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357433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211690838.9
申请日:2022-12-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合器和移动体。混合器(44)被搭载于航空器(10)。混合器(44)的圆筒部(74)的后端部(78)通过导叶(90)被分割成多个分割筒部(80)。在多个分割筒部(80)中,在圆筒部(74)的外壁(86)上形成有凹口喷嘴(109)。多个引导孔(106)从圆筒部(74)的外壁(86)到导叶(90)的后端面(94)而形成。据此,能够改善内燃机的输出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723095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373254.1
申请日:2024-03-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航空器。在航空器(10)的机身(12)中设置有冷却单元(43),所述冷却单元(43)具有第1散热器(44a、48a)及第2散热器(46a、50a)和第1冷却风扇(44b、48b)及第2冷却风扇(46b、50b),第1冷却风扇(44b、48b)及第2冷却风扇(46b、50b)向第1散热器及第2散热器供给机身的外部的空气,并且向机身的内部吸入空气。航空器具有用于排出被吸入机身的内部的空气的排出口(68),冷却单元被配置于比发动机靠所述机身的前方的位置,排出口位于比发动机靠机身的后方的位置。据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抑制设置于航空器的内部的零部件的过热。
-
公开(公告)号:CN110725767B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1910521143.X
申请日:2019-06-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托架,具体提供一种在保护发动机的燃料系统部件的托架中能够有效地避免因碰撞时产生的外力而发生车体部件与燃料系统部件接触的情况的结构。托架(5)具备:紧固部(70),其通过紧固部件(90)而被固定于发动机(1)侧;以及保护部(50),其配置在高压燃料泵(燃料系统部件)(20)和与该高压燃料泵(20)对置的车体框架(车体部件)(2)之间,保护部(50)从紧固部(70)连续并覆盖高压燃料泵(20)。保护部(50)具有:倾斜部(52),其随着向远离车体框架(2)的方向前进而靠向上方;以及曲面部(51),其在紧固部(70)与倾斜部(52)之间弯曲。
-
公开(公告)号:CN109595068A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811140130.X
申请日:2018-09-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02B3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备有涡轮增压器(5)的内燃发动机,所述涡轮增压器包括以同轴关系布置的涡轮机(40)以及压缩机(27),所述内燃发动机包括:排气管(41),该排气管从所述涡轮机的出口(59)沿压缩机侧延伸;致动器(90),该致动器附接至所述压缩机的用于控制所述涡轮增压器的流径的部分;以及流体管(76、79),该流体管引导流体并且延伸穿过在所述排气管与所述致动器之间限定的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18728559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376500.9
申请日:2024-03-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体混合装置及移动体。移动体(12)的气体混合装置(10)具有用于从燃气涡轮发动机(24)排出废气的排气流路(32)。在排气流路(32)上设置有筒部(50)、连通路径(54)和多个引导部(52),其中,连通路径(54)使筒部的内部与燃气涡轮发动机相互连通;多个引导部(52)从筒部朝向径向内侧延伸并且用于将冷却气体引导至筒部的径向的中央部分。多个引导部在筒部的周向上隔开间隔配置,多个引导部的延伸端部彼此分离。据此,能够良好地混合废气和冷却气体。
-
公开(公告)号:CN109595068B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1811140130.X
申请日:2018-09-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02B3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备有涡轮增压器(5)的内燃发动机,所述涡轮增压器包括以同轴关系布置的涡轮机(40)以及压缩机(27),所述内燃发动机包括:排气管(41),该排气管从所述涡轮机的出口(59)沿压缩机侧延伸;致动器(90),该致动器附接至所述压缩机的用于控制所述涡轮增压器的流径的部分;以及流体管(76、79),该流体管引导流体并且延伸穿过在所述排气管与所述致动器之间限定的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10725767A
公开(公告)日:2020-01-24
申请号:CN201910521143.X
申请日:2019-06-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托架,具体提供一种在保护发动机的燃料系统部件的托架中能够有效地避免因碰撞时产生的外力而发生车体部件与燃料系统部件接触的情况的结构。托架(5)具备:紧固部(70),其通过紧固部件(90)而被固定于发动机(1)侧;以及保护部(50),其配置在高压燃料泵(燃料系统部件)(20)和与该高压燃料泵(20)对置的车体框架(车体部件)(2)之间,保护部(50)从紧固部(70)连续并覆盖高压燃料泵(20)。保护部(50)具有:倾斜部(52),其随着向远离车体框架(2)的方向前进而靠向上方;以及曲面部(51),其在紧固部(70)与倾斜部(52)之间弯曲。
-
公开(公告)号:CN118723093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372326.0
申请日:2024-03-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4D3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航空器。航空器(10)具有机身(12)、发动机(32)、排气口(54)和巡航旋翼(22),其中,发动机被设置于机身;排气口被设置于机身的后端部且用于将发动机的废气向外部排出;巡航旋翼位于比排气口靠机身的后方的位置且用于使机身产生水平方向上的推力。从废气的排出方向观察,排气口和巡航旋翼彼此不重叠。据此,能够提供良好的航空器。
-
公开(公告)号:CN118665719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321724.X
申请日:2024-03-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航空器冷却系统(60)及航空器(10)。航空器冷却系统(60)具有旋翼(30)、发热部(66)、支承部(悬臂(18))、构造物(第2整流罩(46))和换热器(表面换热器(50)),其中,所述旋翼(30)能够产生铅垂方向的推力;所述发热部(66)被配置在旋翼的下方;所述支承部支承发热部;所述构造物从支承部向旋翼突出;所述换热器被设置于构造物,被发热部加热的制冷剂被导入换热器所具备的流入口(整流罩流入口(50i)),被换热器冷却的制冷剂被从换热器所具备的流出口(整流罩流出口(50o))供给到发热部。据此,能良好地冷却发热部。
-
公开(公告)号:CN116331481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211304742.4
申请日:2022-10-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4C2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空器,课题为利用旋翼产生的气流高效地冷却旋翼的电气元件。本发明的航空器(100)具备:机身(12);前翼(14)和后翼(16),从机身向侧方延伸设置并在巡航时产生升力;吊杆(18),被前翼和后翼从机身分离地支承,沿前后方向延伸;至少1个VTOL旋翼(20),支承在吊杆上,具有在起降时产生铅垂方向的推力的1个以上的叶片(23);以及冷却系统(60),在吊杆内具有容纳在设于吊杆的进口(70a)和出口(70b)之间的2个散热器(61L、61H),使用2个散热器中的位于进口侧的散热器和位于出口侧的散热器,分别冷却至少1个VTOL旋翼所具有的电气元件中的管理温度低的元件和管理温度高的元件,例如马达(21)和逆变器(22)。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