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扇
    1.
    发明授权
    吊扇 失效

    公开(公告)号:CN106351854B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610542242.2

    申请日:2016-07-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吊扇,所述吊扇包括具有轴以及相对于轴旋转的转子部的马达和多个动叶片,转子部具有设置有多个螺纹孔的顶板部,动叶片具有多个贯通孔,并通过经由贯通孔螺纹紧固于螺纹孔的螺钉固定于顶板部,在螺钉与贯通孔之间设置有间隙,因该间隙的偏差,贯通孔的末端相对于根部侧在旋转方向前后具有安装倾斜角地固定,通过动叶片产生的风量因安装倾斜角而变化,相对于为最大风量的安装倾斜角,风量变化率在旋转方向前后不同,通过在最大程度朝向旋转方向前方倾斜的前端固定位置固定的动叶片产生的风量与通过在最大程度朝向旋转方向后方倾斜的后端固定位置固定的动叶片产生的风量相等。

    吊扇
    2.
    发明公开
    吊扇 失效

    公开(公告)号:CN106351854A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610542242.2

    申请日:2016-07-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25/088 F04D29/3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吊扇,所述吊扇包括具有轴以及相对于轴旋转的转子部的马达和多个动叶片,转子部具有设置有多个螺纹孔的顶板部,动叶片具有多个贯通孔,并通过经由贯通孔螺纹紧固于螺纹孔的螺钉固定于顶板部,在螺钉与贯通孔之间设置有间隙,因该间隙的偏差,贯通孔的末端相对于根部侧在旋转方向前后具有安装倾斜角地固定,通过动叶片产生的风量因安装倾斜角而变化,相对于为最大风量的安装倾斜角,风量变化率在旋转方向前后不同,通过在最大程度朝向旋转方向前方倾斜的前端固定位置固定的动叶片产生的风量与通过在最大程度朝向旋转方向后方倾斜的后端固定位置固定的动叶片产生的风量相等。

    转子以及马达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534681A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1980051778.6

    申请日:2019-08-02

    Abstract: 本发明的转子的一个方式具备轴体、转子铁芯、位于转子铁芯的径向外侧且沿周向配置的多个磁体、具有在磁体的径向外侧包围转子铁芯及磁体的筒状部的转子罩、以及使转子铁芯与磁体相互连结地保持的树脂部。树脂部具有位于转子铁芯和磁体的轴向一方侧的第一盖部。转子罩在第一盖部的轴向一方侧具有从筒状部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凸缘部。第一盖部具有从第一盖部的轴向一方侧的面向轴向另一方侧凹陷的凹部。在沿轴向观察时,凹部位于与在周向上相邻的磁体彼此之间重叠的位置。凸缘部具有铆接于轴向另一方侧的第一铆接部。第一铆接部位于凹部的内部。

    定子、马达以及定子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92179A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880036428.8

    申请日:2018-06-25

    Abstract: 定子具有定子铁芯、安装于定子铁芯的绝缘件以及多根线圈线。绝缘件具有:基部,其包围齿的外周面;以及外壁部,其位于铁芯背部的正上方,并沿着周向延伸。多根线圈线分别具有:多个线圈,它们按照集中卷线的方式卷绕于齿;搭接线,其将多个线圈彼此连起来;以及一对引出线,它们位于该线圈线的端部,从线圈延伸出。多根线圈线的搭接线分别具有在外壁部的径向外侧沿外壁部的外侧面延伸的外侧通过部。至少1根线圈线的搭接线具有内侧通过部,该内侧通过部在外壁部的径向内侧呈直线状延伸并且在两端分别与外侧通过部相连。内侧通过部位于其他线圈线的引出线的径向内侧。

    转子以及马达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534681B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1980051778.6

    申请日:2019-08-02

    Abstract: 本发明的转子的一个方式具备轴体、转子铁芯、位于转子铁芯的径向外侧且沿周向配置的多个磁体、具有在磁体的径向外侧包围转子铁芯及磁体的筒状部的转子罩、以及使转子铁芯与磁体相互连结地保持的树脂部。树脂部具有位于转子铁芯和磁体的轴向一方侧的第一盖部。转子罩在第一盖部的轴向一方侧具有从筒状部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凸缘部。第一盖部具有从第一盖部的轴向一方侧的面向轴向另一方侧凹陷的凹部。在沿轴向观察时,凹部位于与在周向上相邻的磁体彼此之间重叠的位置。凸缘部具有铆接于轴向另一方侧的第一铆接部。第一铆接部位于凹部的内部。

