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151034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579266.X
申请日:2024-05-11
Applicant: 昆明理工恒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昆工恒达(云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R31/389 , G01R31/367 , G01R31/382 , G01R31/383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高精度的电池内阻检测方法及系统,涉及电池检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运行状态采集,获得K个单体电池电压序列,然后进行波动识别获得K个波动因子,进行群体聚集,获得L个电池聚集集合,匹配静置持续时长,根据监测数据判断电池聚集集合是否满足电阻测试条件,如果满足进行恒流放电测试,获得L个电池聚集集合内阻。通过本申请可以解决现有技术缺乏对多个电池的全面检测,无法准确掌握每个电池的状态,同时缺乏有效的分类管理,无法根据电池的实际性能进行差异化处理的问题,实现了对单体电池的全面监测、精确识别、个性化管理、条件触发测试以及准确评估的目标,有助于提升电池系统的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151034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579266.X
申请日:2024-05-11
Applicant: 昆明理工恒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昆工恒达(云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R31/389 , G01R31/367 , G01R31/382 , G01R31/383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高精度的电池内阻检测方法及系统,涉及电池检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运行状态采集,获得K个单体电池电压序列,然后进行波动识别获得K个波动因子,进行群体聚集,获得L个电池聚集集合,匹配静置持续时长,根据监测数据判断电池聚集集合是否满足电阻测试条件,如果满足进行恒流放电测试,获得L个电池聚集集合内阻。通过本申请可以解决现有技术缺乏对多个电池的全面检测,无法准确掌握每个电池的状态,同时缺乏有效的分类管理,无法根据电池的实际性能进行差异化处理的问题,实现了对单体电池的全面监测、精确识别、个性化管理、条件触发测试以及准确评估的目标,有助于提升电池系统的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779869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1004220.7
申请日:2023-08-10
Applicant: 昆明理工恒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昆明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升铅酸蓄电池活性物质利用率的正极铅膏添加剂及铅酸蓄电池,属于铅酸蓄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正极添加剂由变价材料、结晶诱导剂、多孔无机氧化物和导电碳材料组成,正极添加剂占正极铅膏质量的1.0~4.5%。正极添加剂与硫酸溶液混合得到硫酸混合溶液,在和膏过程将硫酸混合溶液缓慢添加到正极铅膏中。本发明的正极添加剂可增强活性物质之间的有效结合和电子传输,显著提升正极微结构中深层活性物质利用率,提高极板的强度,减弱循环过程中的正极活性物质软化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11370686A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2010200707.2
申请日:2020-03-20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 昆明理工恒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阴阳离子共掺杂改性的富锂锰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方法包括:将镍钴锰氧化物前驱体、掺杂剂与锂源在溶剂中磁力搅拌混合,干燥,煅烧,得到阴阳离子共掺杂改性的富锂锰复合正极材料;所述掺杂剂为阳离子盐和阴离子盐;所述阳离子盐选自钠盐、钾盐、铷盐和铯盐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阴离子盐选自氟盐、氯盐、硫盐和磷盐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通过采用磁力搅拌方式不仅可最大程度的保持前驱体的形貌,获得具有前驱体可控形貌的改性富锂锰复合正极材料,还可使掺杂剂溶解在溶剂中,实现均匀掺杂,达到结构调控和共掺杂双改性的目的,从而提高复合正极材料的放电比容量、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878894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607758.X
申请日:2018-06-13
Applicant: 昆明理工恒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昆明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铅酸蓄电池薄型板栅的制备方法,在电解铅熔炼过程中添加合金元素,熔炼后浇铸成铅合金锭,先将铅合金锭冷轧制成可供冲压的薄铅带;电解铅熔炼过程中添加的合金元素为铈元素、钙元素、锡元素、钇元素、硅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添加的各元素质量含量为:铈元素0.05%~0.15%、钙元素0.05%~0.1%、锡元素1%~3%、钇元素0.05%~0.15%、硅元素0.01%~0.05%;然后将薄铅带冲压成薄型板栅。本发明能显著降低合金熔炼过程中的金属烧损,减少铅烟尘排放和铅蒸汽蒸发,降低劳动者职业病风险。制备的薄型板栅厚度比浇铸板栅厚度减少50%以上,电阻降低30%左右,耐腐蚀性能和机械强度明显增加。
