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539257C
公开(公告)日:2009-09-09
申请号:CN02815015.5
申请日:2002-07-31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4 , H01M4/36 , H01M4/366 , H01M4/583 , H01M10/0525 , H01M2004/027
Abstract: 一种二次电池用负极以及使用其的二次电池、和负极的制造方法,所述二次电池用负极是可吸藏和释放锂离子的二次电池用负极,其特征在于,具有包括以碳作为主要成分的第一负极层(2a)、以能够透过锂成分的膜状材料作为主要成分的第二负极层(3a)、包含锂和/或含锂化合物的第三负极层(4a)的多层结构。根据本发明,维持高充放电效率和良好的循环特性且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池容量实质性地上升。
-
公开(公告)号:CN1184705C
公开(公告)日:2005-01-12
申请号:CN02142920.0
申请日:2002-07-31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IPC: H01M4/00
Abstract: 一种可充电电池的负电极,它包括:集流器;包含能吸留和释出锂离子之导电材料的第一层,形成在集流器上;包含锂和锂合金的第二层,形成在第一层上;以及包含锂离子导电材料第三层,形成在第二层上。第三层防止第二层中的锂和/或锂合金与电解质接触,使锂平稳地进入第二层,以提高负电极效率。第一层能吸留和释出部分被第二层所吸留和释出的锂。以减小第二层的体积变化。采用如此结构的负电极能提高循环效率,延长循环寿命,并有良好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324729C
公开(公告)日:2007-07-04
申请号:CN03803615.0
申请日:2003-04-09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 , H01M4/133 , H01M4/134 , H01M4/505 , H01M10/0525 , H01M10/0568 , H01M10/0569 , H01M2004/027
Abstract: 一种负极和包括该负极的锂二次电池,该负极包括具有以碳为主成分的第1层(21);第2层(22),该第2层(22)以具有锂离子传导性,并且可吸收和排放锂离子的材料为主成分的多层结构,或包括具有上述第1层和第2层,以及具有锂的第3层(23)的多层结构。本发明可提供下述的锂二次电池,其保持较高的充放电效率,良好的循环特性,同时在实际上电池所采用的电压范围,使电池容量实质上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293666C
公开(公告)日:2007-01-03
申请号:CN03802029.7
申请日:2003-06-11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67 , H01M4/587 , H01M10/0525 , H01M10/0569 , H01M2300/0037 , H01M2300/0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非质子性溶剂的二次电池用电解液,其在非质子性溶剂15中至少含有酰亚胺阴离子、过渡金属离子和含磺酰基的化合物。所述电解液具有如优异的能量密度和电动势性能,以及使用所述电解液的二次电池具有优异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630956A
公开(公告)日:2005-06-22
申请号:CN03803615.0
申请日:2003-04-09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 , H01M4/133 , H01M4/134 , H01M4/505 , H01M10/0525 , H01M10/0568 , H01M10/0569 , H01M2004/027
Abstract: 一种负极和包括该负极的锂二次电池,该负极包括具有以碳为主成分的第1层(21);第2层(22),该第2层(22)以具有锂离子传导性,并且可吸收和排放锂离子的材料为主成分的多层结构,或包括具有上述第1层和第2层,以及具有锂的第3层(23)的多层结构。本发明可提供下述的锂二次电池,其保持较高的充放电效率,良好的循环特性,同时在实际上电池所采用的电压范围,使电池容量实质上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613165A
公开(公告)日:2005-05-04
申请号:CN03802029.7
申请日:2003-06-11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67 , H01M4/587 , H01M10/0525 , H01M10/0569 , H01M2300/0037 , H01M2300/0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非质子性溶剂的二次电池用电解液,其在非质子性溶剂15中至少含有酰亚胺阴离子、过渡金属离子和含磺酰基的化合物。所述电解液具有如优异的能量密度和电动势性能,以及使用所述电解液的二次电池具有优异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0356616C
公开(公告)日:2007-12-19
申请号:CN03804419.6
申请日:2003-01-22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8 , H01M4/13 , H01M4/366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二次电池用负极和使用所述电极的二次电池,所述电极具有高容量并且即使在数次循环之后也能抑制电池内部电阻的升高和容量的减少。在集电极1a上形成包含吸藏和释放Li构件的第一活性材料层2a,并在其上面形成第二活性材料层3a作为合金层,该层含有与锂形成合金的金属或锂以及不与锂形成合金的金属。使用所述负极构建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224129C
公开(公告)日:2005-10-19
申请号:CN02108121.2
申请日:2002-03-27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 , H01M4/139 , H01M4/366 , H01M4/38 , H01M4/386 , H01M4/387 , H01M4/40 , H01M4/485 , H01M4/587 , H01M10/052 , H01M2004/027 , H01M2010/429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二次电池的能够吸附和释放锂离子的阳极以及使用这种阳极的二次电池,该阳极包括由下面各部分组成的多层结构:第一层,其主要成份是碳;第二层,其主要成份包括一个锂吸附材料膜,该膜能够比碳的理论锂吸附容量吸附更多的锂。本发明可以提供二次电池,该电池的电池容量在其实际使用的范围内得到根本改善,同时它还具有较高的充放电效率和良好的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639889A
公开(公告)日:2005-07-13
申请号:CN03804419.6
申请日:2003-01-22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8 , H01M4/13 , H01M4/366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二次电池用负极和使用所述电极的二次电池,所述电极具有高容量并且即使在数次循环之后也能抑制电池内部电阻的升高和容量的减少。在集电极1a上形成包含吸藏和释放Li构件的第一活性材料层2a,并在其上面形成第二活性材料层3a作为合金层,该层含有与锂形成合金的金属或锂以及不与锂形成合金的金属。使用所述负极构建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610816A
公开(公告)日:2005-04-27
申请号:CN02826339.1
申请日:2002-12-26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IPC: F28D1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 , H01M4/366 , H01M10/052 , H01M2004/027 , Y10T29/49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同时具有高的重量能量密度和良好的循环特征(延长使用时的容量保留比率)的锂离子二次电池。该二次电池包括:负极,其具有碳和与锂形成合金的锂吸收材料作为负极活性材料,上述活性材料具有层结构;和正极,其能够吸收和解吸锂离子;在负极和正极之间设置的电解溶液,其中在放电深度为100%时负极中锂吸收材料层的Li含量为31到67原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