs、Mg、Ca或Sr;a、b、c、d和e代表它们各自元素的原子比,0<a<0.7,0<b<0.3,0<c<0.7,0≤d<0.3,0<f<0.1;e由除氧外其他元素的氧化态决定。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