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前部结构
    1.
    发明公开
    车辆前部结构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457738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310085308.X

    申请日:2023-02-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能够更有效地将碰撞负载往车宽方向外侧传递而提高车体刚性。车辆前部结构包括地板面板,设置在车辆的下端侧;侧梁,设置在所述地板面板的车宽方向上的两侧,且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支柱,设置在所述侧梁的上方,且沿着车辆上下方向延伸;前围板,以从所述地板面板朝向前方往上立起的方式设置在所述侧梁与所述支柱的前方,且分隔车厢与前室;以及三角扣板,接合在所述侧梁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柱的车内侧面,其中所述三角扣板具有从所述侧梁的内侧端部朝向所述支柱的车内侧面往上方倾斜延伸的倾斜面,且所述三角扣板的所述倾斜面与所述前围板接合。

    车身下部结构
    2.
    发明公开
    车身下部结构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5848508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114206.8

    申请日:2022-0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例如不通过加强构件对蓄电池收容部进行加强,就能够抑制因车辆前后方向的碰撞而输入的碰撞载荷引起的蓄电池收容部的变形的车身下部结构。车身下部结构(10)具备前横梁(14)、后侧框架(13)、底板(22)及前底板框架(23)。前横梁(14)配置在蓄电池(121)的车辆前方。后侧框架(13)与前横梁(14)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14B)连接。前底板框架(23)与底板(22)一起形成闭合截面,并与前横梁(14)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连结。

    底板构造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977637B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011145960.9

    申请日:2020-10-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将侧面碰撞荷载迅速地传递至横梁、且能够提高支承刚性的底板构造。该底板构造具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下纵梁;设于下纵梁的车宽方向内侧的底板面板;和在底板面板的上侧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后侧横梁。后侧横梁具有:从上表面部的前缘垂下的前侧面部;从后缘垂下的后侧面部;从前侧面部以及后侧面部的下端分别向前方以及后方延伸的一对的前、后侧凸缘部;和从上表面部、前侧面部以及后侧面部的车宽方向外侧朝向下纵梁延伸的剖视时コ字状的延伸部。延伸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与一对的前、后侧凸缘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相比位于车宽方向外侧,同时相对于下纵梁的侧面部而向车宽方向内侧远离。

    底板构造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977637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011145960.9

    申请日:2020-10-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将侧面碰撞荷载迅速地传递至横梁、且能够提高支承刚性的底板构造。该底板构造具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下纵梁;设于下纵梁的车宽方向内侧的底板面板;和在底板面板的上侧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后侧横梁。后侧横梁具有:从上表面部的前缘垂下的前侧面部;从后缘垂下的后侧面部;从前侧面部以及后侧面部的下端分别向前方以及后方延伸的一对的前、后侧凸缘部;和从上表面部、前侧面部以及后侧面部的车宽方向外侧朝向下纵梁延伸的剖视时コ字状的延伸部。延伸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与一对的前、后侧凸缘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相比位于车宽方向外侧,同时相对于下纵梁的侧面部而向车宽方向内侧远离。

    车身后部结构
    5.
    发明公开
    车身后部结构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691842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043770.3

    申请日:2023-01-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来自车辆后方的冲击载荷的输入时能够稳定地抑制备胎向乘员室方向的移动的车身后部结构。车身后部结构具备后底板(11)、底板加强构件(20)及牵引载荷承受部。后底板(11)在上表面侧横置地配置有备胎(16)且将备胎(16)的大致中心部固定。底板加强构件(20)固定于后底板(11)的下表面。牵引载荷承受部经由底板加强构件从后底板(11)的后部向下方突出。底板加强构件的至少一部分从牵引载荷承受部的支承位置向比备胎(16)的固定位置靠车辆前方侧的位置延伸。在由底板加强构件对后底板加强的加强区域中的比备胎(16)的固定位置靠前方侧的位置设置有与前后的区域相比抗弯强度低的变形容易部(22)。