    定子和马达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710085B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1880036550.5

    申请日:2018-06-25

    Abstract: 定子具有定子铁芯、绝缘件以及多根线圈线。绝缘件具有位于铁芯背部的正上方并沿着周向延伸的外壁部。在外壁部设置有从上端向下侧延伸的第1缺口部。在外壁部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第1凸部。第1缺口部的朝向上侧的底面位于比第1凸部的下表面靠上侧的位置。一对线圈线的搭接线在外壁部的径向外侧沿着外壁部的外侧面以上下排列的方式沿周向延伸。设上下排列的一对搭接线中的一方为上侧搭接线,设通过上侧搭接线的下侧的另一方为下侧搭接线。上侧搭接线穿过第1缺口部而被引出到外壁部的径向外侧。下侧搭接线通过第1凸部的正下方。

    定子、马达以及定子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92179B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1880036428.8

    申请日:2018-06-25

    Abstract: 定子具有定子铁芯、安装于定子铁芯的绝缘件以及多根线圈线。绝缘件具有:基部,其包围齿的外周面;以及外壁部,其位于铁芯背部的正上方,并沿着周向延伸。多根线圈线分别具有:多个线圈,它们按照集中卷线的方式卷绕于齿;搭接线,其将多个线圈彼此连起来;以及一对引出线,它们位于该线圈线的端部,从线圈延伸出。多根线圈线的搭接线分别具有在外壁部的径向外侧沿外壁部的外侧面延伸的外侧通过部。至少1根线圈线的搭接线具有内侧通过部,该内侧通过部在外壁部的径向内侧呈直线状延伸并且在两端分别与外侧通过部相连。内侧通过部位于其他线圈线的引出线的径向内侧。

    定子和马达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710085A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880036550.5

    申请日:2018-06-25

    Abstract: 定子具有定子铁芯、绝缘件以及多根线圈线。绝缘件具有位于铁芯背部的正上方并沿着周向延伸的外壁部。在外壁部设置有从上端向下侧延伸的第1缺口部。在外壁部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第1凸部。第1缺口部的朝向上侧的底面位于比第1凸部的下表面靠上侧的位置。一对线圈线的搭接线在外壁部的径向外侧沿着外壁部的外侧面以上下排列的方式沿周向延伸。设上下排列的一对搭接线中的一方为上侧搭接线,设通过上侧搭接线的下侧的另一方为下侧搭接线。上侧搭接线穿过第1缺口部而被引出到外壁部的径向外侧。下侧搭接线通过第1凸部的正下方。

    转子和马达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780273U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1921837353.1

    申请日:2019-10-29

    Abstract: 转子和马达。马达具有:筒状的转子铁芯,其沿着中心轴线延伸;多个磁铁,它们配置在转子铁芯的外周面;转子树脂部,其覆盖转子铁芯和磁铁的至少一部分。转子铁芯具有从其外周面向径向外侧延伸且配置在沿周向相邻的磁铁之间的铁芯突起部。铁芯突起部具有位于轴向上侧的上侧突起部、位于轴向下侧的下侧突起部、将上侧和下侧突起部在轴向上连接的中间突起部。转子树脂部具有覆盖转子铁芯的上端的转子上侧树脂部、覆盖转子铁芯的下端的转子下侧树脂部、将转子上侧和下侧树脂部连接的连结树脂部,上侧突起部的径向尺寸比中间突起部的径向尺寸长。下侧突起部的径向尺寸比中间突起部的径向尺寸长。连结树脂部覆盖上侧突起部、中间突起部、下侧突起部。

    马达
    10.
    实用新型
    马达 有权

    公开(公告)号:CN211830376U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1922289627.4

    申请日:2019-12-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马达,其中,线圈线分别具有:多个线圈,它们构成为卷绕于齿;以及一对引出线,它们位于该线圈线的端部,从线圈延伸出,一对引出线包含起点引出线和终点引出线,在沿周向相邻的齿之间分别配置有槽,转子的磁极数与槽的数量之比为4:3,线圈构成U相、V相以及W相中的至少任意一相,供构成U相、V相以及W相中的一个相的线圈的终点引出线引出的槽与供构成U相、V相、以及W相中的另一个相的线圈的起点引出线引出的所述槽是相同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