-
公开(公告)号:CN116247170B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310175550.6
申请日:2023-02-28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 昆明理工恒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废铅膏为原料制备免化成铅酸蓄电池负极板的方法,属于铅资源回收技术领域。本发明将废铅膏与炭素材料混合后涂覆到铅合金负极板栅,在硫酸盐体系中恒电流电解,阴极还原过程中向电解液中引入添加剂进行固相还原,诱导含铅废铅膏中的铅以多孔海绵铅的形式原位还原沉积在包含碳材料在内的添加剂表面形成铅碳复合层,直接得到免化成的铅酸蓄电池负极板。本发明铅酸蓄电池负极板可直接与商业化正极板组装得到标准铅酸蓄电池,无需经过传统铅酸电池的固化和化成步骤,直接作为铅酸蓄电池负极使用,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924461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1034436.8
申请日:2023-08-17
Applicant: 昆明理工恒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昆明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铅膏低温火法回收制备单晶型铅氧化物的方法,属于废铅酸蓄电池的资源化回收利用技术领域。本发明将废旧正负极板从铅酸蓄电池中取出并经水洗;将废铅膏从废旧正负极板的板栅上剥离,研磨、过筛得到废铅膏粉;废铅膏粉与脱硫剂、助脱剂、晶型控制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A;混合物A置于温度400~600℃下焙烧2~8h,随炉冷却得到混合物B;混合物B经水洗、干燥即得单晶型铅氧化物,单晶型铅氧化物为α‑PbO、β‑PbO或Pb3O4。本发明直接使用铅酸蓄电池废铅膏进行一步低温火法回收制备单晶型铅氧化物,脱硫剂可直接对废铅膏进行脱硫,助脱剂可降低焙烧温度,晶型控制剂调控生成的氧化铅物种晶体结构,得到的单晶型铅氧化物纯度高、结晶型好。
-
公开(公告)号:CN114039041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298347.5
申请日:2021-11-04
Applicant: 昆明理工恒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容量铅炭储能电池,属于储能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大容量铅炭储能电池包括正极板、负极板、隔膜、电解液和电池壳体,正极板和负极板交替设置在电池壳体内且正极板和负极板平行,隔膜设置在正极板与负极板之间,电解液设置在电池壳体内;正极板包括板栅型正极板、正极导电梁和正极导电头,正极导电梁固定设置在板栅型正极板顶端,正极导电头固定设置在正极导电梁的端头,板栅型正极板上涂覆有正极铅膏层;负极板包括板栅型负极板、负极导电梁和负极导电头,负极导电梁固定设置在板栅型负极板顶端,负极导电头固定设置在负极导电梁的端头,板栅型负极板上涂覆有负极铅膏层。该正负极板不弯曲变形,导电性提高,重金属铅用量减少。
-
公开(公告)号:CN107069042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339644.7
申请日:2017-05-15
Applicant: 昆明理工恒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昆明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61 , C23C18/36 , C23C28/023 , C25D3/12 , C25D3/36 , C25D5/12 , H01M4/662 , H01M4/667 , H01M4/68 , H01M4/685 , H01M4/73
Abstract: 一种铅酸蓄电池用轻型板栅及其制备方法,包括铝合金板栅(1)、采用电镀或化学镀方法镀在铝合金板栅表面的镀镍层(2)、采用电镀方法镀在镀镍层表面的镀铅层(3)。与传统的铅合金板栅相比,本发明中基底铝的加入可大幅提高板栅性能,并且可减少铅的用量,由此减轻蓄电池的重量。镀镍层与铝合金板栅基底结合牢固,形成结构完整的保护层,可大幅提高蓄电池的质量比能量及放电容量。本发明的轻型板栅制备工序简单,制备成本低,经久耐用,可用作大容量、高功率输出和长循环寿命的极板。
-
公开(公告)号:CN116526639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813536.4
申请日:2023-07-05
Applicant: 昆明理工恒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昆明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能电池均衡控制方法及系统,涉及智能控制技术领域,方法包括:通过对第一储能电池组的第一电池簇中各个子电池进行实时容量监测,输出容量监测数据集的数据特征,确定转移对象和被转移对象,建立均衡控制通道模型,将容量监测数据集输入均衡控制通道模型中,获取均衡系数集合进行拟合回归分析,以回归收敛时获取第一截停指令,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缺乏对储能电池的主动均衡进行控制,导致储能电池内难以主动均衡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对储能电池进行合理化的主动均衡控制,进而提高储能电池内的主动均衡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