    车身前部结构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441125B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010908619.8

    申请日:2020-09-02

    Abstract: 车身前部结构。在一种包括仪表盘面板(10)、附接至所述仪表盘面板的前侧的减震器壳体(18)、以及附接至所述仪表盘面板的部件安装部分加强板(24)的车身前部结构中,仪表盘面板加强板(40、48、50)在所述仪表盘面板的用于车身结构构件的附接部分与所述仪表盘面板的用于所述部件安装部分加强板的附接部分之间延伸,并附接至所述仪表盘面板。所述仪表盘面板加强板在不附接至所述车身结构构件的情况下邻近于所述仪表盘面板的用于所述车身结构构件的所述附接部分或与其重叠,并且具有附接至或邻近于所述部件安装部分加强板的部分(40B)。

    车身下部结构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650886A

    公开(公告)日:2020-01-03

    申请号:CN201880031492.7

    申请日:2018-05-15

    Abstract: 该车身下部结构具备地板(16),该地板(16)配置于车辆(Ve)的两侧部的下边梁(14、15)之间,且架设于各下边梁(14、15)的上部(82),其中,车身下部结构(12)具备:地板横梁(34、35、36),其设置于所述地板(16)的上表面(16a),且沿着车宽方向延伸,并架设于所述下边梁(14、15)之间,并且具有位于比所述下边梁(14、15)的上部(82)靠上方的位置的梁上部(101);以及角撑板(61、62、63),其配置于所述地板横梁(34、35、36)的下方,且架设于所述下边梁(14、15)的内壁(81)和所述地板(16)的下表面(16b),并且从所述地板(16)的下表面(16b)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呈下降坡度延伸到所述下边梁(14、15)的内壁(81),所述梁上部(101)具有上倾斜部(108),该上倾斜部(108)朝向所述车宽方向外侧呈下降坡度延伸到所述下边梁(14、15)的上部(82)。

    车身下部结构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588802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403970.9

    申请日:2019-05-14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由蓄电池封装体的振动引起的车身振动的车身下部结构。车身下部结构具备左右一对下边梁、蓄电池封装体及隔板。下边梁配置在车身的侧部下方,且大致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蓄电池封装体在内部收纳蓄电池单体,在蓄电池封装体配置在地板的下方的状态下,蓄电池封装体的车宽方向上的两端部固定在左右的下边梁。隔板配置在下边梁的内部,从内侧对下边梁的截面进行加强。隔板设置在下边梁的内部中位于该下边梁的与蓄电池封装体的固定点的两侧的车身前后位置。

    车身下部结构
    9.
    发明公开
    车身下部结构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5848509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118831.X

    申请日:2022-09-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身下部结构。车身具备:具有蓄电池收纳部的车身地板;左右一对下边梁(12);在蓄电池收纳部的前部配置的前横梁(20);在蓄电池收纳部的后部配置的后横梁;以及覆盖蓄电池的上方的蓄电池罩(40)。在前横梁(20)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设置有扩宽部(20E),扩宽部(20E)与前横梁(20)的车宽方向中央区域相比上下方向的高度增大,且前后宽度比车宽方向中央区域的前后宽度向车辆后方侧扩大。蓄电池罩(40)为金属制,在车宽方向外侧具备与扩宽部(20E)连接的外侧连接部(50)。

    车身后部结构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610520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0806012.8

    申请日:2022-07-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其在载荷从车身后方输入时能够防止备胎向后部座位施加载荷的情况,而且,能够充分确保行李室的空间。该车身后部结构具备:备胎凹坑,其以相对于车辆后部的底板向下方凸出的方式设置,且具备将备胎的中心部固定的备胎固定部;以及千斤顶底座,其设置于所述备胎凹坑,其中,所述千斤顶底座从所述备胎凹坑的车身后方向下方延伸,所述千斤顶底座的前端部连续延伸至比所述备胎固定部靠车身前方的位置。

Patent Agency Ranking